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瑛
(1.武漢大學 英語語言文字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2.三峽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2 )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規(guī)定,“英美文學課程屬于英語專業(yè)知識課,其教學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閱讀、欣賞、理解文學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學批評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通過閱讀和分析英美文學作品,促進學生語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質的提高,增強學生對西方文學及文化的了解”。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英美文學面臨的教學與應用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近年來由于“一些院校和英語系對課程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使得“作為英語專業(yè)重要組成部分的英美文學課卻成了邊緣課程” 。因此,如何進行英美文學課程的建設成為英美文學需要面臨的重要論題。
英美文學要順應新的時代,不斷開拓進取,必須對以前平面化的、一維的教學進行改革,建立適應數(shù)字時代的立體化課程體系。立體化的課程體系使得教學具有系統(tǒng)性、靈活性、豐富性、趣味性和包容性,能夠及時響應實踐需求的變化和理論探索的變革。英美文學的立體化教學特色包括教學內容的改革、立體化教材體系的構建、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開通、實踐性教學空間的拓展和教學評價體系的完善等。
“任何高校的英語專業(yè)都需要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也都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英美文學主要指英美等西方國家的優(yōu)秀的文化文學資源,其教學就是開發(fā)和利用這一資源,從而達到全面提高英語專業(yè)學生的人文修養(yǎng)水平和文學鑒賞水平,是培養(yǎng)具備人文精神、良好文化修養(yǎng)和高素質英語人才不可或缺的課程。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文學作品接受人文精神教育,提高思想境界和文化素養(yǎng)。因此,英美文學課程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不容忽視。在信息技術高度發(fā)達的今天,信息的生產、傳播、再生方式等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與之對應的是人們對信息需求的方式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英美文學的教學內容順應信息時代的新的需求而不斷發(fā)生變化。其變化主要體現(xiàn)為:
(1)將單純的英美文學課程轉化為整個教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鏈接點。傳統(tǒng)的英美文學課程往往割裂和其他課程以及整個培養(yǎng)目標的緊密關系,因此在實踐中英美文學的教學內容要注意和其他課程的整合和互通有無,做到低年級教學和高年級教學、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的有機鏈接。(2) 將單一指定教材的教學內容轉移到多維教學內容。傳統(tǒng)的英美文學文學教學往往是老師對某一指定教材進行講授,學生的主要任務在于接受和背誦教材內容,成了盛裝教師教學內容的容器。因此,需要獲得教學材料的途徑多樣化,所以可以從不同渠道豐富原本單一的教學材料,多方拓展教學內容。(3)從一刀切轉化為個性化。傳統(tǒng)上大多英美文學課程的內容選擇上主要,是老師做決定,學生被動的跟著老師的思路在走,這與“現(xiàn)代課程改革主張‘五I’方案: 信息( Information) 、興趣( Interest) 、質疑( Inquiry)、智慧( Intelligence) 、直覺( Intuition) ”( 蔣洪新,2010: 13)的思路相矛盾,因此有必要鼓勵學生積極獲取不同教學內容,各取所愛,教學內容上能做到統(tǒng)一化教學和個性化教學的結合。 (4)從以史為綱式的簡單介紹作家作品介紹性內容轉移到作品批評和理論滲入的學術性內容和介紹性內容的結合。一個教師不僅應該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科的基礎知識,同時也要把他所教授領域里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告知學生。學完該課程以后,學生可以在一個很高的起點開始進行學術研究。(5)從厚古薄今轉移到古今并重。 “現(xiàn)存的文學教材大都寫到1945 年前后, 對英美后現(xiàn)代主義文學——“憤怒的青年一代”文學、“垮掉派”文學、黑人文學和亞裔美國文學涉獵甚少”,這使得他們的文學知識體系出現(xiàn)了斷層。因此在內容選擇上應該做到古今并重,盡量完善學生的文學知識體系。(6) 從偏離文學本體性到緊扣文學本體性。許慶紅和戚濤寫道:“文學教學和研究需要緊扣文學本體性,即文學話語的本質及其背后的發(fā)生機制。文學教學和研究需要兼顧文本內外,既強調文本內部的內容、形式和審美,又不忽視外部的作家、歷史文化語境和意識形態(tài),兩者互動互補,糅合作品、作家與現(xiàn)實等多元因素進行創(chuàng)新,傳播人文思想與知識,加強理論思辯,提高審美情趣,進行與文學形態(tài)本身一樣充滿生機和智性的文學教學和研究”。
立體化的教材體系表現(xiàn)在紙本教材、電子教材、聲像教材并存,課堂講授教材和課外實習教材并存。20 世紀80 年代以來,各種新版的英美文學史、英美文學選讀、英美文學簡史等教材層出不窮,但既有完備的科學體系又符合不同教學特點和需要的教材并不多。
