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南華真經(jīng)》禮學(xué)思想*

        2014-04-01 01:36:37張松輝張海英
        關(guān)鍵詞: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南華

        張松輝,張 景,張海英

        (湖南大學(xué) 岳麓書院,湖南 長沙 410082)

        禮制是調(diào)節(jié)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而道教中的南華真人——莊子,對待禮的態(tài)度卻是矛盾而復(fù)雜的。在《南華真經(jīng)》中,莊子使用了“世俗之禮”和“至禮”兩個概念,他反對“世俗之禮”,提倡“至禮”;然而當(dāng)面對現(xiàn)實(shí)社會時,他又在不同的層面、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兼顧了“俗禮”和“至禮”。

        一 對俗禮的反對

        《南華真經(jīng)·大宗師》記載,子桑戶去世后,孔子派子貢前去協(xié)辦喪禮,卻發(fā)現(xiàn)子桑戶的兩位朋友臨尸而歌,當(dāng)子貢批評二人不懂禮儀時,二人反嘲子貢“惡知禮意”!孔子對此感慨說:“彼游方之外者也,……又惡能憒憒然為世俗之禮,以觀眾人之耳目哉!”①《南華真經(jīng)·大宗師》,《南華真經(jīng)義海纂微》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道藏要集選刊》1989年影印本,第2冊,第373頁。子貢堅持的是“俗禮”,子桑戶之友說的“禮意”則是“至禮”。境界高尚的人是不要俗禮的?!赌先A真經(jīng)》之所以堅決反對俗禮,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diǎn)。

        第一,俗禮的出現(xiàn)是人際關(guān)系疏遠(yuǎn)和緊張的標(biāo)志。

        《禮記》認(rèn)為:“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是故圣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于禽獸?!雹凇抖Y記·曲禮》,中華書局《禮記集解》1989年版,上冊,第10-11頁。孟子也說:“(人)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圣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雹邸睹献印る墓稀?,中華書局《四書章句集注》1983年版,第259頁。在儒家看來,禮儀的出現(xiàn),是人類的一大進(jìn)步,是人區(qū)別于禽獸的標(biāo)志。而莊子則換了一個角度去審視禮儀,認(rèn)為禮儀的出現(xiàn),是人與人關(guān)系疏遠(yuǎn)的標(biāo)志?!赌先A真經(jīng)》說:

        蹍市人之足,則辭以放驁,兄則以嫗,大親則已矣。①《南華真經(jīng)·庚桑楚》,《南華真經(jīng)義海纂微》卷七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道藏要集選刊》1989年影印本,第2冊,第632頁。

        《南華真經(jīng)》認(rèn)為,如果關(guān)系密切,是用不上“禮”的,而講“禮”,正好說明彼此關(guān)系的疏遠(yuǎn)。人際關(guān)系疏遠(yuǎn),乃至于惡化,自然是社會動亂的主要原因。如果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都像父母與子女關(guān)系一樣,哪里還用得著什么繁文縟節(jié)呢?

        第二,俗禮是虛偽的表現(xiàn)。

        禮的出現(xiàn),并不完全出自虛偽,而是對真情的一種修飾,但客觀上,這種修飾確實(shí)容易造就出虛偽的人?!赌先A真經(jīng)》中有一句非常中肯的話:“禮,相偽也”。②《南華真經(jīng)·知北游》,《南華真經(jīng)義海纂微》卷六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道藏要集選刊》1989年影印本,第2冊,第594頁。所謂的世俗禮節(jié),就是相互作假給對方看。關(guān)于這一點(diǎn),在《禮記》中已經(jīng)有所體現(xiàn):

        孔子曰:“士使之射,不能,則辭以疾,縣弧之義也?!雹邸抖Y記·郊特牲》,中華書局《禮記集解》1989年版,中冊,第683頁。

        子云:“善則稱君,過則稱己,則民作忠?!毒悺吩唬骸疇栍屑沃\嘉猷,入告爾君于內(nèi),女乃順之于外。曰:“此謀此猷,惟我君之德?!雹堋抖Y記·坊記》,中華書局《禮記集解》1989年版,下冊,第1287頁。

