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作課上常會看到這樣一種現(xiàn)象:有些孩子趴在桌上,咬著筆頭、皺著眉頭、冥思苦想,半小時過去了還未寫出一個字;批改習作時發(fā)現(xiàn)寫空話、套話、說假話的作文多……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呢?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孩子們生活經(jīng)驗薄弱,習作素材匱乏。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睕]有豐富的素材怎么能寫出文章?沒有豐富的生活體會哪能表達真情實感?于是 習作成了學生的難題,習作課堂成了學生“胡編亂造”“說假話”的溫床,學生真正的、發(fā)自內心的童真童趣的東西少之又少。
【關鍵詞】習作課堂現(xiàn)狀分析 改變現(xiàn)狀方法 積累素材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6517(2014)09-0075-01
《語文新課標》指出:習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的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要讓學生表達真情實感。要達到這一要求,我認為習作不能脫離學生的生活,應該讓學生走進生活,去體驗生活的點滴,并從生活中積累習作素材,這樣才會有內容寫,創(chuàng)造出的文章才會真實、有生命。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鄙钍浅鋵嵧瑢W們作文素材的源頭。那么如何才能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素材呢?
一、在留心觀察生活中積累素材
第一,要有選擇、有目的地觀察生活。生活中的事物多種多樣,學生觀察事物往往無從下手。因此,在觀察的時候,老師要引導學生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去觀察。如:人教版第七冊第二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在學習了第一篇精讀課文之后,就可以布置學生回家去觀察一種事物,可以是植物或動物,引導孩子堅持觀察一兩個星期,并把每天觀察的過程做簡單的記錄。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積累,當他們學本單元的作文時就會有內容寫了,而且也能寫得真,寫得實。
第二,要多角度、有順序地觀察。確定了一種觀察事物后,應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如:觀察一種植物,可指導學生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對于一些常見的事物,可按照由上到下、由外到內、由遠到近等順序觀察。觀察有順序,寫出來的習作才會條理清楚。除此之外,還可以充分調動身體各個感官,通過聞一聞、摸一摸、嘗一嘗……去感受事物的特點。
二、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積累素材
第一,豐富學校活動,積累素材。學校生活是學生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起著奠基的作用。而學生在學校的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因此,作為一個語文教師,要努力為學生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開展形式多樣的,為學生所喜愛的活動,以充實學生的學校生活。如:班隊活動、各類競賽活動、講故事等等。
第二,豐富家庭活動,積累素材。家庭是學生生活的另一個重要天地,學生對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感受來自于家庭生活。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家庭活動: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跟家長一起參加一些集體活動等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不僅有活動的親身體驗,在活動中感受家人的辛勞,還能培養(yǎng)學生關心家人的習慣。
第三,豐富戶外活動,積累素材。大自然有許多新奇、有趣的東西,讓學生走進自然、親近自然不僅可以愉悅身心,陶冶性情,還能在豐富多彩的戶外活動中體驗生活拓寬視野、積累素材。因此應鼓勵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春游、秋游活動,充分利用周末、假期時間爬山、郊游、夏令營等。
學生的活動多了,生活經(jīng)驗就豐富;生活經(jīng)驗豐富了,積累的習作素材就多了,這樣創(chuàng)造出的文章才會內容真實、生動、有趣,才能表達真情實感。
三、在廣泛地課外閱讀生活中積累素材
第一,培養(yǎng)“好讀書”的習慣。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讀書對寫作的重要。要讀好書,首先要養(yǎng)成“好讀書”的習慣。剛開始讀書時,要鼓勵孩子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書。可以是漫畫、笑話、成語故事等,重在培養(yǎng)興趣,養(yǎng)成讀書地習慣。
第二,引導有“選擇”地讀書。當孩子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后,應指導孩子有選擇的讀書。比如:可以讀一些優(yōu)秀習作、經(jīng)典名著等等。優(yōu)秀習作的選材、遣詞造句、表達方式等都能給孩子的習作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在讀一篇習作的時候,可以引導孩子想想習作中有哪些優(yōu)美詞語、句子;文中的結構如何;小作者表達了怎樣的真情實感;他是通過什么方式去表達的等,如果你也寫類似的作文,你又會怎么樣來組織材料,如何表達?教給了學生方法,孩子們在閱讀優(yōu)秀習作的時候,一邊讀一邊思考,那么,當他寫類似的文章時就能水到渠成了。 而讀經(jīng)典,是我們永遠需要的,它能讓我們提高了自己文筆的同時,領略到了大文豪們的風采;能使我在拓寬了知識面的同時,使我懂得許多人生哲理。
第三,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讀優(yōu)秀習作也好,讀經(jīng)典也好,在讀書的同時還應該一邊讀一邊做批注,并做好讀書筆記。比如:文中的好詞好句、優(yōu)美句段、好的開頭結尾都可以摘抄下來;還可以把讀了文章的感受在摘抄本上寫一寫;除此之外,剪貼的形式也是一種很好的積累方法。學生摘抄的都是文章的精華,摘抄多了,偶爾翻看,記憶深刻,進而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在習作的表達上就會生動、有趣。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生活就是一個廣闊的資料庫,老師要引導學生走進這廣闊的天地。在留心觀察中捕捉素材、在快樂活動中豐富素材、在廣泛閱讀中積累素材,讓生活成為學生習作素材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