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梅,榮婷婷,左瑞紅
(大慶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黑龍江大慶163712)
淺析幼兒道德品質在幼兒園游戲活動中的滲透
張冬梅,榮婷婷,左瑞紅
(大慶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黑龍江大慶163712)
如何解決幼兒園游戲過程中存在的幼兒道德品質的問題,通過在游戲過程中幼兒所表現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等特點,教師在游戲活動準備中,游戲活動過程中,游戲活動結束后的表現,提出有效解決對策,從而提高幼兒的道德品質,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幼兒;游戲活動;道德品質
當代社會,在重視幼兒智育培養(yǎng)的同時,更加注重幼兒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幼兒道德品質如何培養(yǎng)是我們需要探討的重要問題。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之一,陳鶴琴先生提出:“游戲是兒童的生命,兒童好游戲乃是天然的。幼稚園教育,即根據游戲本能。中小學校亦以游戲為施教之良器?!保?]兒童在游戲中可以盡情地歡樂,盡情地玩耍,在游戲中所表現的行為也是最真實的。幼兒的道德品質大部分在游戲中表現的淋漓盡致,因為游戲是幼兒極其向往的課程模式,所以在游戲中提高幼兒的道德品質會相對順利。只有在游戲中不斷刺激幼兒,使幼兒的思想得到升華,才能做到在游戲中提高幼兒的道德品質,因此在幼兒園游戲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道德品質勢在必行。
(一)兒童的道德認知在游戲的過程中打下良好的基礎
兒童的道德知識膚淺,不能領會道德的內涵,不懂得道德尺度,不理解道德底線。但是我們可以利用游戲活動來滲透道德認知,因為在游戲活動中兒童心情愉悅,能夠開心快樂地接受,這也是領悟知識的開始。皮亞杰曾提出:“在認知活動中發(fā)展了游戲,在游戲過程中反而也加強了兒童的認知活動?!庇變涸谟螒虻倪^程中產生了想象,培養(yǎng)了思維。比如通過角色游戲幼兒扮演角色媽媽,體驗做媽媽的辛苦,并學會與同伴一同合作,培養(yǎng)合作能力,當然游戲的過程中也會產生沖突,此時需要教師在沖突中灌輸給幼兒正確的道德認知,為幼兒以后道德品質的發(fā)展打好基礎。
(二)兒童的道德情感在游戲中得到升華
兒童的情感已經有一定的發(fā)展,幼兒的情緒情感會在日常生活中,以及語言中有所體現。然而道德情感的定義在兒童的頭腦里還沒有清晰的概念,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在游戲中培養(yǎng)幼兒愛祖國,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等良好的道德情感,養(yǎng)成懂得關心他人,不自私,懂得謙讓等良好的道德習慣,增強幼兒道德情感的養(yǎng)成意識。
(三)兒童的道德意志在游戲中得到充分鍛煉
道德意志通過游戲可以得到鍛煉,例如在體育游戲中,幼兒通過合作分組完成幼兒的長跑接力比賽。在游戲中每一組的小朋友必須堅持不懈,即使再累也要堅持跑完,然后傳給另外同一組的小朋友,因為他們是一個團體,要懂得團結的力量、合作精神,堅持不懈,勇敢地完成自己的任務將接力棒傳給同伴。在游戲中必然有的小朋友會堅持不下來半途而廢,但是教師要在此時走進游戲對小朋友進行鼓勵,陪小朋友一同完成任務。在游戲完成時教師對幼兒堅持不懈的精神給予表揚,得到了大家以及成人的贊揚從而培養(yǎng)幼兒的道德品質,并在游戲中鍛煉了幼兒的道德意志。
(四)兒童的道德行為在游戲中有充分的展示和表現
現如今幼兒道德品質的發(fā)展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幼兒園游戲活動中,除了存在幼兒道德品質表現相同特征之外,還具有自己不同于其他兒童的特征,這種獨特的特征是由于幼兒心理發(fā)展的特殊性以及幼兒教育的特殊性所決定和表現出來的,兒童的道德行為需要在游戲中有所表現有所展示,這樣教師可以通過幼兒所表現的道德行為進行教育。例如在結構游戲中不同的幼兒存在個別差異性,會選擇不同的玩具,但有的幼兒卻因為游戲而爭搶,誰也不讓誰,最后導致動手打架,此時需要教師針對幼兒不正確的道德行為進行妥善處理,教會孩子應該怎么做。因而教師要善于發(fā)現游戲活動中幼兒不正確的道德行為,并給予及時糾正。
(一)道德品質的內涵
