鎮(zhèn)衛(wèi)國 ZHEN Wei-guo;官守濤 GUAN Shou-tao
(湖北醫(yī)藥學院生物化學與免疫學實驗室,十堰 442000)
(Biochemistry and Immunology Laboratory of 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Shiyan 442000,China)
“肝糖原的提取與鑒定”實驗方法的改進探索
鎮(zhèn)衛(wèi)國 ZHEN Wei-guo;官守濤 GUAN Shou-tao
(湖北醫(yī)藥學院生物化學與免疫學實驗室,十堰 442000)
(Biochemistry and Immunology Laboratory of 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Shiyan 442000,China)
“肝糖原的提取與鑒定”實驗,由于按教材操作方法經常出現(xiàn)實驗結果不理想,為此,筆者對唐微主編的《生物化學與免疫學實驗教程》中“肝糖原的提取與鑒定”實驗的操作方法作了探索性的改進,即在酸堿中和步驟里排除糖原水解過程中揮發(fā)的部分鹽酸,舍棄滴管而選用吸量管吸取氫氧化鈉溶液。教學實踐證明,改進后的操作方法切實可行,效果明顯。
濃鹽酸的揮發(fā)性;中和反應;操作方法;改進
對于西醫(yī)臨床專業(yè)學生來說,“生物化學”是一門必修的,主干專業(yè)基礎課,為了配合《生物化學》理論教學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動手能力,進而開設“生物化學實驗”,這是一門專業(yè)基礎性實驗課。本校選用唐微主編的《生物化學與免疫學實驗教程》作為西醫(yī)臨床專業(yè)“生物化學實驗”教材,其中實驗二十三“肝糖原的提取與鑒定”屬于創(chuàng)新性實驗。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進行該實驗時,沒有明確操作方法的實驗條件,導致實驗結果不理想,在試驗過程中,學生對實驗結果充滿疑惑,甚至在試驗過程中,因反復滴定酸堿中和,進而導致耗時過長,最終沒有按時完成實驗。針對這些問題,對該實驗中的操作方法,筆者進行了一些探索的改進,同時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1 材料 豬肝,離心機,組織勻漿機,刻度吸量管,5%三氯醋酸溶液,95%乙醇,0.9%NaCl溶液,碘試劑(碘l00mg和 K1200mg溶于 50mL蒸餾水中),37.5%濃 HCl,50%NaOH,精密pH試紙,班氏試劑稱取檸檬酸鈉(C5H5Na3O7·5H2O,294.10)173g和無水碳酸鈉(Na2C03,105.99)100g溶于蒸餾水800mL中,加熱促溶。冷卻,慢慢傾人17.3%硫酸銅(CuSO4·5H2O,249.68)l00mL,邊加邊搖。再加蒸餾水至1000mL,混勻,如混濁可過濾取濾液。
1.2 實驗方法 在以往本實驗教學中,指導學生操作糖原水解后的酸堿中和反應方法是:用滴管吸取50%NaOH滴定含有濃鹽酸的糖原水解液[1]。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糖原水解過程需要加熱且濃鹽酸本身具有揮發(fā)性的原因會揮發(fā)一部分鹽酸,加上滴管滴定時有殘留或口徑大小差異等原因,使得滴入的NaOH含量與設定值不符,兩者都會造成中和后的溶液偏酸或偏堿,從而影響后面的呈色反應效果。鑒于此,筆者將方法改進如下:在糖原水解冷卻結束時刻用精密pH試紙測出此時溶液的pH值,算出滴定此時溶液中鹽酸所需50%NaOH體積數(shù)值,用刻度吸量管吸取所需NaOH量進行中和滴定。
實驗步驟如下:豬肝約1g剪碎置入組織勻漿機→加5%三氯醋酸4mL→制成肝勻漿→全部轉入離心管中,離心3分鐘(4000r/min)→棄去沉淀,上清→加5mL95%乙醇,混勻靜置10分鐘→離心5分鐘(4000r/min)→棄去上清,沉淀→蒸鎦水2mL→沸水浴2分鐘使沉淀溶解,可見乳樣光澤即糖原溶液。
2.1 糖原水解液與班氏試劑反應有紅色沉淀[2]:
2.2 糖原溶液加碘后呈紅棕色[3][4]糖原中葡萄糖螺旋鏈吸附碘產生的顏色與葡萄糖殘基數(shù)的多少有關。葡萄糖殘基在20個以下的會使碘呈現(xiàn)紅色,20~30個之間使碘呈現(xiàn)紫色,60個以上的會使碘呈現(xiàn)藍色。淀粉中分枝鏈較長,故呈藍色,而肝糖原分枝中的葡萄糖殘基在20個以下(通常8~12個葡萄糖殘基),吸附碘后呈現(xiàn)紅棕色。
2.3 氫氧化銅溶于過量的濃氫氧化鈉溶液中呈藍色溶液:Cu(OH)2+2NaOH(濃)=Na2[Cu(OH)4](藍色)
當溶液CuSO4:NaOH為1:1混合時有藍白色糊狀沉淀:
所以糖原水解后的中和反應必須完全徹底,酸堿都沒有殘留才不會影響后面班氏試劑加入后的呈色反應,這就要求滴定鹽酸的濃氫氧化鈉溶液的量必須準確并且恰當。
在糖原水解結束后的中和反應中,改進后的操作方法有效避免了原來實驗者操作滴管的個體差異以及滴管本身結構的細微差別,找準了中和滴定反應的精確數(shù)據(jù),有效地保證了實驗現(xiàn)象的明顯性。
教學實踐證明,通過對實驗操作方法進行改進,明確了實驗條件,進行試驗時,學生的操作比較簡單,根據(jù)實驗結果明顯,試驗的重復性比較好,同時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實驗操作作為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大膽假設要積極的鼓勵,通過對實驗內容和實驗結果進行認真的觀察、分析和思考,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學生對實驗成功、失敗的原因進行分析,一方面鞏固和強化學生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開發(fā)學生的思維。根據(jù)現(xiàn)行大學本科臨床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計劃的要求,需要在驗證性實驗的基礎上,還要開展和加強綜合性、設計性的實驗,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以及綜合分析[5]。因此,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需要全面貫徹落實以生為本,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jù)學生的實驗情況,秉持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對實驗進行大膽的探索性和改進,進而不斷提高實驗課的教學效果,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發(fā)展。
[1]唐微,鄧維秀.生物化學與免疫學實驗教程[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121-122.
[2]畢文團.氧化亞銅制備方法的研究進展[J].廣州化工,2009,37(8):56-58.
[3]張秀清.淀粉與碘反應的顯色原理和條件[J].實驗與儀器,2006(12):27-28.
[4]查錫良,周春燕.生物化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105-107.
[5]張立.改革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綜合素質[J].西北醫(yī)學教育,2011,19(1):106.
Improvement of"Extra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Glycogen"Experimental Method
"Extra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glycogen"experiment result often is not satisfactory because of according to teaching materials operation methods,therefore,the author makes exploratory improvement for the operation methods of"Extra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glycogen"experiment in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and Immunology Tutorial written by TANG Wei,which excluding volatile part hydrochloric acid of glycogen hydrolysis process in acid neutralization step,discarding dropper and selecting pipettes to draw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Teaching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improved operation method is practical and has obvious effects.
volatility of concentrated hydrochloric acid;neutralization reaction;operation methods;improvement
鎮(zhèn)衛(wèi)國(1979-),男,湖北松滋人,本科,助理實驗師,主要從事生化與免疫學實驗教學與研究。
TQ016.1
A
1006-4311(2014)10-03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