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毅+夏江+李鵬
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課程是普通高中的必修課程,這兩門課程的課堂教學現(xiàn)狀是衡量新課程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標志。本研究通過深度訪談、課堂觀察等方式來調(diào)查貴陽市高中通用技術課程與信息技術課程的課堂教學現(xiàn)狀,通過對比分析,總結其存在的問題,并從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課程的相互整合的角度,結合具體的課堂教學案例,提出比較科學的、切實可行的解決策略。
信息技術 通用技術 課堂教學現(xiàn)狀 整合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信息技術課程和通用技術課程已成為普通高中的必修課。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是信息技術教育和通用技術教育的銜接,是培養(yǎng)學生在技術學習中的探究、試驗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綜合學科[1]。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形成了技術課程形態(tài)的歷史突破,是課程改革教育創(chuàng)新的標志之一。這兩門技術課程的實施現(xiàn)狀及其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技術課程的課堂教學現(xiàn)狀也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
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fā)展是普通高中教育的目標,普通高中教育要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未來社會需要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的人才。所以,立足現(xiàn)在,展望未來,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科技人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加強技術課程之間的學科整合是普通高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本研究選取貴陽市某中學技術課程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教師)和對象(學生)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調(diào)查研究,調(diào)查對象包括信息技術教師7名、通用技術教師2名;同時考察實際課堂,其中信息技術教學14節(jié),通用技術課堂教學12節(jié),兩門課程調(diào)查的都是不同的課型和教學內(nèi)容,主要從課程整合的角度來應對所存在的教學問題,從而提高高中技術課程的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和技術素養(yǎng)。我們試圖揭示技術課程在學校課堂上的教學現(xiàn)狀,通過對比分析,總結存在的問題,并從課程整合的角度,提出相對合理的對策,結合具體有效的課堂教學案例,為技術課程的有效教學提供借鑒。
一、信息技術課程與通用技術課程的課堂教學現(xiàn)狀及對比分析
1.信息技術課程的課堂教學現(xiàn)狀
自2000年教育部將信息技術課程列為中小學生的必修課程起,信息技術教育在中小學教育中普遍開展。隨著信息全球化的快速發(fā)展,信息技術教育成為培養(yǎng)全方位人才的重要保證。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掌握適應時代發(fā)展需要的基本技能,增強自身價值和能力。信息技術是一門注重實踐的學科,學生通過學習,培養(yǎng)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掌握獲取更多科學文化知識的新方法,為未來發(fā)展奠定基礎[2]。
然而,由于信息技術課程本身具有交叉重復性,學生個體具有差異性,以及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不平衡性等導致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存在一定的問題。
調(diào)查結果顯示:①時間上得不到保證。信息技術并非高考科目,教師、學生并不希望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一般高一開始開設這門課程,每周一節(jié),在高二會考后,就不會再有信息技術的課程教學了。同時,在每學期期中、期末考試前,還需要給其他考試科目讓步。每學年的課時不到60學時,低于規(guī)定的最少教學課時70學時。②教師采用教學方法單一。任務驅動法是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主要方法,幾乎所有的課堂教學都是采用這種方法,沒有很好體現(xiàn)“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往往根據(jù)會考的內(nèi)容,將每一個考點轉變成任務,布置給學生。在課堂上老師講授知識點10分鐘,之后是學生完成任務,最后老師再利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來講解答疑。這樣難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③學生學習興趣不大。④學校領導的不重視,學校教學設施投入不足,教學環(huán)境有待改善等問題,教師、學生的思想觀念固化等其他原因也影響著信息技術課程的課堂教學。
2.通用技術課程的課堂教學現(xiàn)狀
作為非高考科目,通用技術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很多現(xiàn)實問題,首先是領導認識問題,其次是師資、設備、開課以及教學組織實施中的問題,使通用技術教育教師為其課程的發(fā)展有了一些擔憂[3]。
通用技術這門學科涉及面非常廣,但課本的內(nèi)容又很有限,相關的材料更是少,一般在教室中以傳統(tǒng)的“師講生聽”來傳授新知識,這堂課大多是枯燥無味的,也不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查結果顯示:①學科教師缺乏,師資隊伍來源復雜,且老師的專業(yè)認同感不強。②教育價值缺失。因為該課程教學沒有很好整合其他學科教學知識,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通用技術課程實施將變得日益膚淺化、邊緣化、形式化,造成教育價值日益喪失。③教學方法落后。教學依然固守機械傳遞、僵化訓練模式,導致學生對通用技術課程學習熱情銳減。④領導不夠重視,學科地位不高。通用技術學科被孤立,學科地位逐漸散失。
3.信息技術課程與通用技術課程課堂教學現(xiàn)狀對比分析
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從學科性質上來看,這兩門課程存在共性,都是技術課程;從學科地位上來看,信息技術課與通用技術課都是非高考科目,都不受重視,都起步較晚;從教師教學的角度來看,教師教學觀念也相對單一落后,教學內(nèi)容也不夠豐富,有些枯燥乏味;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來看,學生學習興趣也都不夠濃厚,不夠重視,也不愿花太多時間學習這兩門課程。
二、從課程整合的角度來解決技術課程課堂教學中的問題
課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的含義是指對課程設置、各課程教育教學的目標、教學設計、評價等要素作系統(tǒng)的考慮與操作,用整體的、聯(lián)系的、辯證的觀點,認識和研究教育過程中各種教育教學要素之間的關系。課程整合的過程就是使分化了的教學系統(tǒng)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機聯(lián)系并成為整體的過程。課程整合并不是指單純地將被分割的東西拼湊在一起,課程整合是指把本來具有內(nèi)在聯(lián)系而被人為地割裂開來的內(nèi)容重新整合為一體的課程模式[4]。
1.信息技術課程與通用技術課程課堂教學的相互整合的必要性
學校、教師、學生、家長都要從根本上轉變對技術課程的認識,學校領導要重視,加強對技術課程課堂教學的監(jiān)督和管理,提供相應的幫助,適當給予資源支持。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有效推進質素教育。學生和家長也應從根本上重視技術課程的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投入應有的熱情和精力。endprint
但是改變教學現(xiàn)狀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課堂??迫谓處焸湔n要高度認真負責,愿花精力,有能力設計更多開放的、多元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體驗成功,同時注意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建,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從課程整合的角度來應對信息技術課程和通用技術課程的課堂教學現(xiàn)狀是一個重要應對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
