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
(東??h桃林中學,江蘇 東海 222334)
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芻議
趙敏
(東??h桃林中學,江蘇 東海 222334)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可以有四個途徑:導入得法;恰當使用現(xiàn)多媒體;發(fā)揮地圖冊、圖片等在教學中的作用;精心設計生動形象的地理教學語言。
現(xiàn)代教學媒體 圖片 教學語言 初中地理教學
初中地理近幾年被列入中考范圍,地位有所提高。地理課時沒有變,因此,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對教學改革、減輕學生負擔尤為重要。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可通過以下幾個途徑實施。
課堂導入具有調動情志、點明主題和引導思路等重要作用。設計得當?shù)恼n堂導入,對課堂結構的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導入方式應多種多樣。我們要從教學實際出發(fā),結合不同內容,采用不同導入方式,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做到有理、有序和有效,有時甚至可以事半功倍。
1.聯(lián)系生活導入法
引導學生從自身生活經歷和體驗出發(fā),調動其生活積累,使之產生共鳴,提高其學習和探究地理的積極性。用生活解讀地理,既讓學生感到真實親切,又可降低知識難度,還可使學生明白:原來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學習地理對生活有用,對終身發(fā)展有用。將地理興趣轉化為學習動機。
2.讀圖導入法
地理學科中地圖、圖畫、圖表較多,這是地理學科的一大特點,活用這些素材可一舉多得。如講“人類的居住地—聚落”這一節(jié)時,上課后,請同學們打開課本P81,看圖4.12并判斷A、B兩張圖片哪一個是城市?哪一個是鄉(xiāng)村?然后老師講:“無論是城市還是鄉(xiāng)村,都是我們今天要講的聚落?!彪S之板書:“人類的居住地——聚落。”順利轉入新課。諸如此類,課本上的各種圖片和圖表都可以利用。還可以利用網(wǎng)絡的優(yōu)勢,下載一些相關圖片,制作成課件。
3.復習導入法
由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是最常用的方法。采用此法教學,便于教師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能起到承上啟下和溫故知新的效果。這樣既復習上一課的內容,又很自然地導入本課,有利于知識間的銜接,符合學習知識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認知規(guī)律。這種導入要求教師備課時認真研究新舊課之間地理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
4.激疑導入法
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啟發(fā)、引導和幫助學生將新知識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從而內化、重新構建學生新的認知結構,以激發(fā)學生潛能,使學生處于積極思維狀態(tài),由此培養(yǎng)能力。采用激疑導入,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收到很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但設疑有一定的講究,提出的問題要獨具匠心,講究規(guī)范性、科學性、獨創(chuàng)性。如果教師在課前能緊扣教學內容設置懸念、提出疑問,且語調、語勢、語音都很講究,就能緊緊抓住學生的好奇心,這將為以后學習做好鋪墊。比如學習“海陸變遷”這一節(jié)時,我是這樣引入的:你知道嗎?①我國地理工作者在喜馬拉雅山考察時發(fā)現(xiàn)了海洋生物化石。②人們在福建深滬灣海底發(fā)現(xiàn)了古森林遺跡。③在印度海底發(fā)現(xiàn)了城市。④日本國多火山、多地震,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該導入不僅激發(fā)同學們的興趣,而且培養(yǎng)他們敢于質疑的能力。帶有啟發(fā)性的設問可以激起學生渴求新知識的強烈愿望。
5.引述法
教師可以把有關地理內容的詩詞、散文、解說詞等材料直接引用或講述或朗誦,用在課堂上。如果運用得當,效果會很好。如講“地球的自轉”時,我用毛澤東的七律《送瘟神》里的一句“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引入。我問同學們:“人坐在地球上不動,為什么會日行八萬里呢?這可能嗎?”由此引入新課。
6.歌曲導入法
通過播放與該課內容相關的歌曲導入,能讓學生在輕松的教學氛圍里對新課產生興趣,同時歌詞內容可輔助教學。如講“多民族的大家庭”這一課時,我播放歌曲《愛我中華》,輕松活潑的歌曲吸引了每個學生,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然后提問學生:從歌曲中獲得了什么信息?從而開始本節(jié)課的學習。
課文導入方式多種多樣。不同教學內容應設計不同導入方法,目的都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則課堂教學效率自然提高。
