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彤, 馬勇波
(1.揚州大學臨床醫(yī)學院 介入治療中心,江蘇 揚州 225001; 2.揚州大學臨床醫(yī)學院 門診部)
不同年齡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發(fā)病時間的比較
李曉彤1, 馬勇波2
(1.揚州大學臨床醫(yī)學院 介入治療中心,江蘇 揚州 225001; 2.揚州大學臨床醫(yī)學院 門診部)
目的比較不同年齡的急性主動脈夾層(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的發(fā)病時間,以期為因人、因時施護提供客觀依據(jù)。方法回顧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揚州大學臨床醫(yī)學院確診治療的、有明確發(fā)病時間記載的287例AAD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jù)患者的年齡分為中青年組(<65歲)和老年組(≥65歲),對其發(fā)病時間進行圓形分布圖分析。結果中青年組AAD患者發(fā)病存在明顯的月份集中趨勢,集中月份在9月29日至次年2月18日,高峰月在12月9日;同時存在明顯的時間集中趨勢,集中時間在6:49至16:19,高峰時間在11:34。老年組AAD患者發(fā)病無月份集中趨勢,發(fā)病呈均勻分布,但存在明顯的時間集中趨勢,集中時間在6:06至14:43,高峰時間在10:25。不同年齡組患者的發(fā)病時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6.197 ,P<0.05)。結論中青年AAD患者的發(fā)病時間與老年患者不同,防治側重不一樣,有針對性地做好中青年與老年患者的時間護理,有助于更好地防范AAD的發(fā)生。
急性主動脈夾層;年齡;發(fā)病時間;護理
[Nurs J Chin PLA,2014,31(3):20-22]
急性主動脈夾層(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是指主動脈腔內(nèi)的血液從主動脈內(nèi)膜撕裂口進入主動脈中膜,使中膜分離,并沿主動脈長軸方向進展,造成主動脈真、假腔兩腔分離的一種病理改變[1]。AAD易患因素是高血壓[2],而高血壓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多[3-4]。有研究[5]指出,AAD發(fā)病率亦呈逐年上升趨勢。李曉彤等[6-7]研究證實,AAD發(fā)病具有季節(jié)性及時間性。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機體自身及社會生活方式的轉變,是否對AAD發(fā)病時間產(chǎn)生影響仍無定論。我們通過對揚州大學臨床醫(yī)學院10年來收治的不同年齡組AAD患者的發(fā)病時間進行分析,以便掌握中青年與老年AAD患者發(fā)病時間的差異,以期為因人、因時施護提供客觀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揚州大學臨床醫(yī)學院確診治療的、有明確發(fā)病時間記載的287例AAD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以疼痛為主,包括胸痛、肩背痛、腰痛、腹痛為主要表現(xiàn),其中有高血壓病史253例。依據(jù)患者年齡劃分中青年組(<65歲)和老年組(≥65歲)[8],中青年組156例,老年組131例。所有患者均經(jīng)CT三維重建,或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或者主動脈造影(digital subtract angiography, DSA)而確診。所有患者均知悉本研究目的,并自愿參與本研究。
1.2 方法 按不同年齡組以公歷月份、時間對研究對象的發(fā)病時間分別進行登記,將周而復始的月份、時間轉換為角度,1年365 d相當于360°,1 d相當于0.9863°;24 h相當于360°,1 h相當于15°。分別以每月的月中值、每小時的時中值作為組中值并折算成度。分別求不同年齡組各月組中值、各時組中值的正弦、余弦值,并分別與相應月份、時間發(fā)病數(shù)相乘,求其積和得∑sinα和∑cosα,代入圓形分布各公式[9],求得r值、平均角及角的標準差s值,并進行平均角的假設置檢驗,以檢驗各組數(shù)據(jù)在一個周期內(nèi)是均勻分布,還是有集中分布傾向。最后將平均角轉換為發(fā)病高峰月或時。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采用Watson-Williams檢驗,對中青年組和老年組月份發(fā)病高峰、時間發(fā)病高峰進行假設檢驗,以P<0.05或P<0.01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年齡組2002-2011年AAD患者發(fā)病的月份分布 中青年組:X=0.238 2,Y=-0.095 0,rc=0.259 2α=338.256 7°,S=69.742 5°;查圓形分布圖r值,r0.01,(140)=0.180 9,P<0.01,說明中青年組AAD發(fā)病存在明顯的月份集中趨勢(273.212 2°~47.999 2°),集中月份在9月29日至次年2月18日,高峰月在12月9日。老年組:X=-0.010 3,Y=0.013 8,rc=0.017 5,α=126.736 8°,S=80.319 6°;查圓形分布圖r值,r0.05,(120)=0.157 8,P>0.05,說明老年組AAD患者發(fā)病無月份集中趨勢,發(fā)病呈均勻分布。
