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俠
(長春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吉林長春130031)
在當今中國,英語語言學習已經不是一種時尚,而是成為適應21世紀國際社會發(fā)展的復合型多元化人才所必須掌握的一門技能。要真正掌握這門語言,學習者就不能只停留在應試教育的分數層面上,而應該全方位地發(fā)展英語語言學習中的聽、說、讀、寫、譯的綜合技能。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高質量的人才,激活課堂的學習氛圍,教育界也在不斷嘗試適應新時期、新時代的教育方式,翻轉課堂便為其中之一。
翻轉課堂這一教學理念是在21世紀提出的最新教學理論,其英文表達為Flipping Classroom,也常常被譯為“顛倒課堂”、“顛倒教室”、“翻轉教學”、“翻轉學習”等。2007年,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園高中的兩位化學老師喬納森·伯格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 Sams)最先倡導并嘗試了此種教學方法。他們使用錄屏軟件錄制Power 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講課聲音,并將視頻上傳到網絡,以此幫助缺席的學生補課[1]。2011年,薩爾曼·罕和他的可罕學院將這種教學方式進行推廣,受到了全球社會的認可。所謂翻轉課堂,就是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中,課程教師提供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資源,學生在上課前完成對教學視頻等學習資源的觀看和學習,師生在課堂上一起完成作業(yè)答疑、協(xié)作探究和互動交流等活動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2]。這種教學模式的基本教學流程是:首先,教師布置學生課前觀看視頻教學材料;其次,學生在掌握既有知識的基礎上做習題;然后,學生回到課堂,在教師的指導下與學習伙伴展開對知識的探究;最后,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和反思。
英語寫作過程是一個循環(huán)復雜的心理認知過程、思維創(chuàng)造過程和社會交互過程,它實質上是學生認知結構的建構和完善的過程[3]。由于此技能的難度特點,大多數中國大學生在英語寫作中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寫作焦慮。寫作焦慮指學習者在寫作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特有的焦慮行為。寫作焦慮是一種妨礙性焦慮,即焦慮水平越高,作文質量及成績越差[4]。對于學生寫作焦慮的產生原因,筆者在《建構理論視域下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改革》一文[6]中有所探討,此不贅述。學生在英語寫作學習中存在著諸多的學習劣勢,因此他們在寫作習練的過程中就會自然生發(fā)出焦慮的情感因素,最終呈現(xiàn)出來的寫作篇章就難以令人滿意。
我國大學英語課程設置中并沒有專門的寫作課程,這也導致了學生對培養(yǎng)寫作技能的忽視。另外,教師通常只是把寫作訓練當成授課任務的環(huán)節(jié)之一,雖然布置了作文題目的寫作,但對學生的習作成果不能做到及時批閱和反饋,久而久之,學生也就喪失了寫作的熱情。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作用下,大學生習慣于課堂上“一人講眾人聽,一人寫眾人記”的學習范式,從而導致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和嘗試解決問題的鉆研精神。學習是人類適應社會發(fā)展變化的重要手段、方式和途徑。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不論是從學習的時間、空間,還是學習工具、內容、方法等來看,傳統(tǒng)的學習文化正在發(fā)生巨大的變化[7]。教育工作者也應該在科技和觀念的發(fā)展下,改良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尋求能夠迎合21世紀高科技、信息化要求的新一代的教學方式。
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應用的優(yōu)勢體現(xiàn)如下:其一,提高教學效率,優(yōu)化教學效果。學生英語寫作技能的提高離不開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吸收,然而理論知識的學習是一個漸進并需要大量時間思考的過程,教師囿于學時的限制,在實際授課過程中不可能花費大量的時間對寫作理論進行反復、無限度的講解。缺失了理論的指導,學生在寫作時常常出現(xiàn)本應避免的寫作誤區(qū)。應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學生就可以通過反復觀看教學視頻的方式,深化對知識的感悟程度。
其二,活躍課堂氛圍,增添學習樂趣。通過翻轉課堂的新型教學手段的應用,學生真正能夠利用集體學習的環(huán)境資源,展開互動性的交流、探討、合作。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林格倫(H.C.Lindgren)認為,學習是學生與教師以及學生與學生的共同活動,學習活動的目的不僅是掌握知識與技能,而且是形成合作的交往關系[8]。積極的課堂參與使學生擺脫了對英語寫作學習慣有的負面厭學情緒,意識到學習的快樂和收獲知識果實的充實,體味到學習帶給自己的自信和成功。
其三,傳遞科技力量,激發(fā)學習動力?!督逃畔⒒臧l(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要以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為先導,以優(yōu)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為核心[9]?;ヂ?lián)網的應用使現(xiàn)代社會的生活方式發(fā)生著快速的變化,新技術不斷應用在翻轉課堂之中。學生從中會產生危機意識,認識到任何知識的學習,包括英語寫作技能的習得,都是他們今后在這個異彩紛呈的世界中獲取成功的手段,從而堅定克服學習困難的決心。
其四,貫徹差異教學,尊重個體發(fā)展。翻轉課堂的實施,使教師從課堂大量知識點的反復講解中解脫出來,課堂教學的落腳點從關注教師是否講到了知識點轉移到關注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點[10]。教師口語在寫作教學中著重針對個體的學習差異,給予單獨的指導。已經獲得知識習得能力的學生可以參與到與同學的學習探討活動之中,幫助小組內的同學明晰問題;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開展與學生之間的一對一或是一對多的教學,充分關注每位學生的知識接收狀況,不僅可以展示對所輔導個體或群體的情感關愛,而且不用擔心課堂紀律的失控。