        按照禮的規(guī)定,舉行射禮時,不會射箭的人,不能說實(shí)話,只許假稱自己有病。大臣有了好的謀略,也不能說是自己的,而要說這是出自君主。無論這樣做的主觀目的好壞,客觀上都是在教人作假,而且是彼此雙方心照不宣地一起作假,特別是“善則稱君”一條,已經(jīng)涉及到官場的詐術(shù)了。

        古有三年喪禮:“此喪之所以三年,賢者不得過,不肖者不得不及?!雹荨抖Y記·喪服》,中華書局《禮記集解》1989年版,下冊,第1472頁。當(dāng)然,守喪時間越長,就顯得越孝,于是就有人在這方面以假求名了?!逗鬂h書·陳蕃列傳》記載:“民有趙宣葬親而不閉埏隧,因居其中,行服二十余年,鄉(xiāng)邑稱孝,州郡數(shù)禮請之???nèi)以薦蕃,蕃與相見,問及妻子,而宣五子皆服中所生?!雹蕖逗鬂h書》卷六十六《陳蕃列傳》,中華書局簡體字本,第1459頁。這些事實(shí)說明,俗禮實(shí)際上會促使人們兩頭作假:一是被迫作假以符合禮制,“不肖者不得不及”即是;一是主動作假以欺世盜名,趙宣即是。

        禪讓制是古人所津津樂道的一種美政禮儀,除了真假難辨的傳說時代的禪讓,有信史記載的王莽、曹魏、晉、宋、齊、梁、北齊、后周、陳、隋等等,無不假禪讓之名,行篡奪之實(shí),在“九錫”、“三讓”這些文質(zhì)彬彬的禮儀之下掩蓋的卻是最血腥的屠殺。

        第三,俗禮造成極大的浪費(fèi)。

        人們創(chuàng)制禮樂,本無可厚非,因?yàn)檫m度的禮樂,確實(shí)有助于社會的和諧。然而由于各種原因,俗禮的發(fā)展,卻出現(xiàn)了《南華真經(jīng)》所說的“禮樂不節(jié),財用窮匱”⑦《南華真經(jīng)·漁父》,《南華真經(jīng)義海纂微》卷九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道藏要集選刊》1989年影印本,第2冊,第735頁。的惡果,特別是厚葬之禮,能夠使人破家亡國。晏嬰就批評孔子“崇喪遂哀,破產(chǎn)厚葬”⑧《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中華書局簡體字本,第1541頁。,墨家對此也不以為然:“以為其禮煩擾而不悅,厚葬靡財而貧民,(久)服傷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⑨《淮南子·要略》,岳麓書社《百子全書》1993年版,第3策,第3003頁。就連重禮的孔子本人都為此發(fā)出“喪欲速貧,死欲速朽”[10]《禮記·檀弓上》,中華書局《禮記集解》1989年版,上冊,第217頁。的感嘆。除此,歷代統(tǒng)治者的封禪、祭祖、大婚等禮儀,不知浪費(fèi)了多少財富,而這些浪費(fèi)都是在華麗的禮制外衣下“合理”進(jìn)行的。

        第四,禮制已經(jīng)成為統(tǒng)治者盜取利益的工具。

        《南華真經(jīng)·胠篋》說:“田成子一旦殺齊君而盜其國,所盜者豈獨(dú)其國邪?并與其圣智之法而盜之。……則是不乃竊齊國并與其圣智之法以守其盜賊之身乎?”[11]《南華真經(jīng)·胠篋》,《南華真經(jīng)義海纂微》卷二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道藏要集選刊》1989年影印本,第2冊,第415頁。這里說的“圣智之法”,自然主要是指儒家所提倡的仁義禮樂。圣人制訂仁義禮樂的主觀目的是好的,但到了統(tǒng)治者手中,仁義禮樂卻成為極端虛偽的東西,成了欺騙百姓、盜取利益的工具。反對提倡仁義禮樂,就是為了褫奪當(dāng)權(quán)者手中欺騙百姓、保護(hù)自我的工具。統(tǒng)治階級玩弄仁義禮樂,這在后世的一些禮學(xué)家身上也得到了極好的印證,《漢書·何武傳》記載:

        九江太守戴圣,《禮經(jīng)》號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優(yōu)容之。及武為刺史,……使從事廉得其罪,圣懼,自免。后為博士,毀武于朝廷。武聞之,終不揚(yáng)其惡。而圣子賓客為群盜,得,系廬江,圣自以子必死。[12]《漢書》卷八十六《何武傳》,中華書局簡體字本,第2586頁。

        戴圣是一位治禮專家,我們今天看到的《禮記》就是由他整理的。然而就是這位最懂禮的人,卻不按禮辦事,不僅他本人違法亂紀(jì),而且他的兒子、賓客也違法亂紀(jì),甚至當(dāng)了強(qiáng)盜。這件事是極具諷刺意味的。當(dāng)然,戴圣一類的人還只能算是“小盜”,因?yàn)樗皇强慷Y而在朝廷混得一官半職,不像田成子那樣“盜”走了整個齊國。

        基于以上原因,莊子提出發(fā)人深省的“儒以《詩》、《禮》發(fā)冢”①《南華真經(jīng)·外物》,《南華真經(jīng)義海纂微》卷八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道藏要集選刊》1989年影印本,第2冊,第690頁。這一命題,“禮”是教育人做好事的,而一些人卻利用禮的知識去盜墓發(fā)冢了。

        第五,《南華真經(jīng)》反對俗禮,還有一個較為抽象的哲學(xué)問題,那就是認(rèn)為公開提倡禮儀會破壞人的淳樸本性,從而進(jìn)一步破壞人類的美好生活。

        《南華真經(jīng)》認(rèn)為,人的身體本來是要求自由舒展的,然而禮儀卻把人們的手腳禁錮起來,要求人們用固定而刻板的統(tǒng)一動作行事?!赌先A真經(jīng)》說:

        且夫待鉤繩規(guī)矩而正者,是削其性者也;待繩約膠漆而固者,是侵其德者也;屈折禮樂,呴俞仁義,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②《南華真經(jīng)·駢拇》,《南華真經(jīng)義海纂微》卷二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道藏要集選刊》1989年影印本,第2冊,第403頁。

        俗禮使人們失去了“常然”,也即失去了原本樸實(shí)、美好的本性,造成的后果是:“屈折禮樂以匡天下之形,縣跂仁義以慰天下之心,而民乃始踶跂好知,爭歸于利,不可止也。”③《南華真經(jīng)·馬蹄》,《南華真經(jīng)義海纂微》卷二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道藏要集選刊》1989年影印本,第2冊,第413頁。行俗禮能夠得到社會認(rèn)可,甚至禮儀作為一門知識,能夠?yàn)檎莆者@門知識的人帶來富貴,于是人們就開始利用俗禮“爭歸于利”了,最終結(jié)果是“澶漫為樂,摘僻為禮,而天下始分矣”④《南華真經(jīng)·馬蹄》,《南華真經(jīng)義海纂微》卷二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道藏要集選刊》1989年影印本,第2冊,第411頁。,本來應(yīng)該用來維護(hù)社會安定的俗禮反而墮落為引起人性趨惡、社會動亂的原因。因此《南華真經(jīng)》感嘆“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于知人心”⑤《南華真經(jīng)·田子方》,《南華真經(jīng)義海纂微》卷六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道藏要集選刊》1989年影印本,第2冊,第582頁。,君子們只知道禮儀的用處,而不知道禮儀會攪亂人心。

        在中國歷史上,不知有多少國家和個人因俗禮而遭遇到滅頂之災(zāi)。晉文公為此滅了曹國,田蚡為此殺了灌夫,明代的大禮之爭不知道耗費(fèi)了國家多少人力物力,以至于后來發(fā)展到“以禮殺人”的程度。

        二 對至禮的提倡

        在對待俗禮的問題上,莊子與儒家似乎是水火不容,儒家重禮,莊子反禮,如果我們能夠再深入一步考察,就會發(fā)現(xiàn)二者的思想又有高度一致的一面。莊子本質(zhì)上是重禮之人,因此他在反對俗禮的同時,又提出了“至禮”這一概念。

