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錦麗
河南睢縣人民醫(yī)院婦產(chǎn)科 睢縣 476900
子宮全切術是治療子宮良性疾病的主要手術方法[1]。目前有三種子宮全切術術式:傳統(tǒng)開腹子宮切除術、陰式子宮全切術和腹腔鏡子宮切除術。隨著腹腔鏡技術的普及和成熟,腹腔鏡子宮切除術以其微創(chuàng)、腹壁無瘢痕、恢復快等優(yōu)勢已在臨床普遍開展。2011 -06—2014 -06,我們對36例需行子宮全切術的子宮良性病變行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全切術,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36例患者,年齡45~72 歲。所有患者術前經(jīng)婦科和超聲檢查了解子宮大小、活動度及雙側(cè)附件情況。經(jīng)宮頸刮片、陰道鏡、診刮確診為子宮肌瘤22例、功能性子宮出血8例、子宮腺肌癥3例、宮頸上皮內(nèi)瘤樣變CINⅡ級3例。均符合子宮全切術的適應證。無其他并存疾病。
1.2 治療方法 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常規(guī)消毒鋪巾。臍下做戳口建立CO2氣腹,置入腹腔鏡探查盆腔明確診斷。在右下腹麥氏點、左下腹及恥骨上分別穿刺置入10 mm、5 mm、5 mm trocar。切斷兩側(cè)圓韌帶、卵巢和輸卵管固有韌帶。分離闊韌帶前后葉和膀胱子宮反折處的腹膜,下推膀胱及宮旁疏松結蹄組織,顯露并處理子宮動靜脈,仔細止血。轉(zhuǎn)陰式手術,用電刀沿膀胱橫溝下5 mm 環(huán)形切開陰道黏膜至宮頸筋膜。緊靠宮頸處理子宮骶主韌帶和膀胱宮頸韌帶,切除子宮。檢查兩側(cè)附件無異常、創(chuàng)面無出血后,關閉腹膜。
本組36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無中轉(zhuǎn)開腹病例。手術時間平均(110.5 ±10. 2)min,平均出血量(105 ±8. 2)mL,平均住院時間(4.5 ±1.2)d。未發(fā)生腸道及泌尿系統(tǒng)損傷等并發(fā)癥。術后隨訪3個月,患者健康狀況良好,均恢復正常工作和生活。
傳統(tǒng)開腹子宮切除術雖然具有良好的手術視野、操作方便以及適應證范圍廣等優(yōu)點。但術后切口疼痛較劇烈,腹壁切口瘢痕明顯而且因術中對盆(腹)腔干擾較大,術后容易引起盆(腹)內(nèi)臟器或組織的粘連,甚至發(fā)生粘連性腸梗阻。陰式子宮切除術是通過陰道處理骶韌帶及子宮血管,取出子宮。對盆(腹)腔干擾較小,腹壁無切口瘢痕,手術時間短,損傷小、恢復快,術后疼痛輕,住院時間短,尤其適用于肥胖、高血壓及糖尿病等不能耐受開腹手術的患者[2]。但陰式子宮切除術的手術視野較差、操作不方便,術中可發(fā)生直腸、膀胱以及輸尿管損傷,故對術者的手術熟練程度要求較高。對于有嚴重盆(腹)腔粘連、宮頸及闊韌帶肌瘤、并存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及子宮惡性腫瘤等,均不適宜陰式子宮切除術,適應證受到一定限制。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借助腔鏡系統(tǒng)在清晰顯露(放大)手術野的同時,借助電切和電凝手段處理子宮的韌帶和血管,具有出血量少、排氣及住院時間短,恢復快,腹壁切口瘢痕小而隱蔽,對卵巢功能影響較小以及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低等優(yōu)勢,目前已成為治療子宮良性疾病的首選手術方式[3]。
在腹腔鏡輔助下進行陰式子宮全切術,融合了開腹、陰式和腹腔鏡子宮切除術的優(yōu)點。術中在高清晰攝像頭的幫助下,患者的盆(腹)臟器情況及手術過程可清晰反映到顯示屏上,為術者在直視下進行觀察、手法和器械分離粘連、處理子宮骶主韌帶和膀胱宮頸韌帶等操作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有效預防直腸、膀胱以及輸尿管損傷。本組結果也顯示,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全切術的術中血量小,手術并發(fā)癥少,安全性高、手術時間短,創(chuàng)口較小的優(yōu)勢,效果滿意,值得在臨床中進行推廣使用。
[1]唐小麗,鄭立紅,彭翠紅.185例非脫垂陰式子宮切除術臨床分析[J].西部醫(yī)學,2011,23(8):1 528.
[2]蔡梅梅.經(jīng)陰道切除術在非脫垂子宮中的應用對比[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34):5 613 -5 615.
[3]楊寧. 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的臨床觀察[J]. 河北醫(yī)學,2012,18(12):1 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