2.2 不同年齡組2002-2011年AAD患者發(fā)病的時間分布 中青年組:X=-0.213 3,Y=0.024 2,rc=0.225 2,α= 173.527 2°,S= 71.323 9°;查圓形分布圖r值,r0.01,(140)=0.180 9,P<0.01,說明中青年組AAD發(fā)病存在明顯的時間集中趨勢(102.203 3°~244.851 1°),集中時間在6:49至16:19,高峰時間在11:34。老年組:X=-0.332 8,Y=0.147 1,rc=0.365 0,α= 156.154 2°,S= 64.571°;查圓形分布圖r值,r0.01,(120)=0.195 4,P<0.01,說明老年組AAD患者發(fā)病存在明顯的時間集中趨勢(91.583 2°~220.725 2°),集中時間在6:06至14:43,高峰時間在10:25。
2.3 不同年齡組患者發(fā)病高峰時間比較 經(jīng) Watson-Williams檢驗,F(xiàn)=6.197,P<0.05,說明不同年齡組AAD患者發(fā)病高峰時間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圓形分布是以矢量代數(shù)為基礎的統(tǒng)計分布,它是將數(shù)據(jù)轉換成角度后計算有關參數(shù)的估計值,從而反映周期性資料的集中與離散趨勢[10]。AAD發(fā)病的季節(jié)及時間分布具有周期性,適于用圓形分布法進行分析和比較。
本研究中青年組AAD患者的發(fā)病存在明顯的月份集中趨勢,集中在9月29日至次年2月18日,高峰在12月9日。中青年組AAD患者秋季好發(fā)此病是因秋季溫差大,其血壓的波動較大;冬季好發(fā)是因高氣壓、低溫寒冷氣候,從而刺激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導致兒茶酚胺分泌增多,使得周圍小血管收縮,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引起血壓升高[11-12]。血壓的季節(jié)性波動與主動脈夾層發(fā)病率波動非常相似,也存在冬季血壓高而夏季血壓偏低的趨勢;而持續(xù)的高血壓是主動脈夾層發(fā)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這可能是主動脈夾層秋冬季高發(fā)的原因。老年組AAD患者發(fā)病無月份集中趨勢,發(fā)病呈均勻分布。這可能是因為老年組患者因社會生活方式的轉變,其室外活動相對少,受即時氣溫波動影響小,其血壓的波動相對平緩。究竟還受哪些因素影響,有待作進一步探討。
本研究中青年組AAD患者的發(fā)病存在明顯的時間集中趨勢,集中時間在6:49至16:19,高峰時間在11:34。老年組AAD患者的發(fā)病存在明顯的時間集中趨勢,集中時間在6:06至14:43,高峰時間在10:25。這種發(fā)病時間波動與高血壓近日節(jié)律波動相吻合,國內(nèi)外研究[13-14]報道已經(jīng)證實,大多數(shù)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晝夜節(jié)律與正常人一致,呈勺型“雙峰一谷”, 即9:00-11:00、13:00-18:00時最高,午夜2:00-3:00時最低,臨床上常把這兩高時間稱做“高血壓患者的危險期”,主動脈夾層的發(fā)生與高血壓近日節(jié)律波動緊密聯(lián)系。不同年齡組患者發(fā)病高峰時間有差異,老年人主動脈夾層發(fā)病時間提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老年人睡覺時間明顯縮短,清醒較早,交感神經(jīng)的興奮提前到來,且大多數(shù)老年人早晨起床后有晨練習慣,導致血壓產(chǎn)生晨峰現(xiàn)象。
中青年AAD患者的發(fā)病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因此要對高危的中青年人群強調季節(jié)防病的意義,使其做到自我防范和干預。在秋冬季節(jié)要適時增減衣服,冬季注意保暖,減少寒冷環(huán)境下的活動時間,以防寒邪入侵。對于老年人,一年四季在室內(nèi)時間相對多,要保持室內(nèi)適宜的溫、濕度,以減少血壓波動。
中青年及老年人AAD患者的發(fā)病均存在明顯的時間集中趨勢,不同年齡組患者發(fā)病高峰時間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時間護理對不同年齡組AAD患者非常重要。根據(jù)疾病的發(fā)病時間規(guī)律,結合藥物的藥動力學、藥效學等變化規(guī)律,進行給藥治療,因人而異。對于中青年高血壓給藥時間安排在 7:00、15:00、22:00;對于老年人高血壓給藥時間安排在 6:00、14:00、21:00。囑其起床前保持平和心態(tài),起床速度不易過快,活動強度要量力而行,有晨練習慣的人要改為晚間,上述均是預防主動脈夾層的重要措施。
本研究為不同年齡組AAD患者時間護理提供科學依據(jù),可以指導護士根據(jù)不同年齡人群AAD發(fā)病的時間規(guī)律,做好因人、因時護理。尤其是中青年患者倡導季節(jié)防病,積極改善生活方式,做到自我防范和干預具有特別的意義。對于不同年齡組患者在發(fā)病高峰期,采用不同的護理策略與措施,合理分配給藥時間及給藥劑量,依據(jù)時間治療學原則選擇適宜的降壓藥物或劑型及服藥時間,避免血壓過度波動,使其安全度過危險期。
[1] 李鑫,舒暢.主動脈夾層帶膜支架腔內(nèi)治療及其進展[J].中華生物醫(yī)學工程雜志,2010,16(1):72-75.