道德品質是一個人依據一定的道德行為準則在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某些穩(wěn)定的特征,是一個人人品的評分標準,一個人一旦沒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公民。大樹,需要有足夠堅固的根來托起參天大樹的重量。幼兒就像是一顆等待修剪的小樹,幼兒的道德品質就是這棵小樹的根,如果根沒有打好基礎,那么小樹就會長到一定程度變歪,甚至不再生長。
(二)幼兒園游戲的定義
本文引用劉焱老師在《兒童游戲通論》中對幼兒園游戲活動的定義,即:幼兒園游戲是指成人通過對幼兒游戲環(huán)境的預先設計與結構,來引起他們所期望的幼兒與物質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一定的方式方法以實現一定的教育目標。[2]
(一)游戲過程中幼兒道德認知存在的問題
皮亞杰認為兒童的道德認知發(fā)展經歷了由他律到自律的過程。由于幼兒年齡較小,知識水平尚淺,所以需要成人的幫助和講解。自律階段的兒童具有自我中心性,此時的幼兒只有在成人的幫助下才能做出正確的道德行為。有些幼兒不會運用禮貌用語,游戲中隨意推搡其他小朋友,不按照游戲規(guī)則做游戲,不懂得分享和協商。例如大班《袋鼠媽媽》游戲過程中小朋友都模仿袋鼠媽媽的樣子蹦來蹦去,在孩子蹦跳的過程中,不小心就有互相撞倒的情況出現,這時我們觀察發(fā)現只有小部分的孩子能夠停下來扶起撞倒的孩子,大部分孩子還在自顧自地玩游戲,孩子只是把注意力放在游戲上,而忽略了撞倒別人應該扶起對方說對不起,孩子道德意識的培養(yǎng)需要成人的幫助和灌輸。
(二)在游戲過程中幼兒道德情感的表現
現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在家里沒有玩伴,那么幼兒園的游戲活動為幼兒提供了與同伴自由交流的機會,這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3]由于現代社會父母過分溺愛,大部分幼兒不懂得分享和關心,因此在游戲中往往表現出道德情感的缺乏,不懂得關心他人,不會和他人合作、出現矛盾分歧時不顧及他人的感受,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如在娃娃家角色游戲中,幾個幼兒都想扮演爸爸而引起爭執(zhí),中班游戲活動《生日聚會》,此游戲的主要目標是要讓小朋友學會分享,并且在分享食物的過程中不爭搶不打鬧,可是我們觀察發(fā)現,開始的時候大部分孩子能夠聽從主人的要求來分配食物,可是隨著游戲的進行,大部分孩子開始自己動手拿食物,甚至出現爭搶的畫面。
(三)游戲過程中幼兒道德意志的缺失
幼兒喜愛游戲,離不開游戲,游戲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的需要,游戲中幼兒有更為充分的自由。[4]如今一個孩子六個成人照顧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普遍現象,孩子就是天,說什么就做什么,成人的寵愛也釀就了幼兒遇到困難就退縮,缺乏堅持性的不良習慣。例如中班表演游戲《小兔逃家》一個小朋友扮演兔媽媽,其他小朋友扮演小白兔,游戲需要兔媽媽去尋找藏起來的小白兔,游戲中我們發(fā)現,整個游戲換了幾個兔媽媽,原因是扮演兔媽媽的幾個小朋友由于找不到小白兔都中途放棄了,不愿意繼續(xù)尋找小白兔了。
(四)在游戲過程中幼兒道德行為的體現
道德行為是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具體體現,但是我們在游戲中發(fā)現有的幼兒不顧及別人的感受,以自我為中心,表現出不恰當的行為。如在游戲中和同伴爭搶玩具、亂發(fā)脾氣、打人、扔東西等。如在大班游戲活動《猜燈謎》中,老師把小朋友分組進行游戲,目的是讓大家通過協商、合作的方法來完成游戲,可是在游戲中有的小朋友不認真思考,有的小朋友嘲笑他人,甚至還有的小朋友由于協商未果而大打出手。當然我們說這種現象在幼兒園中不是普遍存在的,但是我們成人也應該注意幼兒在游戲中的行為表現,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一)游戲活動準備中教師應簡單滲透道德知識
在游戲活動準備中滲透道德知識,為游戲的有序進行做好鋪墊。幼兒教師是幼兒游戲活動的觀察者、組織者、指導者和評價者。[5]幼兒教師是接觸幼兒的一線教育者,發(fā)現幼兒身上的問題,觀察幼兒的一舉一動是幼兒教師的職責。幼兒教師可以作為一名創(chuàng)造者,發(fā)現兒童道德品質的問題,并想出方案解決問題。創(chuàng)造合理的游戲,在游戲中滲透良好的道德品質,為幼兒一生的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教師要根據幼兒的關鍵期、敏感期設計游戲種類,游戲內容,觀察幼兒的行為習慣,道德品質的表現以及存在的問題。教師參與游戲、及時在游戲活動中滲透道德品質知識,從而加強幼兒道德認知。