        首先,我們談莊子與儒家在禮的最高層次上的一致性。禮的最根本內(nèi)涵是什么?或者說,禮的最高精神實(shí)質(zhì)是什么?對此,孔子的回答是:“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⑥《論語·八佾》,中華書局《四書章句集注》1983年版,第61頁。“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⑦《論語·陽貨》,中華書局《四書章句集注》1983年版,第178頁。孔子認(rèn)為,禮,其最重要的不是外在的禮節(jié),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相互愛、敬,所以《論語》又說:“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雹唷墩撜Z·八佾》,中華書局《四書章句集注》1983年版,第62頁。在處理喪事時,與其禮節(jié)周到,不如內(nèi)心悲哀。換句話說,孔子認(rèn)為,忠愛之情為禮之本,外在禮節(jié)為禮之末。莊子對此十分贊成,《南華真經(jīng)·庚桑楚》說:

        至禮有不人,至義不物,至知不謀,至仁無親,至信辟金。⑨《南華真經(jīng)·大宗師》,《南華真經(jīng)義海纂微》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道藏要集選刊》1989年影印本,第2冊,第373頁。

        所謂的“至禮有不人”,就是說最高的禮是沒有人我之分的。自己對自己,是不用作揖打拱、禮儀周全的,然而哪一個人不是真心實(shí)意地愛著自己!可以說,莊子同孔子一樣,緊緊抓住“禮”的精神實(shí)質(zhì)——內(nèi)心的忠愛情感。

        其次,我們談莊子與孔子的不同之處。孔子不僅強(qiáng)調(diào)禮的內(nèi)在實(shí)質(zhì),也重視禮的外在形式,這就是他所贊美的“文質(zhì)彬彬”[10]《論語·雍也》,中華書局《四書章句集注》1983年版,第89頁。。孔子是一位現(xiàn)實(shí)主義者,他知道僅僅提倡內(nèi)在情感,根本無法約束充滿私欲的人們,因此,無論人們是否愿意,他都要把人們的行為納入一定的規(guī)范之中?!抖Y記·喪服四制》記載喪禮說:“始死,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憂,恩之殺也。圣人因殺以制節(jié),此喪之所以三年,賢者不得過,不肖者不得不及。”[11]《禮記集解》卷六十一,中華書局1989年版,下冊,第1472頁。父母去世,子女都必須做到“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憂”。如果三年之后,孝子還是滿心悲哀,也要壓抑自己的情緒;不孝之子不到三年,悲哀的情緒就已經(jīng)無影無蹤了,那也必須做出悲哀的樣子來。孔子知道不孝子守喪三年的行為是裝出來的,甚至是逼出來的,但他也默認(rèn)了這種虛假行為的合理性。

        而莊子則要求不要去顧及禮的外在形式,只求禮的內(nèi)在實(shí)質(zhì):“事親以適,不論所以矣;飲酒以樂,不選其具矣;處喪以哀,無問其禮矣。禮者,世俗之所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貴真,不拘于俗。”①《南華真經(jīng)·漁父》,《南華真經(jīng)義海纂微》卷九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道藏要集選刊》1989年影印本,第2冊,第736頁。。事親、飲酒、處喪,只注重其中的真情,一切禮儀形式都可以不顧。莊子描寫最理想的行為是:

        南越有邑焉,名為建德之國。其民愚而樸,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與而不求其報;不知義之所適,不知禮之所將;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②《南華真經(jīng)·山木》,《南華真經(jīng)義海纂微》卷六十,上海古籍出版社《道藏要集選刊》1989年影印本,第2冊,第569頁。

        在最美好的社會里,因?yàn)闆]有明文規(guī)定的仁義標(biāo)準(zhǔn)和禮儀規(guī)范,所以人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仁義、禮儀,然而他們卻又人人都是“從心所欲,不踰矩”③《論語·為政》,中華書局《四書章句集注》1983年版,第54頁。的圣人。

        沈復(fù)在《浮生六記》中記載了他與妻子蕓娘的一段對話:“余性爽直,落拓不羈,蕓若腐儒,迂拘多禮,偶為披衣整袖,必連聲道‘得罪’,……。余始厭之,曰:‘卿欲以禮縛我耶?語曰:“禮多必詐?!薄|兩頰發(fā)赤,曰:‘恭而有禮,何反言詐?’余曰:‘恭敬在心,不在虛文?!|曰:‘至親莫如父母,可內(nèi)敬在心而外肆狂放耶?’”④《浮生六記》卷一,岳麓書社2003年版,第18頁?!肮Ь丛谛?,不在虛文”就是《南華真經(jīng)》主張的“至禮”,真正內(nèi)心敬愛某人,也絕對不會像蕓娘所說的那樣對這個人“外肆狂放”的。

