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近些年來,伴隨高學歷和高競爭的日益強烈,因此高中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效果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為更好提高提高高中學生的化學學習成績,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校應用\"合作與交流\"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關鍵詞]:高中教學 合作與交流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模式 教學效果.
合作學習(cooperativelearning)作為目前世界上一種富有創(chuàng)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在世界許多發(fā)達國家的中小學已得到廣泛的應用,并且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效果,尤其在改革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促進學生的非認知品質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被人們譽為是“近十年以來最重要最成功的教學改革”。我國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jīng)明確提出了合作學習,并將其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加以推廣[1]。本文中對高中化學教學中\(zhòng)"合作與交流\"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
1化學傳統(tǒng)教學模式
當前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面對日益激烈的學習競爭、高考競爭、工作競爭等一系列的壓力,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為常規(guī)的課堂授課,學生被動的學習,掌握化學知識,通過老師的幫助和自我消化理解,扎實的掌握化學知識。學校和家長對學生的要求學生的學習成績高于其他學生,因此高中學生的思考模式也發(fā)生了嚴重的改變,導致學生間的交流和合作精神逐漸降低。引起部分學生均以自我為中心進行學習和生活、不利于學生情商和智商的提高,脫離團體和社會,不能同其他同學更好的交流和相處[2]。
2合作與交流教學的機制
化學是一門理論知識和動手能力非常強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在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同時嗎,還應具有較高的動手能力,因此在學習中的化學實驗成為化學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化學實驗為一個非常危險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因此在試驗中每組進行化學實驗的組員必須具備良好的團隊精神和順暢的交流。所以在化學教學中合作與交流教學模式產(chǎn)生。
目前合作與交流教學,已經(jīng)在較多發(fā)達國家的中學和小學教學中獲得顯著的教學成果,并且已經(jīng)廣泛應用和開展。在取得較好的教學成果同時,還促進學生間的交流和合作精神,利于班級和學校的安定團結,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
3化學合作與交流教學模式
在化學教學中我校采用合作與交流教學模式,教學實施為:首先常規(guī)的進行理論知識的課堂教學,同時對班級實施自由組合,分成多個小組,進行化學知識的討論,研究實驗過程和預計實驗結果,形成作業(yè)形式交給老師進行批改。后進行實驗教學中,由各個小組中的組員自主進行實驗研究,并且獲得實驗結果。實施化學教學合作與交流教學模式初期,我校對高中二年級的兩個班進行教學實驗,甲班同學60名、乙班同學62名,兩班平均學習成績對比,無明顯差異性,甲班同學在化學學習中高中化學教學中增加\"合作與交流\"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乙班常規(guī)傳統(tǒng)教學,經(jīng)過半學期的化學學習,對兩個班級的同學進行所學知識的測驗,結果顯示甲班同學的合作精神、相互間的交流、溝通、同學間發(fā)生矛盾比例、化學實驗成功比例、化學測驗成績和對學習化學的興趣均顯著優(yōu)越乙班同學。由此可見對于高中化學的學習應用合作與交流教學模式,可明顯增加高中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4合作與交流教學模式重要性
合作與交流教學模式不僅是同學和老師間的合作、交流;還是資源的貢獻過程,但表現(xiàn)為合作模式。合作與交流教學模式放在其他教學科目中還可以表現(xiàn)為,老師和學生的互補過程,為同學間和師生間的合作、努力、交流的過程。國外的教育家指出在教學中,教學是一個交流和互補的過程,只有通過一個良好的交流增加師生間和同學間的溝通,來掌握更多的化學知識。從而在倡導異質分組原則的同時,賦予了學校教學中的合作觀以更為豐富的教育內容。 同伴不是競爭對手,同伴是豐富的學習資源。美國的杰克布斯等人就曾對合作的課堂和不鼓勵合作的課堂進行過一番研究(見下表),明確地提出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和同伴分享觀點、向同伴請教問題甚至和同伴共同冒險[3]。
同時化學學習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對于化學的理解很重要,化學實驗還是個比較危險的學習實驗,因此在教學和實驗中,合作與交流能夠明顯增加學生對于化學學習的理解能力,減少在實驗過程中危險的發(fā)生[4]。
合作與交流教學模式已經(jīng)在我校開展實施,但在教學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主要為教師對于化學教學中合作與交流教學模式運用還不是特別靈活,因教師本身沒有經(jīng)過合作與交流教學因此對其理解和應用不能更加發(fā)揮自如。從本質而論,合作不僅僅是一種學習方式,同時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態(tài)度。在生活中,家長對學生有巨大的影響力,學校教育需要與家庭教育協(xié)作形成合力,教師與家長的合作是不可或缺的[5]。在目前的教育研究中,對家長的忽視,不能使家長和教師之間進行良好的溝通、合作,不能更好的利用家長這個重要的教育資源,這是需要改進的觀念。
5結語
本文中通過對高中化學教學中\(zhòng)"合作與交流\"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闡述,可明顯說明在高中化學學習中應用可有效的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明顯增加師生間、同學間交流和協(xié)作能力,提高團隊精神和班級同學間的凝聚例,使學生通過高中化學的學習獲得更加全面的發(fā)展,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溫馨、和諧的學習氣氛,有助于學生提升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學習成績。
目前合作與交流的教學在我國教學中開展較少,因此還存在理論和經(jīng)驗上的缺陷,同時對于教師的教學模式的改變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因此在合作與交流的化學教學的改革和開展,還需要教育部門和校方、教師的支持和推進,有利于教育改革和培養(yǎng)多面人才。
參考文獻:
[1] 袁振國主編.當代教育學第3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39.175--179.
[2] 嚴國建.例談高中化學教學中\(zhòng)"合作與交流\"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1(1):30-31.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北京:人民教育出出版社,2003.
[4] 畢華林,于清江,韓慶奎.化學教學原理與方法.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2001.P.35 .
[5] 楊文斌.高中化學合作學習研究與實踐:[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化學學院2001級,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