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基礎教育中發(fā)揮著其他學科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新課標頒布實施以后,眾體育教師紛紛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大膽嘗試實驗教學,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就總體形勢而言,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小學體育教學現狀不容樂觀,亟待改革。本文從小學體育教學現狀出發(fā),指出目前小學體育教學中表現較為突出的一些問題,并結合教學實例,提出相應改進措施,以期對發(fā)揮體育課程功能,促進學生成長與發(fā)展有所裨益。
[關鍵詞]:小學 體育教學 創(chuàng)新
一、引言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我們常常會看見這樣的現象:學生喜歡運動,喜歡比賽,喜歡體育,但不喜歡體育課。在學生眼中,體育課是無聊的、“累人的”,運動技能學習更是枯燥乏味、無趣的。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究其原因,正是因為體育教師忽視了體育教學方法與策略。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的任務旨在“傳道、授業(yè)、解惑”,一方面,多以實踐教學為主,對相關運動項目的理論講解較少,教學內容安排不夠合理;另一方面,教學內容時代性不強,受各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制約,在教學內容上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標準,部分學校教學內容陳舊;其三,教學方法滯后,普遍表現出教學過程公式化、標準化的現象,教師過于強調“教”的示范性,而忽視了學生“學”的主體性,教學效率低下。新教學背景下,體育學習要求技術與能力并重,情感與態(tài)度并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形成了,參與課堂才會成為其內在動力,這就要求體育教師結合學科特點,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學實效。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實施游戲教學
正所謂:學而不思則罔。講的就是一味學習而不思考的危害,體育教學同樣需要反思。針對當前現狀,為提高體育教學實效,完成體育教學目標,建議從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上著手,對現行體育教學進行改革。體育本身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科,深受廣大小學生喜愛,但是要維持這種學習積極性,需要體育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體育課程自身特點和優(yōu)勢,采用競賽法、游戲法等方法豐富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趣味體育中獲得技術與能力的共提高。
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下,教師過度追求教學進度,課堂教學往往任務繁重、節(jié)奏緊湊,導致許多學生反映上體育課純粹是“體力活”,漸漸失去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小學體育教師更加關注學生身體心理健康與運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游戲教學的引入有效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具體來講,游戲教學法具有以下優(yōu)點:第一,深受學生喜愛,符合小學生心理智力特點,貼合學生興趣愛好,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第二,較之普通運動項目,體育游戲的運動強度更加溫和,操作簡單,密度更大,有助于增強學生體質。第三,游戲教學法能夠與體育競賽有機結合起來,發(fā)展學生運動能力,培養(yǎng)學生運動家精神。第四,游戲教學更容易創(chuàng)設運動情境,營造輕松、自由的教學氛圍,建立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使體育學習成為學生的內在需要。
三、游戲教學的組織與實施
使用游戲教學法時,游戲內容和方式的選擇不是隨機的,而應該以小學體育課程教學目標為根本依據,緊緊圍繞教學任務展開。在具體課堂教學實踐中,導入部分使用游戲教學環(huán)節(jié)往往效果顯著。例如“綁腿走”、“貼膏藥”等有助于伸展身體肌肉和關節(jié)的小游戲,可作為課前預備活動引入到教學中來,為接下來的課堂訓練做好準備。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應高度重視游戲環(huán)節(jié)的引導與組織,游戲開始前宣講游戲規(guī)則及注意事項,對游戲過程中違規(guī)現象及時予以指正,端正學生游戲態(tài)度,關注學生運動精神。在游戲過程中高度重視安全保護措施的相關設置,為課堂游戲教學解決后顧之憂。此外,還應注重游戲設計的技術含量和知識性,符合小學學生認知特點,對于不同學齡段的學生,要求與方法也各不相同。下面結合具體教學案例,對創(chuàng)新體育課堂,實施游戲教學的幾種模式展開論述。
(一)“兵教兵”模式。以韻律操教學為例,作為體操項目的組成部分,由于它具有活潑動感時尚的特點,因而也是最受學生歡迎的體育項目之一。然而,對比廣播體操較為單一的動作和平坦的節(jié)奏,韻律操教學難度更大。鑒于韻律操教學的特殊性,體育教師的示范也就成為了課堂教學的第一語言。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當教師示范已經使得學生初步了解了動作要領之后,教學效率往往會呈下滑曲線。新型游戲教學中,教師采取了“兵教兵”模式,在學生中發(fā)揮互幫互帶的作用,以小組為單位,采取能者為師的方式,充分給予學生以自主學習的空間,同時還增強了生生之間的交流與評價,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情境導入。如何提高蹲踞式跳遠教學的有效性,一直是困擾體育教師的一大難題,新型游戲教學中,采取創(chuàng)設“跨越水溝”情境的方法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技術的主動性。在“跨越水溝”情境規(guī)則描述中,教師特別強調了“制勝攻略”,否則就會掉進“水溝”里,無形之中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助跑和踏板。在綜合跳躍素質訓練中,采用“火車賽跑”的競賽形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兩項內容教學本身都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單向的“填鴨式”灌輸操作要領及規(guī)范的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因為不能正確領會運動要領而出現安全事故,情境導入教學,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技術與能力并重,技術教學隱藏于情境游戲教學之中,為了在競賽中獲得優(yōu)異成績,學生認真聽取教師提供的“制勝攻略”,將“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教學效果十分顯著。
(三)模擬教學。跳山羊是小學體育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對發(fā)展學生體育能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也是極易實施游戲教學的運動項目之一。新型游戲教學采取模擬教學的方法,獲得學生的普遍歡迎。課前準備部分,教師首先組織學生跳踏板操,激發(fā)學生對跳山羊運動的興趣。然后,引導學生觀察“山羊”器械,并讓學生用肢體模仿器械造型,選出優(yōu)秀學生分別進行高姿低姿“山羊”展示練習。接著教師用直觀的示范教學展示“跳山羊”,學生提出問題之后,教師對其一一解答,由此,解決跳山羊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再次示范,強化教學效果,并對安全保護等注意事項突出強調,并讓同學們明確為什么要保護、不注意會導致什么結果。通過模擬教學,學生很快掌握了跳山羊運動的操作要領,紛紛躍躍欲試。
三、結束語
教師通過設計一些具有一定情節(jié)的基礎動作和環(huán)節(jié),豐富教學內容。值得注意的是,與一般游戲活動不同,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游戲教學以教學為主,教學始終是課堂主線,游戲服從服務于教學,是教學的一種手段。通過各種各樣的體育游戲,增強體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知識性,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吳芳. 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南昌大學,2013.
[2]許浩. 基于創(chuàng)新角度的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探究[J]. 當代體育科技,2013,10:87-88.
[3]陳志強. 新課標下的小學體育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 高中生學習(師者),2013,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