        《南華真經(jīng)》所提倡的至禮,用具體的事例說明,那就是阮籍式的“母終,……將葬,食一蒸肫,飲二斗酒,然后臨訣,直言窮矣,舉聲一號,因又吐血數(shù)升。毀瘠骨立,殆致滅性”⑤《晉書》卷四十九《阮籍列傳》,中華書局簡體字本,第900頁。。母親去世,兒子出自真情地痛哭、嘔血,發(fā)于真性地吃肉、飲酒;而不是虛情假意地去作不飲酒、不吃肉的禮儀表演。

        《南華真經(jīng)》認(rèn)為,剔除表演性質(zhì)的世俗禮節(jié)之后,人們的生活會更加輕松,關(guān)系會更加融洽:

        孔子……徐行翔佯而歸,絕學(xué)捐書,弟子無挹于前,其愛益加進(jìn)?!文艟墸槟袈?。緣則不離,率則不勞;不離不勞,則不求文以待形,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⑥《南華真經(jīng)·山木》,《南華真經(jīng)義海纂微》卷六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道藏要集選刊》1989年影印本,第2冊,第574頁。

        這段文字講了兩個問題,一是孔子聽了圣人的教導(dǎo)之后,放下了諸如仁義、禮儀的沉重包袱,也不再要求弟子見了自己鞠躬作揖,結(jié)果師徒關(guān)系反而變得更加融洽親密;二是說擺脫俗禮的約束,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人就活得輕松。摒棄了俗禮,人們能夠在輕輕松松之中擁有更為和諧的關(guān)系。既然如此,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三 對俗禮與至禮的兼顧

        從理論上看,莊子是堅決反對俗禮,主張至禮的。他認(rèn)為“皮弁、鷸冠、搢笏、紳修以約其外,內(nèi)支盈于柴柵,外重纆繳,睆睆然在纆繳之中而自以為得,則是罪人交臂歷指而虎豹在于囊檻,亦可以為得矣”⑦《南華真經(jīng)·天地》,《南華真經(jīng)義海纂微》卷三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道藏要集選刊》1989年影印本,第2冊,第475頁。,人們制定世俗禮儀,就是作繭自縛,就是自置于牢獄之中。但莊子師徒畢竟是生活于現(xiàn)實(shí)之中,當(dāng)他們面對紛紜混亂的現(xiàn)實(shí)生活時,又不能不低下自由的頭顱,尋求一種能夠使至禮與俗禮得以調(diào)和的方法。莊子師徒用來調(diào)和二者關(guān)系的方法大致分為兩種情況,一是被迫地接受俗禮,二是自覺地尋找至禮與俗禮之間的契合點(diǎn)。

        首先看莊子是如何被迫地去接受俗禮。

        莊子面對的是一個禮制森嚴(yán)的社會,因此他雖然反對俗禮,而又不得不去遵循俗禮。反對某種事務(wù),又不得不從事某種事務(wù),這在人類社會中是非常常見的現(xiàn)象?!赌先A真經(jīng)·人間世》中把這種無奈的心情表達(dá)得十分清楚:

        外曲者,與人之為徒也。擎跽曲拳,人臣之禮也。人皆為之,吾敢不為邪?⑧《南華真經(jīng)·人間世》,《南華真經(jīng)義海纂微》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道藏要集選刊》1989年影印本,第2冊,第318頁。

        話講得十分明白,雖然他反對俗禮,但見了君主卻也不敢不叩拜,不敢不行禮,因?yàn)樗仨毶??!赌先A真經(jīng)·山木》中寫道:“鳥莫知于鷾鴯,目之所不宜處,不給視,雖落其實(shí),棄之而走。其畏人也,而襲諸人間,社稷存焉爾。”⑨《南華真經(jīng)·山木》,《南華真經(jīng)義海纂微》卷六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道藏要集選刊》1989年影印本,第2冊,第57六頁。燕子知道人間不宜生存,但它們卻又無法離開人間,莊子也是如此,因此他就別無選擇地只能“不敢不局……不敢不蹐”[10]《詩經(jīng)·小雅·正月》,《毛詩正義》卷十二,中華書局《十三經(jīng)注疏》1980年影印本,上冊,第443頁。了。

