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繁,姚 婷
(青島工學院 外語學院, 山東 青島266300)
淺析元認知策略在民辦高校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運用
王 繁,姚 婷
(青島工學院 外語學院, 山東 青島266300)
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是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理解水平.基于對元認知策略在民辦高校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運用的實踐表明,元認知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學生的英語聽力理解能力,也是教師改進教學方法的一種嘗試.
聽力理解;元認知策略;大學英語;聽力教學
聽力理解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包含著對聽入的語言信息的解碼和重構.大學英語聽力也是如此.Peterson把聽力理解分成“自上而下”(top-down listening process)和“自下而上”(bottom-up listening process)兩種聽力處理模式.而這這兩種模式相互作用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在聽力理解中所進行的一系列的辨音、辨義和意義重構的過程.學生有意識的對聽力理解過程加以監(jiān)控和調(diào)節(jié)的過程,就是一個元認知過程.Vann Abraham在1990年的研究中指出,在聽力理解中運用元認知策略有助于提高聽力理解能力.O’Malley和Chamot在他們所做的認知理論和二語學習策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CALLA(Cognitive Academic Language Learning Approach)學習法,是一種幫助已掌握一定的英語社會交際技能而英語水平未達標的學習者提高英語水平(包括聽力水平)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法將培訓學習策略、話題內(nèi)容和語言能力發(fā)展活動融合在一起,其目的是通過對學生的元認知策略培訓來提高學生的各種語言技能,包括本文強調(diào)的聽力技能.
青島工學院是一所民辦高校,通過對本院學生的調(diào)查問卷發(fā)現(xiàn),90%的學生缺乏自覺確立學習目標、監(jiān)控和評估學習的經(jīng)歷.在聽力方面,大部分學生有提高英語聽力能力的動機,但沒有明確的目標和學習計劃,也不知道如何著手,甚至認為聽力考試全憑感覺,靠蒙和猜,碰運氣,認為聽力考試無法把握.把元認知策略應用到聽力教學中,不僅可以改變以往聽力課堂上教師播放錄音材料——學生聽——提問——反復聽——核對答案的教學模式,而且可以增加英語聽力學習的趣味性,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3.1 研究對象分析
進行研究對象分析的目的是了解本次研究的對象——青島工學院大學生的學習準備情況及風格,為本次課程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和組織以及教學活動設計等提供依據(jù).這種分析在整個教學設計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其結果能夠影響教學的其他環(huán)節(jié).分析包括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和語言能力兩個方面.應用這種分析方法,通過對學生的訪談、問卷調(diào)查、測試和觀察等方式發(fā)現(xiàn),青島工學院2012級大一上學期的二級學生的英語水平處于中等偏下,雖有強烈提高英語水平的動機,但是很多學生對英語持一般或厭惡的態(tài)度,學習英語只是為了通過考試,只有少數(shù)學生非常喜歡英語.同時,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隨生源區(qū)域而有差異.比如來自新疆地區(qū)的學生聽力偏差.這種分析為本次研究提供了教材選擇依據(jù)和教學活動設計依據(jù).
3.2 教材的選擇
作為學習輸入的重要信息源的教材,對教學的成功與否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新通用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2》采用了多技能交際大綱的編寫原則,融語言知識、技能與視、聽、說為一體,并輔以先進的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手段,以任務為驅動,通過多樣化的練習形式幫助學生進行知識構建,使所練內(nèi)容與視聽內(nèi)容緊密聯(lián)系,視、聽、說有機融為一體,能更加有效地操練語言輸出技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應用能力.形式新穎,循序漸進本教材版面設計生動新穎,圖文并茂.各單元的選材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同時融時代性、趣味性和實用性為一體,所以教師把這本書作為第一學期的英語聽力教材.
3.3 教學設計
《新通用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2》共有10個單元,每個單元分為三部分:Communication Skills,Topic-related Listening and Speaking和Topic-related Watching and Speaking.每個單元都有個主題.現(xiàn)在以第二單元Movies and Entertainment為例,實踐元認知策略在聽力教學中的應用.
3.3.1 策略介紹
教師在這一過程直接介紹自己做聽力時所用的策略,根據(jù)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詳細描述自己一步一步解決問題的過程以及每一步中所采用的策略,并把所運用的策略寫在黑板上.例如,運用聽前策略根據(jù)題目做出預測,并聯(lián)系先前的知識;運用聽中監(jiān)控策略,有選擇性地注意題目和關鍵詞,并根據(jù)上下文判斷答案,隨時作出修正;運用聽后評價策略,檢查自己所運用的策略是否有效.