目前大多數(shù)院校采用的英美文學教材有:楊豈深編寫的《英國文學選讀》;吳偉仁編寫的《英國文學史及選讀》和《美國文學史及選讀》;常耀信編寫的《美國文學簡史》和《美國文學選讀》;陳嘉編寫的《英國文學史》和《英國文學作品選讀》;張伯香主編的《英國文學教程》和《英美文學簡明教程》, 童明編寫的《美國文學史》;胡蔭桐 編寫的《美國文學新編》;吳定柏編寫的《美國文學欣賞》;劉炳善編寫的《英國文學簡史》等等。
上述教材各有特色,為我國英美文學教學的發(fā)展和繁榮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也存在比較多的缺陷,譬如,內容繁多,以史代綱,厚古薄今,理論缺失等等。這一方面應該是后來編寫者應該吸取的經驗;另一方面,英美文學教師應該取各教材之長,構建教師自己上課時的立體化教材體系,而不是簡單的一線式的一維的教材。
和紙質教材相比,電子教材易于傳播,可以遠程獲??;可以方便學生對教材進行標注、整合和延伸利用。在英美文學教學中,應該倡導英美文學電子教材的網(wǎng)絡獲取平臺,建立英美文學精品課程網(wǎng)站。 將電子教材置于網(wǎng)絡平臺,該平臺不但發(fā)布完整的電子教材,而且就其中許多內容設置相關鏈接,通過鏈接可以將教材中的內容引向深入,這是紙質教材不能實現(xiàn)的。鏈接的設置對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了解教材內容的相關知識背景、拓寬學生知識面有重要意義。在電子教材之外,教學小組還應開發(fā)可以網(wǎng)絡獲取的配套作業(yè)習題與相關參考資料。教材是教學活動得以開展的基本工具。電子課件也置于網(wǎng)絡平臺上。電子課件可以方便學生自學和復習。
另外,一些好的聲像教材、由文學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世界名校公開課等應該成為構建立體化教材體系的一部分。合理利用聲像和網(wǎng)絡資源可以更好的豐富教材內容,提升教學效果。
通過電子教材、紙質教材、電子參考資料、電子課件、聲像教材等構成了立體化的教材體系。成為教學內容得以實現(xiàn)的基本載體,是保障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基礎。
2003年4月,教育部下發(fā)了《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 號) ,精品課程建設工作正式啟動。不少名校率先垂范,先后開通了專門的網(wǎng)站,建立精品課程,報導最新的有關英美文學的學術信息。2012年5月,教育部又印發(fā)了《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工作實施辦法》教高廳[2012]2號的通知 ,旨在“促進教育教學觀念轉變,引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推動高等學校優(yōu)質課程教學資源通過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雖然該項目進行得轟轟烈烈,但是目前主要還是一些名校在積極參與,而其中關英美文學的課程卻微乎其微。
因此,有必要借鑒一些名校經驗,不光是本學科的經驗,更是其他跨學科的經驗,積極參與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具體可以分化為以下幾個方面。(1)建立網(wǎng)絡教學平臺鏈接相關的學習資源,展示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計劃、主講老師、電子教材、講課視頻、習題解答等內容。(2)除了該專門網(wǎng)站以外,在學校的教學系統(tǒng)中也建立對于該課程的相關資料的發(fā)布平臺。該平臺可以由學校教務部開發(fā),但是任課老師可以利用自己的帳號隨時進行資料的編輯,學生也可以通過帳號瀏覽這些信息。網(wǎng)絡平臺的開通突破了英美文學課堂講授地理位置和時間限制的局限,可以實現(xiàn)教學活動中的異步式講授。(3)發(fā)布授課老師全程的授課錄像,這也是英美文學立體化課程建設的一個核心成果。該錄像應該在實際教學課堂上錄制而成。(4)充分發(fā)揮信息交流工具的作用,如blog,QQ群等等,推動師生互動。利用現(xiàn)代化的交流工具發(fā)布有關課程的有關消息。學生可以利用它們互相討論,可以向老師提問。通過有效的解決了學生中出現(xiàn)的疑難問題,延伸課堂教學的功能。(5)還可以創(chuàng)建基于Blackboard在線教學管理的網(wǎng)上教學平臺。Blackboard是漢化的國外教學平臺。Blackboard在線教學管理系統(tǒng)以課程為中心集成網(wǎng)絡教與學的環(huán)境,設立內容資源管理(科學合理地發(fā)布、管理、組織課程教學內容與資源),在線交流功能(通過異步和同步的交流協(xié)作,實現(xiàn)教學互動),考核管理功能(建立由自測、測驗、考試、調查和記分等評估與考核系統(tǒng))以及系統(tǒng)管理功能四個模塊,使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富有創(chuàng)意性,滿足學生交互式、個性化學習要求。
總而言之,通過網(wǎng)絡資料平臺、網(wǎng)絡授課錄像,網(wǎng)絡即時聊天工具等共同組成了立體化的網(wǎng)絡教學平臺,方便了學生隨時獲取有關的教學資料,提高教學質量。
立體化教學方式,主要是指采用多元的教學方式,突破傳統(tǒng)的老師“教”——學生“學”的一維的單線式的教學模式,主要體現(xiàn)為互動教學、案例教學等形式。
對于學生而言,采用互動式教學有利于改變學生被動聽講的消極性,發(fā)揮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通過自己的積極思考領會所學知識,在參與中完成學習任務;同時,互動式教學要求學生參與的過程增加,必然督促學生在課下認真閱讀及查閱相關資料,充實自我,以滿足課堂上參與相關主題的討論和學習的需要。對于老師而言,教師由于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課堂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必然要認真鉆研,精心備課,謀劃好如何既能使所講知識讓學生掌握,又能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這促使教師更積極的準備課堂講授和課堂策劃。互動式教學由于使教與學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互相呼應,無論是課堂提問還是案例討論,氣氛變得活躍,師生間的距離得以拉近,從而有利于教學雙方最佳狀態(tài)的發(fā)揮。英美文學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的互動,由老師設計某些專題,將學生分成幾組,每組承擔一個專題的研究任務。研究成果讓各組推選代表面對全班學生進行講解,并回答其他同學的提問。
