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厚生
摒棄不良心理素質提高安全駕駛能力
□高厚生
交通安全;車輛駕駛;心理素質;責任感;身體素質;交通規(guī)則
經濟和社會的進步,不僅使得汽車產業(yè)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更使得人們切身享受到了汽車成為大眾生活必需品的實惠。根據公安部交管局數(shù)據,至2013年底,全國機動車數(shù)量突破2.5億輛,其中,汽車達1.37億輛,機動車駕駛員近2.8億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擁有私人汽車的人群非常龐大。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汽車產業(yè)發(fā)展仍將保持強勁勢頭,汽車性能、道路設施、交通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為人們安全使用汽車提供了必要的條件。然而,這些并沒有減少汽車給公眾生命財產帶來的損失。交通參與者的安全意識、文明意識薄弱,安全隱患存在,人為因素越來越成為導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盡管大量交通事故的發(fā)生并非機動車駕駛員單方面的原因,但駕駛員作為交通系統(tǒng)中最重要的因素,應提高其駕駛技術、安全意識和應急能力,盡可能地減少交通事故的發(fā)生和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這對于保障交通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安全駕駛不是簡單的機械操作過程,更是體力、智力、精力有機結合的復雜過程。面對復雜的交通環(huán)境和機動車操作,甚至還要考慮乘車人突發(fā)行為,機動車駕駛員的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這是體力的考驗,更是對心理素質的檢驗。心理素質越來越成為影響交通安全的深層次因素。只有從心理素質的角度提高駕駛員的安全意識,才能真正有效地降低由于駕駛員因素而出現(xiàn)的交通事故,保障所有交通參與者的生命財產安全。
1.恐慌心理
恐慌心理在女性駕駛員和新手中最為常見。在駕車過程中,由于路況不熟、異常天氣、操作不熟練等原因,過度擔心意外發(fā)生,或者遇到意外情況不知所措,導致操作失誤,引起更大的危險。即使經驗豐富的駕駛員,也可能由于車內人員的異?;顒?、車輛突發(fā)故障、路況復雜等原因,心理準備不足,對交通環(huán)境無法作出及時、準確的判斷,產生恐慌,導致出現(xiàn)駕駛操作失誤。
2.疲憊心理
疲憊心理是駕駛員常見的心理現(xiàn)象。駕駛行為總體上說是一種熟練且重復的活動,再加上駕駛室相對密閉的環(huán)境和高度緊張的神經,駕駛員很容易產生疲倦。高速公路單一的道路環(huán)境、獨立駕駛時單調的空間感受、長時間保持相同的坐姿等,容易使駕駛員的身體產生疲勞,進而導致心理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另外,駕駛員在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也容易直接導致心理疲憊。如果將這種心理帶到駕駛過程中,會使人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產生厭惡、困倦的心理現(xiàn)象,進而反應遲鈍,遇到突發(fā)事件時無法做出有效反應。
3.反感心理
反感心理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對于長期從事駕駛職業(yè)、尤其是營運行業(yè)的駕駛員。他們長時間從事單一勞動,缺乏新鮮感和創(chuàng)新性,難免產生反感、厭惡情緒。如果將這種情緒帶到駕駛過程中,就可能產生懈怠,降低責任心,導致交通事故發(fā)生。另一種是對于非職業(yè)駕駛員而言。面對復雜、擁擠的交通狀況,他們可能對其他車輛的不文明行為產生反感,會采取不理智行為,因而誘發(fā)事故。
4.僥幸心理
僥幸心理是很多駕駛員在出現(xiàn)事故后給出的解釋,也是很多事故發(fā)生的誘因。有的駕駛員明知酒后開車、超速行車、逆向行車等行為違反交通法規(guī),存在危險,但總是心存僥幸,認為冒險一次沒問題,不會出事。常見的各種違法行為大多和僥幸心理有關。然而,存有這種心理的駕駛員在駕車過程中往往會伴有精神高度緊張,不能自如操作車輛,遇事容易驚慌失措,將小問題變成大事故。僥幸心理導致的危險,就是因為駕駛員圖一時方便而釀成不可挽回的損失。這種問題再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可以人為避免的。
5.好勝心理
好勝心理在年輕男性駕駛員中較為常見。他們自恃技術高超或者車輛特殊,抱有優(yōu)越感,駕車時高度興奮,超速行車,違規(guī)超車,不按指示標識行駛,橫沖直撞,甚至在危險的環(huán)境中依舊我行我素,不考慮客觀環(huán)境和人員安全,冒險駕駛。這種心理導致的交通事故往往是重大事故,損失嚴重,令人追悔莫及。
提高心理素質是一個系統(tǒng)過程,需要長期有意識的磨練,才能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從而自覺運用到駕駛過程中。同時,在駕駛中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對于個人發(fā)展也有積極作用。因此,駕駛員要注意主動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保持心理和情緒的穩(wěn)定。
1.增強個人責任感
駕駛車輛其實是個人責任感的一個綜合反映。一個對個人、家庭、社會負責的人是不會危險駕駛的。所以,駕駛員要注意培養(yǎng)個人責任感,尊重生命,關注公共安全,自覺遵守法律法規(guī),自覺維護公共秩序,對生命和法律常懷敬畏之心;多學習交通法規(guī),多關注交通事件,多了解車輛性能,多提高駕駛技能;發(fā)現(xiàn)自己情緒不穩(wěn)定時要主動進行自我調節(jié),保持良好心態(tài);開車前做好車輛安全檢查工作,行車中保持專注狀態(tài),摒棄消極情緒和外界影響,消除恐慌、僥幸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遇到緊急事件時保持冷靜,沉著應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保證生命財產安全。
2.常懷包容之心
包容需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對于各種不文明行車行為,應給予適當包容,始終不忘“安全第一”,不可因小失大。切不可因為他人的違規(guī)或者挑釁行為而失去理智,做出違反交通法規(guī)或者不安全駕駛的行為。凡事要從安全出發(fā),只要不傷害到人身安全,適度的包容是一種境界、一種美德。當然,這不是說對各種違法行為和不文明行為聽之任之,而是要通過安全和合法的方式進行制止,避免危險擴大化。事后可以通過報警等方式進行解決,切不可意氣用事。
3.增強身體素質
只有增強個人身體素質,才能承受高強度的工作,減緩高度緊張的心理情緒,從容應對各種突發(fā)狀況。所以,駕駛員平時要多注意鍛煉身體,避免危害身體健康的各種不良行為,保持有規(guī)律的生活作息,鞏固和提高身體機能和反應能力。開車前注意休息習慣,身體不適時盡量避免駕駛車輛;行車時注意調節(jié),減緩疲勞,適時休息,始終保持頭腦沉著冷靜。
駕駛員的心理素質與交通安全直接相關,在有些情況下,對待交通安全的態(tài)度甚至比駕駛技術本身更重要。因此,駕駛員要注意摒棄恐慌心理、疲憊心理、反感心理、僥幸心理、好勝心理等各種不良心理狀態(tài),嚴格遵守交通規(guī)則,專注行車安全,保持樂觀、包容、自信的情緒,提高文明素養(yǎng)和心理承受能力,共同為社會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交通環(huán)境。
(作者單位:首都兒科研究所)
10.3963/j.issn.1006-8864.2014.9.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