        除了個人迫不得已接受俗禮之外,莊子也認(rèn)識到當(dāng)時的社會,如果沒有禮制會變得更加混亂,所以他在很多情況下,也主張行禮:“以禮飲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亂,泰至則多奇樂。”①《南華真經(jīng)·人間世》,《南華真經(jīng)義海纂微》卷九,上海古籍出版社《道藏要集選刊》1989年影印本,第2冊,第328頁。莊子對“以禮飲酒”還是持肯定態(tài)度的。既然飲酒一類的小事都需要禮,那么大事更是離不開禮,正是基于這一原因,《南華真經(jīng)》在許多地方,反復(fù)強(qiáng)調(diào)禮的重要性:“故夫三皇五帝之禮義法度,不矜于同而矜于治。故譬三皇五帝之禮義法度,其猶柤、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②《南華真經(jīng)·天運(yùn)》,《南華真經(jīng)義海纂微》卷四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道藏要集選刊》1989年影印本,第2冊,第503頁。莊子不僅強(qiáng)調(diào)了禮的重要性,還強(qiáng)調(diào)禮應(yīng)該隨時而變。由于無禮不行,所以他在許多文字中,也公開提倡俗禮:

        以禮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③《南華真經(jīng)·大宗師》,《南華真經(jīng)義海纂微》卷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道藏要集選刊》1989年影印本,第2冊,第358頁。

        節(jié)而不可不積者,禮也;④《南華真經(jīng)·在宥》,《南華真經(jīng)義海纂微》卷三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道藏要集選刊》1989年影印本,第2冊,第443頁。

        類似的言論,在《南華真經(jīng)》中還很多。這就說明,莊子師徒對外在的禮節(jié),也不是完全盲目地排斥,因?yàn)樗鎸Φ氖且粋€已經(jīng)混亂的社會,在這個混亂的社會里,如果沒有禮制的約束,人們將無法生活。所以,《南華真經(jīng)·天下》認(rèn)為,那些“以禮為行,以樂為和”的人雖然算不上“天人”、“神人”,也可以略遜一籌地“謂之君子”⑤《南華真經(jīng)·天下》,《南華真經(jīng)義海纂微》卷一百三,上海古籍出版社《道藏要集選刊》1989年影印本,第2冊,第754頁。。

        其次,我們看莊子是如何自覺地去尋找至禮與俗禮之間的契合點(diǎn)。

        古人很早就提出“禮之大體,體天地,法四時,則陰陽,順人情,故謂之禮”⑥《禮記·喪服四制》,《禮記集解》卷六十一,中華書局1989年版,下冊,第1468頁。,后人把它總結(jié)為“名教出于自然”。這就說明,俗禮和至禮之間的本質(zhì)并非水火不容,相反還具有根本上的一致性:“人性有男女之情,妒忌之別,為制婚姻之禮;有交接長幼之序,為制鄉(xiāng)飲之禮;有哀死思遠(yuǎn)之情,為制喪祭之禮;有尊尊敬上之心,為制朝覲之禮。”⑦《漢書》卷二十二《禮樂志》,中華書局簡體字本,第881頁。事實(shí)也是如此,人只要有了真情,這些真情必然會表露于外在的言行:

        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⑧《毛詩序》,《毛詩正義》卷一,中華書局《十三經(jīng)注疏》1980年影印本,上冊,第270頁。

        情之所至,手腳就不由自主地“舞之”、“蹈之”,而“舞之”、“蹈之”的本質(zhì)就是一種禮儀,只不過儒家把這些“舞蹈”的動作格式化、強(qiáng)制化了而已。莊子反對的不是“舞蹈”本身,因?yàn)榘l(fā)自真情的“舞蹈”就是至禮,他反對的是對“舞蹈”的格式化、強(qiáng)制化。

        對于至禮與俗禮某種程度的一致性,《南華真經(jīng)》并不否認(rèn),而且還從政治的角度論證這一點(diǎn):

