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馬開發(fā)
2013年8月20日,石首市教育局印發(fā)了《石首市義務教育學校干部、教師交流工作實施方案》。8月24日,該市教育局局長劉東升在新學期開學工作會議上號召:“縮小城鄉(xiāng)教育差距,打造石首陽光教育,重任就在‘啟明星’團隊?!笔资谐菂^(qū)師資力量比較強的文峰中學、筆架中學、文昌小學、實驗小學、繡林小學迅速挑選精兵強將,組建了石首市“啟明星”團隊。9月5日,“啟明星”計劃啟動儀式在教育局隆重舉行,由30多名優(yōu)秀干部和骨干教師組成的5支“啟明星”團隊,意氣風發(fā)地分赴全市5個偏遠鄉(xiāng)鎮(zhèn)——小河、久合垸、團山、調關、橫溝市鄉(xiāng)鎮(zhèn)學校任職、任教,開啟了播種“陽光”的旅程。
“啟明星”團隊的進駐給鄉(xiāng)村校園帶來的變化是從校園文化開始的。
從優(yōu)化校園環(huán)境出發(fā),各支教團隊開展了“主題校園”創(chuàng)建活動。文昌小學支教團隊支教小河鎮(zhèn)小,他們協(xié)助鎮(zhèn)小打造內涵豐富、美觀實用的“文化墻”。隊長丁猛提出以“幸福校園”為主題,用“三大板塊”構建校園文化:創(chuàng)設妙趣橫生的“個性板塊”,展示本校師生精美的手工、書畫作品;創(chuàng)設情趣兼?zhèn)涞摹帮L情板塊”,圖文并茂地宣傳家鄉(xiāng)名勝、本土特產;創(chuàng)設富有雅趣的“經典板塊”,以國學經典潤澤學生心靈。班級文化也在重建中,各班正在開展擬班名、定班規(guī)、繪班徽、唱班歌活動,“一班一色”正在形成。
“啟明星”團隊的到來,讓學生們告別了單調的“自由活動”,“陽光體育”“陽光藝術”“陽光游戲”等活動方興未艾。在團山小學,來自繡林小學的副校長曹蕾實施了情味、趣味、韻味“三味”校園創(chuàng)建行動。在她的推動下,各種愛心行動、環(huán)保行動情意濃濃;各種球類、棋類運動讓學生興趣盎然;各種管樂、弦樂小組活動韻味十足。在久合垸中學,文峰中學團隊引領下的“陽光興趣活動”如火如荼。在小河鎮(zhèn)小,按照劉倩老師的設計,升旗儀式由學生主持,紅領巾廣播由學生主播,行為規(guī)范由學生主管,各種禮儀監(jiān)督員、衛(wèi)生監(jiān)督員、安全監(jiān)督員盡職盡責,頗具風采。用學生家長的話說,“這下,讓我們農村學校的學生大變樣?!?/p>
支教團隊帶來的變化不僅體現(xiàn)在校園和學生活動方面,還深入到了學校管理的“神經系統(tǒng)”。文峰中學副校長王剛支教久合垸中學,他信奉“辦學樹的是一種文化,辦的是一種氛圍”。為推行“陽光管理”,他把“經營學?!钡睦砟顜нM了久合垸中學,并提出“三個經營”的實踐策略:潛心經營文化,讓久合垸中學的學校文化逐漸系統(tǒng)化、明晰化;誠心經營人心,讓干群關系、師生關系和諧融洽,人人積極進?。患毿慕洜I氛圍,讓久合垸中學教師學習研究之風漸濃,學生勤學好問之風盛行。他還親自為久合垸中學起草了《行政蹲班制度》《教師績效考核方案》等。其他“啟明星”團隊也全面推進支教學校的管理創(chuàng)新,既有“面對面”的定期溝通,也有“鍵對鍵”的網上交流,城區(qū)學校先進的管理“血液”源源不斷地注入了鄉(xiāng)村校園。
各團隊在創(chuàng)建“陽光校園”的同時,也吹響了建設“陽光課堂”的號角。
為了把“陽光課堂”的基本模式植入鄉(xiāng)村課堂,各團隊紛紛上起了“示范課”。筆架山中學副校長陳克榮用“學案導學”法給橫溝市中學的教師們上了一節(jié)語文示范課,他以“明確目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提升、鞏固拓展”的五步流程展開教學,課堂高潮迭起,亮點紛呈。文昌小學陳濤老師主張構建“學、導、議、動、評”陽光課堂模式,并以這種模式為小河口小學的教師們上了一節(jié)社會示范課,課上孩子們小手高舉,小眼發(fā)光,其樂融融。來自實驗小學的團隊成員劉晶老師以“導讀、導研、導議、導評”的課堂模式在調關小學上了《盤古開天》一課,課堂上書聲瑯瑯、議論紛紛、情意濃濃,老師們受益匪淺。
