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芳
引言
筆者通過對周邊縣市中小學開展課余體育訓練的現狀作了一個詳細的調查,意在探尋目前中小學課余體育訓練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引起有關部門、人員的重視,并力求提出一些可行的舉措,以改進現狀,全面提升我周邊縣市的學校體育業(yè)余訓練質量。
作為曾經的運動員、今天的體育戰(zhàn)線上的一名工作者,在連續(xù)反觀了近兩年的周邊縣市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后,心中時常涌動出一股想要強烈呼吁的欲望:今天的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水平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下跌,到底是什么原因,問題究竟出在哪里了?
審視現今的縣市運會,田賽參賽人數莫名地多了,可事實上許多隊員在報名甚至比賽前都沒接觸過參賽項目,市運會的成績公布下來甚至都找不到市比賽的影跡,許多項目的成績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學校的校運會水平,再由田徑運動水平折射到其他項目的運動水平,情況大體相同,這難道不反常嗎?
課余體育訓練是在學校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的基礎上,為推動學校群眾性體育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培養(yǎng)后備體育人才,組織有一定特長的學生以運動隊、代表隊、俱樂部等形式,在課余時間里進行專門的訓練和比賽的一種組織形式。《學校體育工作條例》明確規(guī)定:“學校應當在體育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的基礎上,開展多種形式的課余體育訓練,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有條件的普通中小學、農村中學、職業(yè)中學、中等專業(yè)學校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準,普通高等學校經國家教育委員會批準,可以開展培養(yǎng)優(yōu)秀體育后備人才的訓練?!?/p>
兩年來,筆者通過走訪了解及問卷調查發(fā)現,在目前的中小學課余體育訓練中,領導不重視、教練員觀念滯后,敬業(yè)精神、專業(yè)水平不高,運動員難選,訓練經費得不到保障,學訓矛盾突顯等問題尤為突出。
一、領導、教師觀念
比賽的目的是為了檢閱、交流和互相學習,更好地促進普及和提高。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的工作改進與提高相當程度上取決于領導重視程度。然而,在我們中小學課余體育訓練實踐過程中,許多學校片面地理解培養(yǎng)高水平運動員就是定位在能代表學校比賽,在比賽中能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運動員。因此,他們只看重能“為校爭光”的選手,而忽視培養(yǎng)和選拔有體育專長的群眾體育骨干的培養(yǎng),結果往往出現或急于求成、拔苗助長,或完全引進,冒名頂替,弄虛作假。
二、教練員隊伍
目前中學課余體育訓練大多是體育老師承擔,盡管在大學或是學生生涯接觸過運動訓練,但更多的體育教師還是以“教學型”為主,與以“訓練型”為主的教練員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教練員指導運動員參加課余體育訓練,必須遵循一定的規(guī)則,依據各種項目的規(guī)則,進行專門的技術、戰(zhàn)術、心理訓練,以達到最佳訓練效果。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體育競技項目的規(guī)則也在不斷的改變,教練員要主動跟上步伐,而體育教師參加運動訓練的培訓很少。調查中發(fā)現,絕大多數老師迫切要求進行課余訓練方面的知識培訓,以彌補工作中的知識含量不足。
三、運動員來源
學校運動隊成績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參訓學生的情況,受應試教育和升學競爭的影響,學生壓力大、時間緊,上課期間,過長的訓練時間安排確實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時間,也會遭到家長、班主任的反對。這樣,社會、學校、家長及學生對參加體育業(yè)余訓練會不會影響文化課的學習就有了疑惑,加上“應試教育”的片面最大化,教師和家長只追求文化分數,從而導致我市學校體育業(yè)余訓練面臨危機。分析顯示中小學參訓學生的來源主要是普通中學中一些體育運動基礎好的學生,很少一部分來自小升初或中考體育特長生,只有極少數來自業(yè)余體校。在調查的16所學校中,大多數學校是在有比賽任務前臨時組隊訓練,占78%,有校隊且常年訓練的只占13%,且大多數中小學運動隊的類型以臨時訓練為主,有比賽時就組隊訓練。