        本在于上,末在于下……禮法度數(shù),形名比詳,治之末也;鐘鼓之音,羽旄之容,樂之末也;哭泣衰绖,隆殺之服,哀之末也。此五末者,須精神之運(yùn),心術(shù)之動,然后從之者也。末學(xué)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⑨《南華真經(jīng)·天道》,《南華真經(jīng)義海纂微》卷四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道藏要集選刊》1989年影印本,第2冊,第482=483頁。

        禮儀、音樂、喪制,相對于治國、歡樂、悲哀來說,都屬于“末”,雖然屬于“末”,但“末”畢竟是“本”的表現(xiàn),是“本”的派生物。既然如此,俗禮的存在,就具有自己的合理性了。于是《在宥》說:“節(jié)而不可不積者,禮也?!盵10]《南華真經(jīng)·在宥》,《南華真經(jīng)義海纂微》卷三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道藏要集選刊》1989年影印本,第2冊,第443頁。禮雖然屬于粗俗的事務(wù),但也是不可不為的事情。不少學(xué)者認(rèn)為這話類似儒家言論,斷言不符合莊子思想,其實(shí)在精神實(shí)質(zhì)上,這些言論與《南華真經(jīng)》的整體主張是完全一致的。

        《南華真經(jīng)》這種對待禮的矛盾復(fù)雜態(tài)度產(chǎn)生的原因,一是至禮和俗禮之間本來就存在割裂不斷的關(guān)系,二是《南華真經(jīng)》屬于集體創(chuàng)作,作者的側(cè)重點(diǎn)不同。除此,還有一個更為重要原因:那就是莊子生活在兩個世界里。

        當(dāng)莊子師徒陶醉于理想社會的幻想之中時,感到那時的人們天性美好,不用約束而一切井然有序,禮儀的制定自然就成為多余的累贅;當(dāng)他們清醒之后,回到人心不古的現(xiàn)實(shí)社會時,他們又深切地感受到俗禮給他們帶來的壓力以及俗禮的不可或缺。于是,時而陶醉、時而清醒的莊子師徒就在至禮與俗禮之間來回踟躕徘徊,最終也沒能找到一個最佳的融合點(diǎn)。

        理清《南華真經(jīng)》的禮學(xué)思想,對今天的生活也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在承認(rèn)禮制對社會生活的重要性的基礎(chǔ)上,也要看到禮制本身所帶有的欺騙性、虛偽性,以及其他諸如浪費(fèi)財富、約束過分等副作用,促使我們在構(gòu)建禮制時,能夠把握一個最恰當(dāng)?shù)摹岸取?,從而使禮在我們這個禮義之邦盡可能地發(fā)揮其正面作用。

        猜你喜歡
        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南華
        新時代古籍“深度影印”的實(shí)踐與思考
        全國新書目(2024年6期)2024-01-01 00:00:00
        沈曾植著作集出版前史發(fā)覆
        南華新書架
        南華新書架
        南華新書架
        南華新書架
        鄰父伐樹
        重慶市中醫(yī)藥學(xué)會2020年學(xué)術(shù)年會暨《涪陵古本傷寒雜病論》影印本首發(fā)式
        《齊東野語》版本述略
        上海古籍出版社
        博覽群書(2013年1期)2013-06-20 09:00:08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亚洲| 日韩精品成人无码AV片| 18禁黄无遮挡免费网站| 成年女人永久免费看片| 免费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86| 少妇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公厕偷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va视频| 1000部拍拍拍18勿入免费视频下载| 无遮挡粉嫩小泬| 亚洲av日韩av天堂久久不卡| 人妻少妇不满足中文字幕| 99热这里有精品| 九九99久久精品在免费线18| 国产av一区网址大全| 日本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 亚洲综合久久久| 大岛优香中文av在线字幕|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天美蜜桃 | 久久综合网天天 | 国产精品农村妇女一区二区三区| 末成年人av一区二区|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大陆啪啪福利视频| 亚洲av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91| 中文字幕丰满人妻有码专区| 国产区女主播在线观看| 日本大尺度吃奶呻吟视频| 国产成人cao在线|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91一区二这在线播放| 91九色极品探花内射| 人妻少妇久久久久久97人妻| 7878成人国产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网址|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