3.3.2 聽前策略
在聽力進行之前,教師需要把握學生對即將進行的教學內(nèi)容的熟悉程度,哪些內(nèi)容是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哪些是學生可能掌握的,哪些難點和知識點需要現(xiàn)行講解.在講解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原有的知識背景.同時,學生應用規(guī)劃策略,通過預覽了解到以下內(nèi)容:本單元聽力任務的目的涉及到對電影題材的理解以及對奧斯卡獎的掌握.聽力的主要考察題型是填空和回答問題,對聽力中的細節(jié)要求很高,同時也考察對聽力材料大意的理解能力.教師考慮到學生經(jīng)常看電影,也比較熟悉電影的題材,但是可能不知道如何用英語表達這些題材,于是把comedy,thriller,action,horror等單詞寫到黑板上,讓學生來對應中文.另外,以小組討論的方式,要求學生用英語談論My favorite movie這個話題 ,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電影和娛樂到這個話題上.對這個話題進行相關的聯(lián)想和回憶,以便為聽力做好準備.引導學生通過題目的設計來預測聽力的內(nèi)容.
3.3.3 聽中策略
學生在聽力過程中運用監(jiān)控策略進行答題.教師在每道題目之間留15秒的時間,學生仔細閱讀,寫出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時時根據(jù)上下文進行自我修正,根據(jù)時態(tài)、詞性、單復數(shù)、主謂一致等判斷詞形,聽錄音完成聽力任務.例如,在填空題After three-quarters of a century of recognizing excellence in cinema achievement中,答案three-quarters學生可能不會一下子寫出來,這里既要聯(lián)想到分數(shù)的表達,one-third,two-thirds,又要想到quarter的意思.第二個空的答案是excellence,學生更多的是對excellent比較熟悉,這里要聯(lián)想到它的名詞形式.
3.3.4 聽后評價策略
學生在聽力結束后進行自我評價和總結.學生先進行小組討論,一是對自己在聽力前對聽力內(nèi)容的預測進行驗證,看是否預測的貼切;二是根據(jù)老師給出的聽力參考答案對自己的聽力結果進行評價和總結.然后,學生對自己聽力策略的運用進行小結.同時,教師從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所培訓的元認知策略和聽力結果進行小結.
3.3.5 策略的鞏固
在策略鞏固階段,教師布置給學生一些與本節(jié)課內(nèi)容相關的課外聽力材料,幫助學生吸收新知識,并且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的聽力策略.在此階段,學生要決定自己認為最有效的聽力策略,在練習中不斷調(diào)整.此外,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合理安排自主練習聽力的時間,利用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從而達到提高聽力理解水平的目的.
在本教學實驗中,以元認知策略為基礎,嘗試將元認知策略應用到民辦高校大學非英語專業(yè)的聽力教學中,本實驗抽取4個班,兩個為實驗班,兩個為對照班.實驗班的教師采用元認知策略教學模式,對照班采用傳統(tǒng)的聽力教學方法,不作任何元認知策略的介紹.結合調(diào)查問卷、訪談和測試等手段,通過為期12周的教學實驗,得出結果如下:(1)實驗班與對照班的期末考試平均成績存在一些差異,實驗班的成績分別是70.25分和68.61分;對照班的成績分別是64.84分和64.58分;(2)實驗班對聽力的興趣有所提高,課堂氛圍明顯活躍;(3)實驗班的學生課下自主學習能力有所增強.
從教學實驗結果來看,教師認為元認知策略在聽力教學中的運用是一個較新的教學模式,能夠幫助民辦高校的學生提高英語聽力水平,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課下自主學習能力,它的可行性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驗證.但在教學過程中,元認知策略的教學設計部分也有耗時長的缺點,而且聽力課時有限,每周只有2課時(90分鐘),僅靠課堂上的聽力訓練不能保證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聽力技能和水平,而且學生課下自主學習的時間和強度無法把握,這些給研究帶來一地障礙.本研究旨在為民辦高校的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提供另種較為可行的授課模式,只是元認知策略所做的一個教學嘗試,因此需要在英語教學實踐中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和改進.
〔1〕Chamot A.U.&O’Malley J.M.(1987).The Cognitive Academ ic Language Lear Approach:A bridge to the mainstream.TESOL Quarterly.21:2.
〔2〕Chamot,A.U.&O’Malley,J.M.(1994).The CALLA handbook:How to implement Cognitive Academ ic Language Learning Approach.MA:Addison-Wesley.
〔3〕PETERSON P.W.A Synthesis ofMethods for Interactive Listening in M.Celce-Murcia(ed.)[J]. 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Foreign Language. Boston:Heinle andHeinle,1991:106-122.
〔4〕李丹.論元認知策略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運用[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6).
〔5〕劉潤清.論大學英語教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6〕潘亞玲.外語學習策略與方法.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6.
〔7〕徐平.CALLA模式在大學專業(y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2006.
〔8〕楊堅定.聽力教學中元認知策略培訓[J].外語教學,2003(4):38-41.
〔9〕張德玉,楊紅.新通用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2》,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G642
A
1673-260X(2014)07-0227-02
青島工學院2012年校長基金資助項目(2012JY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