四、訓練經費
我市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的經費來源渠道單一,只有個別市體育基地學??梢詮钠渌阔@得經濟資助,如此情況,嚴重影響了普通中小學的課余體育訓練。另外,即便是學校行政撥款,一般學校用于體育方面的預算,僅占整個學校預算的1%,分攤到課余體育訓練方面的資金就微乎其微了。從調查中得知,各中小學課余體育訓練經費的差距較大。除省重點以外,大部分中小學體育業(yè)余訓練經費嚴重匱乏,無法滿足課余體育訓練的需要。
1.參訓學生補助
中小學階段是學生身體發(fā)育的重要時期,由于運動訓練的身體能量極大消耗,這個時期,如果不給學生及時供給營養(yǎng),不僅體能上得不到恢復,甚至影響到學生的正常發(fā)育,導致的后果不堪設想,通過調查,我市近20%的學校拿不出這筆訓練補貼,19%的學校通過減免學雜費進行補助,13%的學校是以獎勵的方式進行補助,48%的學校會對學生發(fā)放一定數目的訓練補貼,但數額少,而且發(fā)展不等,現狀令人寒心。
2.教練員待遇
運動訓練要起早摸黑,對學生進行的是針對性訓練、備課、訓練準備、訓練實施過程的難度不亞于體育教學。但很多學校在考核體育教師工作量時,往往低估運動訓練這塊工作量。體育教師勞動價值被低估,其實根源在于長期教育實踐中忽視或輕視體育教師的行為、觀念和思想,盡管現在人們的認識、觀念有了很大變化,但舊的思維定勢,社會慣性仍影響著體育教師的地位、社會印象和社會報酬,它打擊了體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迫使他們產生不滿情緒,表現在工作中就是敷衍、厭教等。我市教練員的訓練補助是少的,即工作上得不到肯定,經濟上得不到補助,精神上得不到激勵,致使教練員對待課余訓練的滿意度不是很樂觀,訓練質量也大打折扣。
五、學訓矛盾
課余體育訓練對參訓學生的學習影響是較為普遍和客觀存在的。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特別是處于人生黃金階段的青少年時期,學生任務的緊張,訓練時間的投入,都需要學生的全身心付出,處理好兩者關系對學生的發(fā)展至關重要。
從調查的16所中小學情況來看,初中生流向較令人滿意,但也有一些初、高中畢業(yè)生由于文化成績的限制,即使是中學或大學在降分錄取的情況下,也未能達線,結果只能走向社會,這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家長的參訓熱情。
中學開展課余體育訓練,不僅可發(fā)現、培養(yǎng)優(yōu)秀體育后備人才,滿足青少年學生對參加體育鍛煉的需要,有效地促進身體的發(fā)育,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還可振奮師生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引導學生對體育產生穩(wěn)定的興趣,提高學校體育水平,營造師生人人重視體育,積極參加體育運動的風氣,而且還能促進群眾性體育的開展,培養(yǎng)大批骨干力量,推動學校群眾性體育廣泛、持久地開展,促使廣大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都得到發(fā)展,有助于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更好地完成學校的教育和體育工作目標。
可是現今我市的學校體育業(yè)余訓練已大多是空有虛名,有檢查,補臺帳,有比賽,拉隊伍,東挪西湊,哪里還談得上訓練成績、比賽成果,完全處于一種應付狀態(tài)。那么我們有關部門為什么不能在政策上加以輔佐、制度上加給予完善支持,運動員待遇上加以優(yōu)待、經費上加以補助呢?
2008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無疑對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對學校業(yè)余體育訓練的運行產生深遠的影響,學校體育業(yè)余訓練應抓住契機,與時俱進,加快改革,促使其向更加規(guī)范完善的軌道發(fā)展,期待著我們周邊縣市的體育業(yè)余訓練工作盡快走向另一片光景。
(作者單位:江蘇省華羅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