教學實踐證明:現(xiàn)代教學媒體的應用,對激發(fā)學生興趣、加深學生印象、增大課堂信息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上“地球的公轉”時,我把“地球繞日運動”、“太陽光照射地球示意圖”等材料制成課件。雖然信息量大,但由于課件能綜合信息,直觀、豐富,有序、生動地展示各個直觀素材,學生可以輕松地接受有關信息。
在現(xiàn)代教學媒體的選擇上,一定要依據(jù)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做到有的放矢,既要選擇好現(xiàn)代教學課件,又要注意與傳統(tǒng)媒體互補。切入點有:首先,敘述地理現(xiàn)象多選用視頻文件輔助教學,如講授“地震火山”的成因、發(fā)生、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可調用“唐山大地震”和“火山噴發(fā)”的教學錄像。使用前,應該給學生設計好一些問題,讓他們帶著問題觀看,以利于開展討論,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其次,進行單元復習或知識網(wǎng)絡歸納,可使用PPT制作課件,達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和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知識體系的目的。最后,活動課上可播放與所學知識有關的影視錄像,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地理學習興趣、豐富學生地理知識的目的,這實際上是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準備。
地理課堂教學重在知識再現(xiàn),通過再現(xiàn),分析現(xiàn)象,探尋規(guī)律,揭示事物間的內在聯(lián)系,圖冊、圖片、實物等在教學中可以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為再現(xiàn)地理現(xiàn)象,教師的講述固然很重要,但有時在講述的同時,若配以一兩幅圖片,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講“自然帶的典型植被、典型動物”時,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的動植物景觀圖等,這樣結合圖片的具體對比,既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牢牢吸引其注意力,又使學生直觀了解到熱帶雨林植被的景觀,知道猩猩、河馬等是熱帶雨林的典型動物。
此外,實物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會“說話”,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到重要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平時注意搜集這些東西,做有心人。如旅游時,或登山踏青時,采集一些礦物、巖石、化石、植物標本,如三大類巖石:巖漿巖(花崗巖)、變質巖(大理巖)、沉積巖(砂巖),一些礦物:黃銅礦、方解石、云母等??傊?,只要是能夠充分發(fā)揮輔助教學功能,增強課堂直觀感、真實感,激發(fā)好奇心,培養(yǎng)學習興趣的圖片、實物標本等都可以展示給學生,目的只有一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對實施情感激勵、創(chuàng)設良好課堂情境、形成良好課堂氛圍、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等都起到很好的作用。地理教學語言是一種以地理知識為基本內容,以學生為主要施教對象,以規(guī)范化語言為傳播媒介的專業(yè)語言,實際上是一種地理學、教育學和語言學三者相結合的語言。
首先應準確、規(guī)范、簡潔。地理教學語言要準確,課堂上盡量使用本學科的術語。如表述方位時,要嚴格區(qū)分“東面”與“東部”;在地圖上指引方向時,不能用“上邊、下邊、左邊、右邊”等詞,而應使用“東、西、南、北”等地理術語;“球體”不能隨便說成“球形”;“降水”不能隨便說成“降雨”等。
教學語言在注意科學規(guī)范的同時,還應追求形象直觀、通俗易懂,切忌“照本宣科”,避免僵硬、缺乏親和力。根據(jù)教學內容不斷進行語言調整和語調變化。
最后在細節(jié)上注意肢體語言的運用。與教學配合適當?shù)氖謩菡Z,能增強有聲語言的感染力和說服力,調控學生的注意力;身勢語以瀟灑利索、自然得體的身姿帶給學生良好的影響。
總之,地理教學應遵循課堂教學規(guī)律,從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入手,運用靈活多種的教學方法,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激發(fā)其學習地理的興趣,使之真正地自主學習,享受到地理學習的快樂,最終收到最佳教學效果。
[1]關文信.新課程理念與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實施[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許高厚主編.課堂教學技藝[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顧明遠.教育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陳澄主編.地理課堂教學技能訓練[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5]段玉山.地理新課程教學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