[2] 金焱,黃振文.主動脈夾層42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刊,2009,36(5):81-82.
[3] 胡大一,馬長生.心臟病學實踐2011——新進展與臨床案例[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73.
[4] 周勝堂.急性主動脈夾層分離38例臨床分析[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20(22):2790-2791.
[5] 李曉彤,馬勇波.急性主動脈夾層發(fā)病時間的探討[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11B):13-15,19.
[6] 李曉彤,馬勇波.不同性別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發(fā)病規(guī)律與護理[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2,18(22):2648-2650.
[7] 菲妮娜·木拉提,張源明.主動脈夾層診斷進展[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10,26(4):281.
[8]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3-10.
[9] 夏元瑞.醫(yī)學統(tǒng)計方法[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4:137-146.
[10]林沛玉.應用圓形分布法分析學生常見病發(fā)病的分布規(guī)律[J].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08,21(4):483-485.
[11]劉陽,王月秋,張永玲.急性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10A):52-53.
[12]李蕓.主動脈夾層患者十例的急救與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12A):1803-1804.
[13]關俊文,劉衍宇,江舟,等.高血壓病近日節(jié)律變化特征的研究[J].西部醫(yī)學,2008,20(3):480-484.
[14]Omama S,Yoshida Y,Ogawa A,et al.Differences in circian variat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and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 by situation at onset[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6,77(12):1345-1349.
(本文編輯:郁曉路)
《解放軍護理雜志》有關臨床試驗性論文的通告
為保證臨床試驗過程規(guī)范、結果科學可靠,保護受試者的權益;同時為弘揚科學精神,保證我刊的學術性、科學性和規(guī)范性,現(xiàn)對廣大讀作者發(fā)表以下重要通告:
凡臨床試驗類論文須在正文中說明試驗程序是否經(jīng)所在單位或地區(qū)獨立倫理委員會的審核并批準、研究對象或其親屬是否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本通告中所涉及的臨床試驗是指以人為對象的前瞻性研究,即預先將受試者或受試人群分配至接受一種或多種醫(yī)療干預,以評價醫(yī)療干預對健康結局的影響。其中“醫(yī)療干預”包括藥物干預、外科治療、醫(yī)療器械、行為療法、治療過程的改變、預防保健、護理干預等。
《解放軍護理雜志》編輯部
ComparisionofTemporalPatternofOnsetandNursingofAcuteAorticDissectioninYoungandElderlyPatients
Li Xiaotong1, Ma Yongbo2
(1.Interventional Therapy Center, Clinic Medical College of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1, Jiangsu Province, China; 2.Outpatient Department,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Yangzhou University)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 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 in young and elderly patients, so as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evidences for the personal and time nursing.MethodsClinical data of 287 patients with AAD from January 2002 to December 2011 were analyzed by circular distribution retrospectively, an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young group (<65 years) and elderly group (≥ 65 years ) 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 of admission.ResultsAAD often occurred from September 29th to next February 18th in young group, the peak is in December 9th.There was also a very obvious hourly centralized tendency, from 6:49 to 16:19 with a peak at 11:34.But there is no monthly but a hourly centralized tendency, from 6:06 to 14:43 with a peak at 10:25.Significant hourly variation of onset with different ages was proved (F=6.1970,P< 0.05).ConclusionThe onset of AAD has a marked differences for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ages, so we should do time nursing with different strategies to prevent ADD.
acute aortic dissection;age;onset time;nursing
2013-04-01 【
】 2013-10-04
李曉彤,本科,主任護師,主要從事心臟介入護理工作
10.3969/j.issn.1008-9993.2014.03.006
R543.1
A
1008-9993(2014)03-0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