“陽光課堂”的構建需要“模式”的助力推進,也需要“變式”的突破與提升。各支教團隊在牢牢把握“陽光教育”基本內涵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推出了“特色課”研究計劃。實驗小學團隊支教團山小學,在把握“陽光教育”就是生命教育、賞識教育、公平教育、愛的教育的基礎上,開展了各學科的“特色課”研究,如語文的“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數(shù)學的“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準確性”等。伍燕老師執(zhí)教語文課《巨人的花園》時,用近20種朗讀方式讓學生在讀中知義,在讀中悟情,學生們朗讀興趣高漲;劉書燕老師在《除法的初步認識》中采用實物體驗、動畫演示、數(shù)字運算等方式細心指導了學生如何進行正確的除法運算。
為推進“陽光課堂”遍地開花,各團隊積極推動常規(guī)課堂“陽光化”。文昌中學團隊、實驗小學團隊先后組織了“陽光課堂”達標活動。筆架山中學團隊樊亞瓊隊長提出了“陽光課堂”四要素: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她對教師們提出的建議如“語文教學要重視積累,要重視學生思維的調動,重視活動的設計”等正在不斷地內化為教師們的課堂實踐?!耙郧爸v一篇新課文我總要用3至4課時,現(xiàn)在經過樊校長的指導,才知道是我太過于面面俱到了?!睓M溝市中學教師張會林如是說。
聚焦課堂的各種做課、說課、研課活動,恰如一陣春風,吹皺了課堂教學這“一池春水”。課堂活了,學生的思維活了,課堂有了熱烈的討論聲,有了思想的交鋒,有了靈感的生成,各種課堂智慧不斷涌流。學生們的手被“解放”了,嘴被“解放”了,心靈也被“解放”了。
“推動農村教育發(fā)展,最根本的是要提升教師素質,只有‘升級’教師隊伍這款‘軟件’,發(fā)展才會有‘加速度’。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最關鍵的是要形成一種學習研究的氛圍?!眲|升在和“啟明星”團隊教師談心時,勉勵他們“要把徒弟帶起來,用心創(chuàng)造一種學習研究的氛圍,用心引領一種研究思考的態(tài)度”。
文峰中學團隊的隊長王剛認為:“支教不能僅局限于為久合垸的教育‘輸血’,更要在有限的時間里為久合垸教育‘造血’。最終目的,是要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骨干教師隊伍?!?/p>
各受援學校在“啟明星”團隊的倡導下相繼成立“讀書社團”,開展“同讀一本書,同研一個題,同學一個人”活動,做到“一期一本書、一月一篇文、一周一交流”。文昌團隊把《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陶行知教育名篇》等書推薦給了調關小學的教師們,教師們在研讀中與蘇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大師進行心靈對話,在讀書交流中講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剖析自己的教學案例,大師的思想在鄉(xiāng)村校園里彌漫、滲透,在教師心中生根、發(fā)芽。
在“啟明星”團隊的引領下,鄉(xiāng)村學校有了“茶館式”的“教學沙龍”,有了“百家講壇”式的“文化大講壇”,有了“青年教師研修班”,有了各種各樣的草根式課題研究。一個個基于課堂、基于班級管理、基于“問題生”教育的實踐研究,一個個語文、數(shù)學、英語教學話題的探討,促進了難題的破解,促進了學科的繁榮,也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各團隊成員人人帶“徒弟”,學校對“師傅”與“徒弟”的權利和義務“約法三章”。繡林小學團隊要求“師傅”每周上一節(jié)示范課,每天交流半小時;文峰中學團隊要求“師傅”做到“三傳”:傳教育教學理念,傳課堂教學技能,傳論文寫作技巧。“嚴師出高徒”,橫溝市中學唐麗老師要參加荊州市綜合實踐活動說課競賽,陳克榮、樊亞瓊等“師傅”從課題的審定、環(huán)節(jié)的安排、活動的設計到語言的組織,都為她仔細推敲。唐老師不負眾望,說課《麋鹿回家》在比賽中一舉奪魁,并被進一步推選到省里參加競賽。
濃厚的學習研究氛圍,影響著教師們的思想,改變著教師們的行為。目前,專業(yè)發(fā)展正在成為教師們的一種自我需要,學習正在成為教師們的一種生活方式,研究正在成為教師們的一種行為習慣。
“帶來一片陽光,留下了一片芳洲?!庇H赴5個支教團隊工作的學校逐一調研后,劉東升對石首市“啟明星”團隊充滿了希望,他告訴筆者:“相信這5支‘啟明星’團隊能擎起鄉(xiāng)村‘陽光教育’的夢想,石首市農村教育必將迎來陽光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