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生對信息技術水平不同,而且情況相差較大面對程度不同的學生群體,如果完全按新教材統(tǒng)一授課,必然會有部分學生跟不上。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最好的辦法是分層教學。力求讓各個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信息技術方面的能力都能充分發(fā)揮出來。
[關鍵詞]:分層教學 信息技術
自古以來,便有提倡“因材施教”,宋代朱熹在《論語》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1世紀已經成為了網絡信息化時代,計算機已經滲入到了我國社會的各個領域中,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信息技術的獲取和收集上都將成為信息化時代的標準,在小學計算機教學過程中采用分層次教學,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及計算機的基礎水平來設計不同層次地教學目標,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從而來提高學生的整體計算機水平。如今信息技術是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基礎和核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必須依靠現(xiàn)代教育技術。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并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應用技能,已成為適應國家建設需要的必備素質。計算機及其相關科技知識必將成為21世紀人類學習、工作、生活以及獲取信息的主要工具和渠道。作為祖國花朵的小學生更需要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將來的發(fā)展作好準備。
那么,如何讓學生在信息技術方面的能力都充分發(fā)揮出來,使每個學生的個性都有最大程度的發(fā)展,在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法,收到良好效果。具體做法如下:首先,在每學期初對學生進行調查摸底,教師做到心中有數(shù),但不向學生公布。然后,對教材的有關內容加以分析研究。那些篇章屬于基礎知識內容,那些是操作技巧方面的內容,那些是教材中沒有深入分析的,需要學生和教師共同來查找資料對這些內容加以延伸。每個章節(jié)的內容,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想達到教學目標,必須做出詳細的計劃。最后,要將前兩項準備在實際教學中加以運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方面:
一、 教學目標分層次
在教師引導下有目的的分組練習不僅給學生搭建了展示才能的舞臺,培養(yǎng)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自我管理能力和合作精神,使他們能充分享受到學習計算機的樂趣。更重要的是創(chuàng)設了開放、民主的課堂氛圍,在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和信任學生的基礎上,分層次設置教學目標,從而使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都能夠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到計算機的樂趣,從而對信息技術有興趣,從一點一滴樹立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培養(yǎng)愛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樂于鉆研的行為習慣。例如:知識目標,使學生認識一些硬件如鍵盤、鼠標、顯示器、主機箱、音箱、耳麥等組件,了解他們的功能?;A層:如主板、硬盤、CPU、光驅、軟驅、聲卡、顯卡等。 提高層:內存條、電源。能力目標:會開機、關機,基本會使用鼠標,但不一定達到熟練。熟練使用鼠標,會用鼠標玩紙牌游戲。會對鼠標的左右手習慣、速度、形狀等進行設置。
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興趣,喚起學生走進計算機世界的愿望。保持學生興趣,對信息技術有更深的認識。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培養(yǎng)學生個性發(fā)展。綜上,不同的教學內容,設立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這樣可以避免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盲目學習的現(xiàn)象,避免很多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反感情緒,讓不同層次地學生都能夠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同時又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空間。
二、 教學輔導分層次
現(xiàn)在教材及應用軟件都比較簡單,通俗易懂。因此在教學中,一是讓學生真正意義上的去接觸到計算機知識,對一些基礎的知識進行概括,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的學習。將學生分層次的進行編組,然后進行分組教學。在分組的過程中應該極力的遵循“多層次原則、自愿原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平時的教學成績、現(xiàn)有的知識結構、接受能力等方面進行分析了解,并對所收集到的有關資料進行分析和歸納。在小學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分層次的按照學生的特點和差異進行分析,讓學生成為真正處于教學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次的掌握后,按照學生的層次進行編排。這樣即方便了學生的互助互學,同時也方便在教學過程中照顧基礎差的學生。這樣,可有效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促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發(fā)展。
分層輔導法看起來是放手給學生,而實際上教師是起主導地位的,并且教師要善于觀察每位學生的表現(xiàn)、分析學生的心里,及時了解哪些學生需要幫助,對個別學生要進行比正常講課還要耐心細致的講解,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進步,及時鼓勵、表揚,不斷給提高層的學生提出新的目標,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探索的精神。
三、 綜合練習分層次
多層次、多角度的練習活動,為學生的創(chuàng)新學習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滿足了各層次學生的需要,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求知的欲望和學習成功的喜悅,實現(xiàn)各自的自由,達到多層次學習優(yōu)化的目的,真正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每講完一部分內容或學完一個軟件,都要進行階段復習,練習內容的設計也同樣要有層次,讓每位學生都能感受到學有所獲,讓提高層的學生感到學無止境。經過近幾年的教學嘗試,這種分層次教學方式很受學生的歡迎,能有效的激發(fā)各層次學生的學習激情。真正意義上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很好的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總結】
分層教學是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教學思想?!胺謱邮菫榱藷o層”,這是我們進行分層教學的最終目的,它是一個長遠的奮斗目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xiàn)的。因此,這對小學計算機教學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全面了解學生基本情況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設定。教學設定要圍繞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為學生提供更好的興趣服務。因此,如何在小學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實施分層教學,還需教師在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的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教師的信息化專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與問題》顧小清祝智庭龐艷霞《電化教育研究》2004.1
[2]教育部文件《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指導意見》2000年
[3]《英特爾“未來教育”教師培訓教材》中文版
[4]《在職教師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課程與途徑探討》于勇《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2.7
[5]《信息時代教師角色的轉變》秦勇楊云川《中國成人教育》2001年第2期
[6]《分層教學實驗報告》辛結容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