數(shù)字時代的英美文學一方面要講授英美文學基礎理論和英美文學史;另一方面也涉及到諸如作品批評等問題,這需要相關的案例輔助教學。案例教學強調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案例的選擇要有代表性和實用價值。例如,可以讓學生關注諾貝爾獎,布克獎獲得者的文學創(chuàng)作,英美文學教學中就可以將其中一些有影響的作家作品作為案例進行研究。通過案例的跟蹤研究,學生更為清晰的了解到英美文學與西方文化、跨文化交際等課程的內在關聯(lián),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加深了學生對于相關理論的掌握。
早在公元前220年的戰(zhàn)國時期,老子就倡導“無為而治”、“不言之教”、“教育者應該‘貴其言’,即少發(fā)號施令,使受教育者自主、自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老子的言論強調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作為引導者,應該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走出來,盡量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
教師考核來自于多方面,例如工作量的規(guī)定、科研成果的規(guī)定、學生評教、同行評估等。其中學生評教是課堂教學質量最重要的信息源。大學提供的教育產品是教育服務,而服務的對象是學生,學生是否滿意很大部分來自于教師課堂教學的質量。而且,我國已經實現(xiàn)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擔制度,學生有權表達對于教學質量的看法。在英美文學教學過程中,授課老師每年都會對學生評教的結果進行分析,找出其中的不足,不斷地進行改進。
傳統(tǒng)的筆試不能完全反映學生的學習成績,應該加大對于學生平時學習狀況的考核。將期末考試、平時考核、平時作業(yè)、學習表現(xiàn)等綜合起來評定學生的課程成績。要評價學生在教學情境下進行學習的能力水平,而不是單純的確定學生學會了什么,這是由于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知識本身的生命周期正在變短所致。了解知識的內容固然重要,深刻理解知識的內在關聯(lián)和未來發(fā)展更為重要,而學會如何獲取這些知識并應用這些知識就尤其重要。因此,必須能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動態(tài)了解學生的能力水平。在期末的統(tǒng)一考核之外,建立平時的考核機制是一個重要方式。期末考試主要考核學生掌握的英美文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將參觀學習、小組討論、課堂辯論、專題研究、團隊合作、課程實習等納入平時成績之中,考查學生的實踐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分析新知識的能力和利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英美文學課程中,期末考試的筆試成績一般占60%,另外40%由平時作業(yè)、平時考核和學習表現(xiàn)等構成。在考核中,注意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將考核的成果作為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反饋。
總而言之,英美文學的立體化體系建設應以“學生學習主動化、資源整合多元化、課程講授多樣化、學習支持立體化、平臺建設多型化”為實踐核心,提倡理論研究、實踐教學和社會服務的全方位發(fā)展,倡導啟發(fā)式教學,注重因材施教; 優(yōu)化課程結構,構建一個從課內到課外、從理論到實踐、從書本到網(wǎng)絡、從老師到學生、從普通到精品的體系,涵蓋理論研究、實證研究、平臺建設等多維度、多層次的立體化的、動態(tài)的實踐教育。這種立體化的實踐教育不單單在于課堂內外、理論實踐等等多個方面的立體化的實現(xiàn),而且還在于其立體化平臺建設本身也是立體化的、多方面的,從內容到形式涵蓋了對學生的知識技能、思想素質、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全方面的教育和提升。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外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Z ].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 康陸.英美文學教學現(xiàn)狀及應對策略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0,(10):200~201.
[3] 虞建華. 談我國高校英語專業(yè)“兩個走向”問題——兼及英美文學教學[J]. 中國外語,2010,( 3) : 14 ~18.
[4] 蔣洪新. 人文教育與高校英語專業(yè)建設[J]. 中國外語, 2010,( 3) : 10 ~ 18.
[5] 崔少元.全球化與文學教學——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教學現(xiàn)狀探微[J].外語教學, 2007,(7): 52~ 55.
[6]許慶紅,戚濤.讓文學回歸其原有的位置——文學本體性與英美文學教學和研究反思[J].山東外語教學, 2012,(4): 62~66.
[7]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43/201010/109658.html,2013-10-29.
[8] http://news.jingpinke.com/details?uuid=f11c87e6-137c-1000-bad4-9bd9a94f2948,2013-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