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多動口、多動手,激發(fā)其最大潛能與興趣,是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最有效的手段。我就新課改背景下,自己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幾點實踐方法,和大家予以交流。
一、強化基礎(chǔ)教學。
小學英語基礎(chǔ)包括語言基礎(chǔ)、心理基礎(chǔ)和學習方法基礎(chǔ)。任何一個方面的教學,我們都不能偏頗。
1.語言基礎(chǔ)
語言基礎(chǔ)不僅包括聽說的能力,也包括了讀寫能力。也就是說,課堂上絕大部分教學活動是要以語言實踐為基礎(chǔ),要杜絕單純的傳授,講解語言知識的做法,要求教師科學地設(shè)計教學過程,努力創(chuàng)設(shè)豐富的情境,幫助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獲取語言知識,打好初步的語言基礎(chǔ),才能防止小學英語教學中出現(xiàn)的“兩極分化”現(xiàn)象。一方面是要抓好學生口語基礎(chǔ),這要求我們必須從小學低年級開始抓緊,因為低年段的學生學習語言,并不是單純的模仿,其中包含了他們大腦的智力活動,這是兒童高效率學習語言的原因。而且,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首先接觸的是英語會話的教學,它是接受初步英語語言的基礎(chǔ),是通向英語語言天地的紐帶和橋梁,因此口語基礎(chǔ)的教學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就必須全面鋪開。另一方面是要學生掌握好閱讀基礎(chǔ),熟練的拼讀和朗讀能力尤為重要。美英等國家的學生在進入高等學校之前,平均學會了五萬多個英語單詞,其中大部分學生是通過閱讀學到的。由此可看出閱讀的重要,它是學生學習語言和感受語言的主要渠道,是擴大詞匯量的主要方式,是培養(yǎng)語感的主要手段,也是運用語言進行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的核心,特別是小學高年段的教學應該更重視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讓他們從閱讀中積累更多的詞匯,同時也提高他們的語感,這對以后的英語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2.心理基礎(chǔ)
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年齡大約在9-12歲之間,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具有好奇、好表現(xiàn),擅長模仿的特點,他們聽覺靈敏,記憶力也比較強,對陌生的東西尤其有接觸的欲望。針對小學生的這種心理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必須創(chuàng)設(shè)愉悅的課堂氣氛,讓學生保持活躍的身心,發(fā)展學生的智能,使學生對英語學習有持續(xù)的興趣和愛好,要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如果我們不根據(jù)小學生特有的心理特征,盲目地強調(diào)口語訓練和詞匯的積累,那將導致小學生喪失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那樣的小學英語教學只能停留在淺層面,教學效率自然也不高。
3.方法基礎(chǔ)
當今的英語課堂教學,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引導學生怎么去學,那在短短的40分鐘里,教師如何去引導學生掌握這么多英語知識和技能呢?這就需要教師改變以往的只是傳授知識的角色,一個好的英語教師不在于他教給學生知識的多少,而在于他是否真正教會了學生學習的方法,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對以后英語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而學習方法必須要從小學就開始教導,因為小學生的記憶力和認知能力雖然都很強,但是卻還不會總結(jié)歸納,很多時候,學過的英語知識在他們腦袋中只形成一個語言片段,這樣學得的知識越多,他們越容易混淆,這時候教師必須起到引導的作用,引導他們梳理好知識,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導他們?nèi)绾稳W,讓學生掌握學習英語的方法,防止以往教學中出現(xiàn)的死記硬背的現(xiàn)象,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二、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式。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興趣是促進學生探究知識的重要因素,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興趣尤為重要。有了興趣,才能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保持高昂的情緒,飽滿的精神,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中,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必須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新課程就明確主張通過唱歌、游戲、表演、競賽等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的能力。
