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雄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4)03-000-01
摘 要 家庭體育消費是指家庭成員在物質生活條件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前提下,用于健身、休閑,娛樂、強身、延緩衰老等方面的投資,它包括實物性消費、參與性消費、觀賞性消費、博弈性消費等。本文對我國家庭體育消費存在的問題、影響我國城市家庭體育消費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加快發(fā)展我國城市家庭體育消費的對策。
關鍵詞 體育消費 城市家庭 現(xiàn)狀分析
一、我國家庭體育消費存在的問題
(一)家庭體育消費總體水平較低、地區(qū)差異性大
家庭體育消費在我國城鄉(xiāng)居民家庭消費中所占比例較小,現(xiàn)階段,在我國城鄉(xiāng)居民生活消費中,子女消費費用依然是家庭體育消費中最主要的消費支出。而我國在巨大的南北差異下,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極不平衡,人們對體育消費的認識等也并不完善,家庭體育的消費也就有著不同程度的差異變化?!吨袊罕婓w育消費現(xiàn)狀調查結果報告》顯示出:在家庭體育消費中,廣州市居全國第一位,福建、浙江、上海、北京、遼寧、江蘇等地暫居第二。
(二)家庭體育消費結構單一
在我國,目前城市居民對體育消費的投入主要集中在以運動服裝鞋襪等體育實物的消費。相反,用來購買體育運動競賽和表演的門票等觀賞性消費和活動參與型的消費支出則相當較少。
(三)體育消費者受年齡、性別的影響明顯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們更多注重精神生活,更加注重健身娛樂。在城市家庭體育消費性別差異和不同的年齡對體育消費也有較大影響。女性一般注重實物性消費和參與性消費而男性則多喜歡觀賞性消費和博弈性消費。
二、影響我國城市家庭體育消費的因素
體育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的變化,要受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其要受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和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等經濟因素的制約,也受到居民消費心理、消費習慣、社會文化背景和體育傳統(tǒng)、體育社會文化程度等社會、自然因素的影響。當前,我國家庭體育消費主要受下列一些因素的影響和制約。
(一)社會生產力發(fā)展水平較低,社會經濟較為落后——家庭收入不高,家庭預期收入不穩(wěn)定
體育消費與家庭收入特別是可支配收入的高低呈正相關,家庭體育消費隨家庭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進入21世紀,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收入水平也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2003年人均GDP已超過1000美元,但也僅相當于世界人均GDP的20%左右,2007年中國GDP排在美國、日本、德國之后,居第4位,2009年躍居世界第二,但由于中國人口總量巨大,人均GDP就很少了。
(二)人們的消費觀念、意識、結構還沒有轉化——消費意愿不強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逐漸深入,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一方面市民面臨失業(yè)威脅,另一方面國家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等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使得城市居民不敢消費或謹慎消費。由于對未來收入的不確定程度非常敏感,與當前消費比較,他們更看中未來消費。
(三)家庭環(huán)境對居民體育消費水平的影響—閑暇時間少,家務時間多
所謂閑暇,就是人類有目的有意識地發(fā)展自身的一項重要精神活動。其內涵:一方面是有效地休整和恢復機體的功能,滿足娛樂或享受的精神活動需求;另一方面又是對業(yè)余時間的合理運用,以使時間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源的一項經濟活動。我國目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還不高,人們占有的閑暇時間是有限的。據1997年上海和西安居民體育消費的抽樣調查看到,居民每日自由支配150min以上的居民約占20%,其中76.3%的是離退休人員。上海市、西安市居民都把閑暇時間少、家務忙列為影響體育消費的主要因素。
(四)體育價值觀念和社會化程度較低
這主要體現(xiàn)在我國體育人口相對偏低,人們在閑暇時間里用于體育鍛煉的時間相對較少,可用的體育活動場地極其有限等方面。
三、加快發(fā)展我國城市家庭體育消費的對策
(一)大力加強對居民健身事業(yè)的指導
個人、家庭體育投入的比例大小,是體育消費市場是否活躍的重要標志。通過《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實施,使全民參與健身,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建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用現(xiàn)代化的宣傳手段,時時對居民進行引導性的宣傳,把長期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體育福利消費觀念引向現(xiàn)代市場經濟體制下健康投資的消費觀念上來。
(二)加大對體育場館建設的投入
體育設施場所應走設計好,建設好、管理好,使用好,經營好的綜合發(fā)展之路。多設計適合在社區(qū)、居民區(qū)建設的多功能、小型適用的體育健身娛樂場所;走國家、集體、個人多元投資模式;用經濟手段,市場法規(guī)管理好和使用好體育場館設施,以優(yōu)質的服務和合理的門票價格提高大中型場館的利用率。低收費開放學校體育設施,緩解公共體育設施不足的矛盾,使其逐漸成為城市居民健身休閑娛樂活動的重要基地;在公益型、盈利型和非盈利型的公平競爭中,體現(xiàn)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三)細分體育消費市場,注重開發(fā)的層次
根據不同年齡、不同職業(yè)、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興趣消費者的消費需求,開發(fā)組織不同層次體育勞務消費品的生產,以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者需求。如青少年喜歡游泳、輪滑、球類等項目;中青年則偏好打保齡球、健美、登山、滑雪和體育旅游等;中老年更青睞以動為主的太極拳,體育民族舞蹈和保健醫(yī)療操,以靜為主的修性養(yǎng)身氣功、垂釣等活動。這些都構成有中國特色體育市場的主體內容。
參考文獻:
[1] 茂易.關于居民消費結構加速轉型的幾個問題[J].中國財政.2007(10):62-63.
[2] 陸文聰,梅燕.收入增長中城鄉(xiāng)居民畜產品消費結構趨勢實證研究——以浙江省為例[J].技術經濟.2008(2):81-85.
[3] 董曉冰.我國城市家庭體育消費問題探討[J].消費經濟.2010(5):21-24.
[4] 肖麗.我國城市家庭體育消費現(xiàn)狀及對策[J].體育世界.2006(1):58-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