(二)游戲活動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發(fā)現幼兒道德品質問題并耐心教導
游戲過程中,教師要認真觀察幼兒的表現,對待幼兒不良表現及行為及時制止。例如幾個幼兒因為一個角色爭論不休的時候,這時就需要教師的調節(jié)和幫助。小班的幼兒,教師可以以游戲中的角色身份介入,大班的幼兒教師提示幼兒自己協商解決,或者由教師提出個意見供大家參考。這種游戲中糾紛的解決對幼兒以后處理人際關系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也能培養(yǎng)幼兒認真、堅持、克服困難、遵守規(guī)則等良好的道德品質。例如在角色游戲中,扮演警察的幼兒發(fā)現小偷來了也置之不理,扮演醫(yī)生的幼兒把病人扔在一邊自己去玩玩具,這些在游戲中幼兒的表現都需要教師耐心地觀察和指導,教師應該讓幼兒了解各自的角色職責,教會幼兒人民警察是如何不顧個人安危和壞人做斗爭最后保護了人民財產的安全;醫(yī)生是如何克服困難最終醫(yī)治好病人等等。通過娃娃家、醫(yī)院、超市、警察等游戲讓幼兒進一步感受、理解和體驗不同角色的職責和責任。在體育游戲中教師幫助幼兒鍛煉勇敢、堅毅、合作等良好的個性品質,讓幼兒在游戲中學會互相商量、探討共同解決問題。因為幼兒喜歡游戲,所以游戲活動是培養(yǎng)幼兒道德品質重要的途徑之一。
(三)游戲活動結束后教師總結幼兒的道德行為,并做出合理的批評與表揚
教師在游戲中發(fā)現問題,并在游戲后及時進行總結與教育,批評與表揚,有助于幼兒形成潛意識印象,培養(yǎng)幼兒的道德情感,加強幼兒的道德意識,提高幼兒的道德品質。作為幼兒教師,站在幼兒教育事業(yè)的第一線,要及時發(fā)現問題,積極思考問題,主動進行反思教育。游戲活動結束后,教師總結幼兒的道德行為,對幼兒在游戲中出現的道德問題逐一進行評價,加強幼兒的道德意識,對今后的游戲順利地進行,幼兒自身的道德發(fā)展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1]陳鶴琴.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12.
[2]劉焱.兒童游戲通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邱學青.學前兒童游戲[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4]李淑賢,姚偉.幼兒游戲理論與指導[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5]陳幗眉.幼兒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焦玉奎]
Study on the Preschool Children’s Moral Qualities Shown in Games
ZHANG Dong-mei,RONG Ting-ting,ZUO Rui-hong
(College of Education,Daqing Normal University,Daqing,Heilongjiang 163712,China)
This study tries to find out the solution to the early children’smoral problems shown in games. By analyzing moral cognition,moral affection,moral aspiration,and moral behavior shown in preschool children’s games,the teachers are able to propos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irmoral qualities and promote thei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before,during and after their games.
preschool children;games;moral qualities
張冬梅(1982-),女,黑龍江大慶人,大慶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講師,從事幼兒園課程論研究。
大慶師范學院青年基金項目(09SQ16)階段性研究成果。
G611
A
2095-0063(2014)01-0143-03
2013-08-20
DOI 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4.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