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已經踐行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面對課改后的初中數學教育,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充滿了疑惑,新課改強調了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而且作為教師也盡量做到了配合新課改的目標,如今,擺在面前的是學生對于數學學習并沒有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教師也對于課改產生質疑,所以說,目前的初中數學教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都是值得我們進一步推敲探討的。
[關鍵詞]:初中 數學 教育方法 學習方法
數學是一門基礎方面的自然科學,雖然對于我們成年人來說,初中數學無非是些方程式,只需要套套公式求個解,這些說起來很簡單,但是這些問題擺在初中生面前時,對于邏輯思維尚在成型階段、而且在家里都是小皇帝似的學生們,這些題目相對來講還是需要耐心地培養(yǎng)學生們的思維和習慣。新課改后,教材上的難度降低了許多,而且也更注重在學生學習時的興趣和開放思維的培養(yǎng),但是這些教材對于以后面臨中考的學生們并不足夠,教師們也因為慣性思維于傳統(tǒng)教學的重難點、多做題,覺得這些教材上的東西學生看看就足夠了,課改了,心態(tài)卻沒有改變。下文從新課改后的現狀出發(fā),聯(lián)系初中學生數學能力,從實際出發(fā),提出我對現在初中教學教法與學法的建議。
一、課改后初中數學教育現狀
當前,仍然有些教師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卻對于新課程的標準認識不夠深入,而且依舊重視對學生做題能力的訓練,忽視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比方說,以一道一元二次方程式數學題為例,教師對學生的任務是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從無到有解答出它的結果,但是很多教師因為缺乏耐心,以自己的思維揣測學生思維,認為這些很小的很細微的地方一看就懂,就直接把解題過程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自己思考,不懂的要學生自己問,可是作為初中生,他們年紀尚小,從小到大的學習早就讓他們有些人產生了能不學就不學的厭學心理,這時更加考驗的是教師換位思考的能力,從學生本身能力出發(fā),參考他們的心里活動,細致的引導學生。
此外,有的學生本身對數學就沒有太大興趣,更是因為從小學開始數學基礎就很差,更沒有教師的幫助與鼓勵,由此,升入初中,甚至產生放棄數學的念想,所以初中教育對學生有著深遠的影響,我們每個教師都不應帶著有色眼鏡看學生,學生沒有好壞之分,每個學生都是需要教師去幫助去澆灌的對象,這時,教師更應該肩負起祖國園丁的任務,多多關照成績不好的學生,下工夫下時間輔導學生學習數學。
二、對于初中數學的教育方法認識
(一)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需要
初中是一個人性格和習慣形成的重要時期,教師在數學學習方面應該做的是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理解并形成學習的過程,學生不能直視掌握幾個數學公式、幾套做題規(guī)律,還要學會檢查、分析自己的學習過程,盡可能的調動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的積極性,而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對學習數學,鞏固數學,進行自我檢查、校正、評價。自然而然的啟發(fā)了學生的思維,并不是搖頭背書似的醍醐灌漿,只有這樣才能夠為學生發(fā)揮自身智力提供并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
(二)體現學生作為主體的需要
教師,不是好為人師,在我們的教師教育學生時,應該具有一個學習促進者的態(tài)度和技巧,要學生作為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起到的作用是為學生的智力和認識的發(fā)展提供各種有利的條件或幫助,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學的習慣。
三、對于初中生學習數學的方法認識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還要盡其所能的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正是因為學生作為主體的重要性和其中包含這的主動性,教師更要擔負起自己的職責,幫助學生找到關于數學的學習方法。
(一)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內容
第一,教師要形成良好的利用學生非智力因素的指導,其中包含有學習需要、動機、興趣、毅力、情緒等諸多非智力方面的因素對學生起到輔助指導的作用;第二,注重對于學生學習方法上指導,如要求學生自定學習計劃的能力、強調學生對課程的預習的重要,讓學生帶著問題來聽課;第三,指導學生看書讀書學書的方法;第四,學生不能只是聽課,還要從中學會對數學知識的表達,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做筆記、繪圖表以及心得體會的方法;第五,面對數學公式這樣的需要記憶的,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有效的記憶方法,比如,編成歌謠,背誦起來朗朗上口。
此外,教師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應試能力、記憶力、想象力、注意力、表達能力以及學生信心的培養(yǎng),這些都是關乎著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因素。
(二)針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原則
學習原則的要求是根據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學習任務以及學習經驗總結形成的,這些原則起著對學生數學學習進行指導改進,提高其學習效率和質量的作用。
1.自主學習法
作為數學學習中的主體,教師更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如,教師可以拿出一定的課時鼓勵學生上臺做知識講解;指導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面對數學題時主動動腦思考而不是第一時間尋找答案。
2.螺旋上升式學習法
顧名思義,“螺旋”就意味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是一蹴而就的,應該是循序漸進,一步一步扎實穩(wěn)當的學習。初中生心智尚不成熟,而且經常受到社會環(huán)境中的天才之說,很多學生都認為自己就是那個天才,所以說教師更應該把握學生的心理,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偶爾還要出些難題給學生們,打擊他們的不斷膨脹的驕傲,進而達到量的積累,以期質變。
3.系統(tǒng)化的學習方法
作為學生每天都要上一整天的課,每天都在接受知識,但是這些知識就像繩子一樣,要有規(guī)律的結合才能達到學習目的的最大化,可是面對各學科間的教材聯(lián)系并不強烈,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雜糅進各學科間的聯(lián)系,把知識搓成麻繩。在教和學中體現為,把概念的形成和知識的系統(tǒng)化有機聯(lián)合,加強各學科間基礎知識的聯(lián)系,統(tǒng)籌整體知識,完成由小系統(tǒng)到大整體的進化。
4.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方法
實踐出真知,初中學生整天埋頭在題海、教材中,年紀輕輕就已經暮氣沉沉,但是作為孩子的玩性還是存在的,教師應該把握學生這點,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運用實例加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記憶的牢固。比如,現在的學生喜歡快餐,那么在數學教學中,數字后的名字就可以拿漢堡、冰激凌、薯條來代替,事物在人的腦海中會產生印象,作為本能需要的食物要比間接需要的知識更容易被接納。
參考文獻:
[1]明經海. 關于初中數學教法與學法的探討[J]. 學周刊,2013,(05):74-75.
[2]程永林. 啟發(fā)誘導 創(chuàng)設情境——優(yōu)化中學數學教學教法與學法的探討[J]. 新課程(中旬),2013,(11):33.
[3]顧峻梅.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法與學法的互促優(yōu)化[J]. 數學教學通訊,2012年.
[4]謝文孝. 中學數學教學策略[M]. 甘肅人民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