2.通用技術課程與信息技術課程相互整合的關鍵點
學科之間的相互整合是一種新型的課程模式,該整合方式淡化各學科之間的界限,將不同學科的知識融合在一起學習。這種整合的觀點目前得到大家的推崇,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這些研究往往局限在特殊的幾節(jié)課內(nèi),沒有從教學系統(tǒng)的整體角度考察這種整合方式。就目前看,完全取消各門學科界限是不可能的。這種整合的最大困難在于怎樣解決各門課程之間的分工及合作問題。同時還需要把握整合的三大原則——適度性原則、適時性原則和適用性原則,否則會適得其反。
3.信息技術在通用技術課程課堂教學中的整合應用
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反映出客觀的事物,圖、文、聲并茂的三維方式呈現(xiàn)教學內(nèi)容,豐富的教學內(nèi)容滿足了學生在視聽感官上的需求,充分刺激學生的聽覺和視覺,從而激勵了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興趣。興趣可以說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心理體驗才會產(chǎn)生心之向往的情感,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實現(xiàn)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
例如,在講授通用技術課程《技術與設計1》中“技術的性質”一課時,可事先從網(wǎng)上搜索很多關于技術的性質的視頻,然后精心挑選,給學生們播放。
4.通用技術在信息技術課程課堂教學中的整合應用
在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中引入通用技術課程的學習內(nèi)容,主張在解決通用技術學科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掌握信息技術,使信息技術潛移默化地融入學生的知識結構中。這種整合其實是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一種方法。把其他學科中的問題作為學習信息技術的驅動力,體現(xiàn)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可以增強學習的情景性。
將通用技術學科內(nèi)容引入信息技術課程的整合方式可以促進信息技術的學習,而且有利于將所學到的信息技術應用于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實踐證明,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充分融入其他學科的因素,既是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同時也符合新時代教育發(fā)展的要求,有利于落實素質教育理念。值得注意的是,該整合方式需要選取通用技術學科中那些已經(jīng)學過的內(nèi)容作為整合對象,否則就需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傳授通用技術課程知識,有可能與通用技術課程的教學產(chǎn)生重疊。
例如,在講授信息技術課程《智能機器人初步》中“機器人賽跑”一課時,由于學生已經(jīng)在通用技術課堂上學習了樂高的相關知識,基本掌握搭建樂高的一般原理和實踐,這樣學生通過小組協(xié)作,自主搭建不同的機器人,再編寫程序,完成機器人的賽跑。這樣巧妙的設置搭建機器人這個環(huán)節(jié),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再將程序設計的相關知識貫穿到整個任務中,有濃厚的情境性,增強了課堂教學效果,既培養(yǎng)了學生信息技術的能力,又提高了學生實踐動手的應用技術能力。
5.信息技術課程與通用技術課程課堂教學的相互整合的可行性和意義
信息技術融入各門學科教學的整合方式不僅強調(diào)對已獲得信息技術的利用,同時也強調(diào)在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與學的同時深化信息技術的學習。通過在通用技術課程的學習中應用信息技術,可以充實、完善信息技術課程學習中的不足,使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更全面、更具體、更生動。值得注意的是,該整合方式需要以信息技術課程學習中已經(jīng)獲得的信息技術技能為基礎,否則就需要在通用技術科目中傳授信息技術的知識,有可能與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產(chǎn)生重復。
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都同屬于技術課程,兩者之間有很多共性,課程整合相對容易。同時,有效實施學科課程整合,深化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有利于豐富學科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品質;有利于創(chuàng)設有效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有利于遵循學習認知規(guī)律,優(yōu)化學生思維品質;有利于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另外,通用技術課程與信息技術課堂的相互整合,一方面可以幫助教師教學;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學習;這樣有利于實現(xiàn)教育教學的根本目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和技術素養(yǎng);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
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探索與創(chuàng)造的過程。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作為新興學科,不像其他主流學科一樣積累了很多的教學方法及教學經(jīng)驗,再加現(xiàn)有師資力量薄弱,所以要求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教師不斷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xiāng)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信息化體系,促進教育內(nèi)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xiàn)代化。要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不斷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增強運用信息技術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術普及和應用。因此,我們應積極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課程相互整合的教學,領會課程整合的理念,把握課程整合的關鍵點,明確課程整合的意義,在實踐中不斷進行探索,有效促進新課程改革,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張春蘇,郭麗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策略分析.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6).
[3] 羅常榮.高中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教學的整合.教育教學論壇,2011(6).
[4] 唐健安.把握信息技術教學與學科教學整合的關鍵點.中國電化教育,2007(8).
[5] 吳燕.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現(xiàn)狀與對策.信息與教學,2010(9).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第十二個五年規(guī)劃.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7] 陳偉強.通用技術課程實施中的四種關系及應對策略.電化教育研究,2012(7).
[作者:卓毅(1978-),女,河南商丘人,貴州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夏江(1979-),男,湖南湘潭人,貴州貴陽市第六中學教科處;李鵬(1993-),男,湖北天門人,貴州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責任編輯 劉永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