小學生的語言能力大多是從唱、玩、演、做等形式中獲得。因此,教師必須以學生喜歡的游戲形式呈現(xiàn)、鞏固和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和技能。游戲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形式,也是創(chuàng)設(shè)寬松的課堂氛圍的一種手段。只有在愉悅的氣氛下,學生才能學得快,學得活。針對小學學習內(nèi)容和小學生的特點,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一般可以利用下面幾種游戲,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一堂平凡的英語課亮起來:“guessing game”、“touching game”,“matching game”,“searching game”,“missing game”,“grouping game”。例如,在四年級教學“Occupations” 這一話題的時候,需要學生掌握大量關(guān)于各種職業(yè)的單詞,老師可以通過簡單的拼圖游戲,讓學生在輕松的直觀的游戲中掌握和鞏固單詞。在開展游戲活動時,老師必須特別明確的是,游戲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單純地玩,而是引導他們掌握知識,完成學習任務。
在英語教學中,英語歌謠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也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在三年級教學英語數(shù)字時,教師就可以利用英語兒歌“Ten Little Indian Boys”進行教學,這首歌曲不僅可以讓學生容易掌握英語數(shù)字,也能通過改編歌曲以求練習新的語言知識。這樣,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已學的知識,引出新的知識,使枯燥煩悶的語言學習變得輕松、簡單、愉快。
除了“唱”、“玩”以外,還可以給學生表演的機會,而老師必須給學生提供熟悉的活動場所,學生只有面對自己熟悉的材料才會有抒發(fā)自己感情的興趣,才會積極參與表演的活動。比如老師可以讓學生用英語表演灰姑娘、大灰狼、三只小豬等角色,這不僅給學生提供了用英語進行思維的空間,也調(diào)動了他們的積極性,拓展了他們的想象力。表演給學生提供了一個互相交流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說英語,同時也可以利用肢體語言、表情等方式進行交流,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
2.注重情境的呈現(xiàn)
英語中的情境是指一種生活場面。在英語教學中,創(chuàng)設(shè)生動形象的情境,既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然而,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許多教師對創(chuàng)設(shè)情境的目的性不夠明確,創(chuàng)設(shè)的情境有效性不高。其實小學英語的情境教學就是要求教師將教學目標外化為一個學生容易接受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有直觀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濃厚的情緒氣氛可以感受,讓學生先感受、后表達。情境是人、事、物及其相關(guān)的綜合體,情主要指人及其行為和心理;境則強調(diào)客觀外界構(gòu)成的自然性。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可以應用多媒體、錄像、投影、實物、圖片、簡筆畫等多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shè)特定的教學情境,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感官,讓他們積極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之中。在豐富多彩的情境下,能夠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欲望,可以使呆板的學習過程變得輕松愉快。
3.實施“學”與“用”生活化鞏固方式。
在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采取的教學方式必須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連,也就是要使課堂生活化,而這并不是單純地模仿和說說、唱唱、玩玩。要使英語課堂真正做到貼近學生的生活,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運用語言于真實自然之中,避免機械性的練習。教師必須抓住學生們通常談論的事,來創(chuàng)設(shè)適當?shù)恼Z言教學情景。比如在教授家庭成員的單詞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帶來他們的全家照片,讓學生互相介紹自己的家庭,通過這方法讓學生學習自己身邊的事物,也能夠提高他們的學習情緒,從而有效提高我們課堂教學的效率。二是在趣味中將語言融入生活。教師在教學設(shè)計時就必須注重趣味性及多樣性,把重點放在讓學生運用語言去獲取與自己生活相關(guān)的信息上。比如在教學如何介紹別人時,可以先讓學生畫他們的好朋友,這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再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的朋友。學生通過活動,既學習和運用了新的語言知識,老師也能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學習語言是為了應用于生活,而語言的學習也離不開生活。所以必須使我們的英語課堂真正成為一種生活性的課堂,讓學生真情投入到課堂上。
總之,只要我們努力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質(zhì),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基礎(chǔ)知識的教學,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運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就能夠提高課堂40分鐘效率,從而全面提高英語教學的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