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曉彤
剛從初中升入高中時,很多學生都覺得高中物理特別難學。這是由于高中物理無論在思維方式還是研究方法上相對于初中物理都有較大飛躍。在思維方式上,初中物理更多注重現(xiàn)象的觀察和實驗的定性研究;而高中物理則更多強調理性思維,注重定量分析、知識獲取的過程和方法、分析物理情境和構建模型的能力。在高中物理學習中,還要學會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如理想化模型、整體和隔離法、等效法、對稱法、假設推理等。
通過幾年來的教學探索,我認為要讓學生較快適應高中物理學習,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指導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有效方法。每次在教師授課前,學生應先預習教材,養(yǎng)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在近幾年的高一物理教學中,我嘗試課前印發(fā)學案提綱,指明該節(jié)課的重難點,提示知識要點。要求學生根據提示帶著問題預習,并在預習過程中做好預習筆記。如在必修一第2章第3節(jié)《速度和加速度》的預習中,可讓學生帶著以下問題預習:1.如何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呢?2.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有何區(qū)別?3.速度變化量大的物體一定加速度大嗎?4.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的方向一定相同嗎?5.物體可以做加速度逐漸減小的加速運動嗎?學生通過課前預習,明確哪些知識可以理解,哪些知識認識模糊。實踐表明,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就能做到聽課時帶著問題聽,聽課的主觀能動性就更容易調動起來,對概念、規(guī)律、公式及規(guī)律的意義、適用條件就能把握得更好,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調動各種感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中,學生在課堂上只是看、聽、記,很容易造成大腦疲勞,學習效率低,學習效果差。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媒體形象直觀、活潑生動,可對學生形成感官刺激,提高學習興趣。在課堂上,只要有機會我就會使用多媒體教學,比如在講萬有引力定律時穿插一段有關天體奧秘的視頻,講到自由落體時介紹伽利略的故事。這些看似簡單的多媒體運用往往能夠迅速地吸引學生。
物理實驗具有貼近生活、生動有趣的特點,能夠模擬出生活中的物理情景,使學生增加感性認識。高中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所以物理課堂上我盡量創(chuàng)造實驗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盡可能地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實驗中,大膽設計實驗、合理操作、猜想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如在“平拋運動”一節(jié)中,我做了一個向紙簍中投粉筆頭的實驗,讓學生體會平拋運動的水平射程與哪些因素有關。在運動的合成與分解一節(jié)中,讓學生通過直尺與筆配合做實驗體會合運動與分運動的關系。這樣就能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習科學家的科學探究方法,領悟科學的思想和精神。
三、指導學生養(yǎng)成及時復習、整理反思的習慣
高中物理與初中物理在思維方式和教材難度上變化太大,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及時做好收集、整理和反思。課堂上適時做好聽課筆記,課后及時消化當天所學內容,做好反思總結,盡量不留疑問。高中物理學習中經常出現(xiàn)上課聽懂了,但課后不會做題的現(xiàn)象,這是知識不會遷移、不會運用的情況,是物理學習中常見的問題。首先,在解題時應多思考平時老師建立過哪些物理模型(如:質點),總結過哪些習題類型(如:力的平衡、追及與相遇、傳送帶、平拋、牛頓第二定律結合受力分析、功能結合),應用過哪些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如微元法、圖像法、等效法等)。其次,要進行解題后的反思。解題后的反思是指解題后對審題過程、解題思路和方法及解題所用知識的回顧和思考。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提高思維能力。最后,要多收集問題、方法、類型,要善于歸納。特別是在練習及考試中做錯的題目,除了及時訂正外,還應找同類型的題目進行對比,分析異、同點,培養(yǎng)舉一反三的能力,爭取通過一道題弄懂一類題。
四、強化審題意識,培養(yǎng)規(guī)范解題的習慣
高中物理習題難度加大,審題尤為關鍵。如這樣一道題:“長為L=5m的細繩的兩端分別系于豎立在地面上相距為d=4m的兩桿的頂端A、B。繩上掛一個光滑的輕質掛鉤,其下連著一個重為G=12N的物體。平衡時,問:(1)繩中的張力T為多大?(2)若將A點向上移動少許,重新平衡后,繩與水平面夾角、繩中張力大小如何變化?”
高一學生第一次看到時都一頭霧水,無從下手。這時可引導學生分析:OA、OB屬于同一根繩子,它們的張力是大小相等的,那么α和β有什么關系?如何求α?
學生認真讀題后就會發(fā)現(xiàn):由O點水平方向受力平衡Tcosα=Tcosβ可得α=β,由OAcosα+OBcosα=Lcosα=d可求得α,由O點豎直方向受力平衡2Tsinα=G可求得T。同樣分析可知:A點向上移動少許,重新平衡后,繩與水平面夾角、繩中張力大小均保持不變。
花費一定的時間認真審題看似浪費了一些時間,但堅持下去可以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審題步驟與方法,認識到正確審題的重要性,提高審題能力,改變學生“輕審題,重解答”的壞習慣。
另外,高一學生在物理考試中經常出現(xiàn)得分不全的現(xiàn)象。不少同學往往不是不會解題,而是推理不嚴謹、書寫不規(guī)范、試卷解答條理差,就很容易造成評卷老師的錯判或漏判,所以規(guī)范解題顯得尤為重要。
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從以下方面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解題的習慣。1.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親自示范解題的時候要注意規(guī)范性。2.作業(yè)嚴格要求,及時反饋給學生。3.嚴格按評分標準評卷,讓學生能從考試中吸取教訓。比如學生在作業(yè)或試卷中經常出現(xiàn)一些變形方程而不是基本的物理方程,如力的平衡方程列成:F■=F■-F■,牛頓第二定律列成:F=ma+f或F=ma-f,動能定理列成:FS+■mv■■=■mv■■。這是因為很多學生認為解題的目的就是得到最后的正確結論,列式的形式無所謂。但是學生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解題時若沒有嚴格按照物理定律列式,則往往式中的“+”“-”號很容易弄錯,解題的正確率也會大幅度降低。這時就要及時予以糾正,甚至在試卷中適當扣分引起學生警覺,讓學生認識到:其實物理學科偏重于“理”而不是數(shù)字,基本的物理方程就是“理”的最好表現(xiàn)。
實踐表明,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指導思想影響學生的學法和自學能力的形成。教師在正確的教學思想的指導下,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對物理學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從而較快地適應高中物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