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潔,俄勝哲
(1.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甘肅 武威 733000;2.甘肅省農業(yè)科學院土壤肥料與節(jié)水農業(yè)研究所,甘肅 蘭州 730070)
涼州區(qū)日光溫室番茄抗黃化曲葉病毒病栽培技術
柴潔1,俄勝哲2
(1.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甘肅 武威 733000;2.甘肅省農業(yè)科學院土壤肥料與節(jié)水農業(yè)研究所,甘肅 蘭州 730070)
武威市涼州區(qū)地處河西走廊東端,設施蔬菜生產面積位居全省縣區(qū)第一,是“西菜東調”基地之一。目前涼州區(qū)日光溫室番茄常年種植面積1 204.5 hm2,占設施蔬菜面積的27.6%,日光溫室番茄生產已成為農民增收的優(yōu)勢產業(yè)。由于抗病品種缺乏、傳毒媒介煙粉虱傳入等因素的影響,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簡稱TY病毒)于2012年在涼州區(qū)日光溫室中爆發(fā),其以爆發(fā)突然、擴展迅速、危害性強、防治難度大等特點,成為涼州區(qū)日光溫室番茄生產的最大制約因素。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有針對性地制定了番茄抗黃化曲葉病毒病栽培技術,現(xiàn)介紹如下。
秋冬茬一般7月上、中旬育苗,8月中旬定植,11月上旬開始采收,至翌年2月初拉秧。早春茬于11月中旬育苗,翌年1月下旬定植,4月上、中旬至6月采收上市。
選擇抗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豐產性好、適銷的優(yōu)良番茄品種,如大紅果型品種豐收(74-560)、73-673、齊達利、澳卡福、夏韻等;粉果型品種迪芬尼、惠裕、粉貝、金棚8號、金棚11號等。
3.1 育苗前準備
采用育苗棚穴盤育苗。育苗前在育苗棚門口及通風口處安裝50目的防蟲網,以阻止煙粉虱從露地向溫室遷飛。也可將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噴涂在防蟲網上,或在棚內地面以上40~50 cm處,呈“品”字型懸掛25 cm×40 cm的黃色粘蟲板誘殺煙粉虱,密度800塊/hm2。育苗全程保持防蟲網封閉。
將田園土、農家肥、蛭石或珍珠巖按4∶3∶3的體積比混合后作育苗基質,也可用商品專用育苗基質。在育苗基質中加入68%金雷水分散粒劑8 g/m3,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 g/m3和50%辛硫磷乳油10 g/m3,拌勻后裝入72穴穴盤中,澆透水,用地膜悶蓋5~7 d。
3.2 種子處理
播前用55℃溫水浸種15 min,并不斷攪拌,水溫降至30℃左右時停止攪拌,繼續(xù)浸泡6~8 h后撈出,用水沖洗干凈,在25~30℃條件下催芽,70%~80%露白時即可播種。
3.3 適時播種
選擇晴天午前播種。播前先將穴盤中的基質用扁直棒輕輕抹平,再將催好芽的種子點播在穴盤內,每穴播種2~3粒,然后在種子上覆蓋基質1 cm,澆水后在穴盤上覆蓋地膜保溫保濕,待60%種子破土時揭掉地膜。
3.4 苗期管理
播種至出苗,溫度白天保持25~30℃,夜間15~20℃。出苗后溫度白天保持20~25℃,夜間10~15℃。第1片葉展開后,溫度白天保持25~28℃,夜間15~18℃。5~6葉期,溫度白天保持20~25℃,夜間12~16℃。定植前5~6 d,溫度白天保持15~20℃,夜間8~10℃。出苗后,可視墑情2~3 d噴水1次;2~3葉時每天噴水1~2次。基質濕度控制在75%~85%。移栽前10~15 d,苗床降溫控水,逐步加大通風量煉苗。
定植前選擇晴天將棚內土壤深翻,結合整地施入優(yōu)質腐熟農家肥45 000~75 000 kg/hm2、尿素150~225 kg/hm2、磷酸二銨300~450 kg/hm2、硫酸鉀150~225 kg/hm2。灌足水后蓋上棚膜,密閉悶棚20~30 d,使溫室內溫度提高至70℃以上,土壤溫度達40~50℃,以殺死土表及墻體上的病菌孢子及蟲卵,減輕番茄生長期的侵染及危害。定植前3~5 d用45%百菌清煙劑5.25 kg/hm2和10%異丙威煙劑6.00 kg/hm2熏蒸24 h,熏后放風5 d以上。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45 kg/hm2,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30~45 kg/hm2,與400 kg干土拌勻后撒入土壤中進行消毒。幼苗長至6~7片真葉時起壟定植,壟寬70 cm,壟高20~25 cm,壟溝寬50 cm,用68%金雷水分散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倍液噴灑壟面,然后在壟面挖穴定植,株距35~40 cm,保苗24000~27000株/hm2。