布魯納(J·S·Bruner)認為,教學過程要以學生為中心,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給予指導[11]。翻轉課堂正是這種教育理念的體現(xiàn)。針對國內外開展翻轉教學實驗的大多是理科類課程[12]這一事實,結合“外語是學會的,而不是教會的”的學習方法,探討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寫作課程中的應用方式是引發(fā)教育工作者極大興趣的關注點。
翻轉課堂是一個構建深度知識的課堂,需要學生的高度參與,學生是這個課堂的主角[13]。因此教師可以借助翻轉課堂四個維度的特征(即學生主導式學習方法、與眾不同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可能遇到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14]展開英語寫作的創(chuàng)新性教學活動。課堂活動通常包括解答學生疑問、重釋難點、練習鞏固、課堂討論、探究實驗等,教師需要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課堂內容[12]。
具體來說,教師應該在課前與課后劃分好知識學習的分工與漸進。第一,在課前可以錄制15分鐘左右的視頻教學材料(或直接利用教材所統(tǒng)一配備的光碟資料),一是針對寫作課程理論知識的講解;二是針對模板句式、范文的點評;三是提供學生可記憶的詞匯庫。讓學生對課上所要深入接觸的寫作知識點有詳盡的接觸和準備。
第二,在課堂上可以根據教學進度的要求安排不同的活動內容。大體上的內容可有:(1)討論。此方式除了對課前學習任務所接觸到的難點知識的解疑之外,通常還適用于積累學生對寫作題目的觀點、看法和見解。這是因為某些寫作題目對學生而言比較疏遠、抽象,如“如何解決大城市的住房問題”,學生無法形成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態(tài)度,在寫作中自然無話可說。通過同學之間的討論交流,學生的思維和視野就會受到啟發(fā)和拓展,從而掌握了寫作的核心材料。此方式可以具體分為小組討論后拿出看法,或是全班同學參與討論、各抒己見。(2)習練。掌握理論知識的目的是服務于實踐,學生能把所習得的寫作理論應用到具體篇章之中才說明學生真正把握了寫作的規(guī)律和架構,因此,習練是檢驗學生知識和技能掌握的一個尺碼。在翻轉課堂之中,通常作為作業(yè)布置的篇章寫作可以放到課堂中來完成,教師邊審閱學生所寫的樣文邊給予適當的指導,解決了現(xiàn)實教學中一對一的批閱難度,也給予了每位學生勞動成果的尊重,更體現(xiàn)了師生之間教學與學習的互動。(3)成果展示。課程的講授不僅要達到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還要設定具體的情感目標。因此,在成果展示階段,教師可以讓部分學生宣讀自己的習作成果,一是讓宣讀的同學感受到老師和同學對其智慧的認可,從而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二是讓傾聽的同學感受到與他人分享成功的快樂和有所鞭策的悸動。
第三,針對課前、課堂學生所反復習練的知識與技能,教師在課后布置鞏固性和拓展性的閱讀和實踐。當學生沒有過大的難度從事學習任務時,他們就會形成自主、自覺的學習習慣。因此,有了課前和課堂的良好學習效果的鋪墊,教師不用把課后的延展當成作業(yè)來布置,這已經成為學生學習興趣的自發(fā)要求,教師自然也就無需擔心學生完成的效果。
文無定法。實際的課堂教學也不可能具有固定不變的形式。為了能夠真正駕馭翻轉課堂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任課教師既要有扎實的本學科知識、廣博的跨學科知識儲備,又要有敏銳的思維能力[16]。
翻轉課堂在我國的教育實踐中還處于摸索階段,還有很多難以破解的難題導致目前翻轉課堂不能得以全面應用,如:實現(xiàn)翻轉課堂的數字技術、學習資源不能免費;教師的教育觀念和多媒體技術應用的水平亟待改善;中國的傳統(tǒng)大班額授課環(huán)境不利于開創(chuàng)此種教學途徑等,尤其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現(xiàn)主要集中在中小學教育教學中,在大學教育教學中還未出現(xiàn)。但“實踐出真知”,只有通過不懈的嘗試,教育專家才能探索和開發(fā)出更加有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教學方法。
[1]朱偉麗.基于翻轉課堂的文檢課教學設計[J].圖書館雜志,2013(4):87.
[2]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huán)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3]周志浩.英語專業(yè)寫作教學與建構主義[J].氣象教育與科技,2007(2):21.
[4]高俊虹.翻轉課堂降低遠程學習者英語寫作焦慮的應用研究[J].外國教育技術,2013(6):93.
[5]汪福祥.英語寫作技巧新編[M].北京:外文出版社,1997:178.
[6]王春俠,范立彬.建構理論視域下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改革[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3(2):81.
[7]應筱艷,吳星陽.信息技術助力英語“翻轉課堂”[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10):28.
[8]Lindgren,C.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 the Classroom[M].New York:Wiley,1956.
[9]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 年)[EB/OL](2012-03-01)[2014-04-13]http://www.docin.com/p-465140285.html.
[10]金陵.“翻轉課堂”翻轉了什么[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9):18.
[11]劉潤清.論大學英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154.
[12]張紅艷,龍榮培.試析翻轉課堂在國內本土化實踐過程中的挑戰(zhàn)[J].文教資料,2013(14):159,158.
[13]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46-51.
[14]余晨麗.翻轉課堂:信息時代的必然趨勢[J].現(xiàn)代教學,2013(9):73-74.
[15]王長江,李衛(wèi)東.“顛倒的教室”:美國教育新景象[J].上海教育科研,2012(8):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