5.1 溫度、光照管理
緩苗期溫度白天保持25~28℃,夜間15~20℃。開花結果期溫度白天保持22~25℃,夜間10~15℃。盛果期溫度白天保持25~28℃,夜間10~15℃,超過28℃時放風,低于20℃關閉風口,低于15℃時覆蓋草簾或保溫被。番茄喜光,每天揭簾后要清除棚膜上的灰塵和雜物,保持棚面潔凈透光,后墻上可張掛反光幕,增強溫室內光照。
5.2 肥水管理
定植時灌穩(wěn)苗水,當天澆透水并遮陰。5~7 d后灌緩苗水。第1穗果實膨大時灌水1次,以后間隔10~15 d左右灌水1次,結合灌水追施磷酸二銨75 kg/hm2、尿素45 kg/hm2、硫酸鉀120 kg/hm2。冬季選擇晴天中午灌水,夏季選擇晴天早晨灌水,灌水時盡量用調溫池中的水,避免在陰雨雪天灌水。
5.3 植株調整
采用單稈整枝法。植株有10片葉時開始吊蔓,并及時摘除下部黃、病、有蟲卵的老枝葉,拔除已經感染TY病毒的植株,帶出棚外深埋或燒毀。
采用以農業(yè)、物理方法為主,化學方法為輔的病蟲害綜合防治方法。
6.1 農業(yè)防治
避免與茄科蔬菜連作,避免番茄、黃瓜、豆類混栽換茬以降低煙粉虱種群發(fā)生量;及時清除田間雜草和殘枝落葉,以減少蟲源,切斷煙粉虱傳播的中間寄主。適當控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及有機肥,以促進植株健壯生長,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綁蔓、整枝、打杈、蘸花和摘果等農事操作時,先處理健株,后處理病株,手和工具要用肥皂水及時清洗消毒,減少人為傳播。生長季結束后及時清除棚內雜草、植株體和殘枝落葉,并深埋或焚燒。
6.2 物理防治
利用煙粉虱趨黃的生理特性誘殺??蓪ⅫS色粘蟲板懸掛于植株生長點上方10~15 cm處,密度800個/hm2,懸掛高度隨作物生長調整。根據(jù)粘蟲板上煙粉虱的密度監(jiān)測蟲情,掌握煙粉虱發(fā)生動態(tài)和危害情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進行防治。
6.3 化學防治
定植前3~5 d用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劑5 000倍液噴淋幼苗,避免帶蟲幼苗移入田間。番茄植株上有煙粉虱為害時,可用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4 000倍液,或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2 000~3 000倍液,或40%啶蟲脒水分散粒劑3 000倍液等交替噴霧,每隔7~10 d噴1次,連噴2~3次;也可用15%敵敵畏煙劑6.0 kg/hm2,或10%異丙威煙劑4.5~6.0 kg/hm2熏殺。發(fā)現(xiàn)中心病株時用20%鹽酸嗎啉胍·乙酸銅可濕性粉劑(病毒A)500倍液+碧護可溶粉劑10 000倍液,或8%寧南霉素水劑800倍液,或30%克毒寶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灌根,同時葉面噴霧,每隔7~10 d防1次,連防2~3次。
當果實由硬變軟,由綠變紅時適時早收,采收后按大小、光亮度分級包裝銷售。
(本文責編:陳偉)
S626.5;S641.2
B
1001-1463(2014)09-0058-02
10.3969/j.issn.1001-1463.2014.09.023
2014-06-26
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中低產田障礙因子消減與地力提升共性關鍵技術研究(2012BAD05B06)部分內容
柴潔(1983—),女,甘肅武威人,助理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yè)技術推廣工作。聯(lián)系電話:(0)15095613897。E-mail:cj45625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