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知武
(大連理工大學 城市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0)
應用型日語口譯人才培養(yǎng)的探索與實踐
陳知武
(大連理工大學 城市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0)
本文從口譯能力的構成要素及其培養(yǎng)策略、口譯課堂教學策略兩方面著手,探索如何提高日語口譯課堂的教學質量,培養(yǎng)符合時代需求的日語口譯人才。
口譯能力;構成要素;培養(yǎng)策略;教學策略
目前,我國高校日語專業(yè)高年級課程都設有口譯這一科目。高校日語專業(yè)的學生絕大多數沒有學習日語的基礎,加之口譯課涉及內容廣泛,這就加大了口譯教學的難度??谧g教學時常出現課堂氣氛沉悶的現象,學生感到教學內容枯燥無味,無法積極主動地學習。廣大日語教育工作者應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經驗,以改變這種狀況。
(一)知識儲備
口譯時譯者幾乎沒有時間思考,在說話人說完之后就必須進行翻譯。所以,譯者一定要熟練掌握不同領域的常用詞匯和不同場合下的固定表達。這部分訓練內容相對枯燥,但每堂課都要抽出一定的時間進行操練。最好分門別類地對詞匯進行歸納、總結,這有利于學生快速提高詞匯量,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定場合下的固定表達的練習相對容易,因為目前的口譯書籍中都詳細、具體地總結、歸納了此部分內容,只要讓學生反復練習、熟練掌握即可。詞匯和固定表達的練習相對枯燥,授課時一定要注意掌控時間,一般控制在二三十分鐘左右。應靈活地運用教學方式,盡量與學生進行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聽解能力
日語語速比較快,在口譯初級階段,絕大多數學生聽語速較快的新聞時會感到非常吃力。而口譯要求學生必須具有突出的聽說能力,否則很難勝任。如果聽不懂對方說的是什么,無論表達能力多么優(yōu)秀,也無濟于事。聽力練習可以從日語N1聽解練習開始,待學生適應日語N1的語速后,可以進入新聞聽解的練習。
日語新聞不僅語速快,而且涉及范圍廣泛,包括政治、經濟、體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內容,所以對學生詞匯量的要求較高。因此,口譯課要抽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操練詞匯和固定表達的練習。
學生在練習聽力時常常會走入一個誤區(qū),即認為要聽懂說活人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單詞,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實際上我們在與周圍人用漢語進行交流時,如果用心觀察,就會發(fā)現我們并沒有百分之百地聽清對方所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語,但這并沒有影響彼此間的交流,原因在于我們聽懂了最關鍵、最重要的信息。聽力練習也是如此,一定要讓學生轉變觀念,聽懂關鍵、重要的內容。
(三)筆錄能力
口譯時,說話人興起時,往往會忘記譯者的存在,講話的時間比較長、內容比較多,這時做筆錄是十分必要的。筆錄并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則和方法,只要能夠幫助譯者翻譯即可。做筆錄最忌諱的是看不懂自己做的筆錄。為了避免此問題的出現,需要進行大量的筆錄練習,在練習中形成自己的習慣,提高筆錄能力。比較常見的方法有圖示法,如用↑代表提高、升高等意思,用↓代表下降、降低等意思。省略法,如發(fā)展與交流記為“發(fā)—交”等等。
(四)心理素質
做口譯時,有時會遇到聽不懂對方所說的個別內容,不知道或想不起日文單詞的說法等情況,這對譯者的心理素質是一個極大的考驗。有經驗的譯者知道怎樣度過難關,如想不起日文單詞的說法,可以用意思相近的單詞來替換。而新手在此種情況下往往會比較緊張,束手無策,事后會產生極大的挫敗感,進而形成對口譯的恐懼心理。所以,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也是口譯課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口譯課之所以越來越受到重視,就在于它能夠模仿各種場景,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現場感和緊張感,讓學生親身體會到自己的能力不足,從而進行彌補。教師授課時一定要意識到口譯課的這個特點,除了讓學生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臨場應變能力。如有意識地讓學生面對難以翻譯的單詞、諺語、術語等,鍛煉其心理素質。
(一)訓練過程
通過本科四年的學習培養(yǎng)出一名合格的同傳人才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連授課老師本身都無法保證自己的日語水平能夠達到對同傳人才的要求,所以大學口譯課的教學目標基本上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完成常見場合下即席翻譯的任務。
基于這一教學目標,傳統(tǒng)的口譯教學方法大體為跟讀訓練→固定表達的互譯→不同場合下的即席翻譯這樣一個三步走的教學過程。如果某一階段專門進行其中某一環(huán)節(jié)的訓練,下一階段進行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訓練,會讓學生普遍感到內容枯燥無味、課堂氣氛沉悶,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其實這三步走的教學過程完全可以在一堂課里完成,這樣一來教學方式靈活了許多,學生學起來也比較輕松、愉快。剛開始時,可以適當降低固定表達的互譯和不同場合下即席翻譯的難度。隨著學生適應能力和口譯水平的提高,可以逐漸增加難度。
(二)背誦的必要性
在初、高中講授英語時,教師會要求學生背誦課文。到了大學,學生寧愿多花些時間背單詞、看語法,也不愿意花時間背誦文章。一部分學生認為掌握單詞、語法就足夠了。恰恰是這種錯誤觀念導致學生升入高年級后,不能就某一話題明確闡述自己的觀點。如果能夠熟練背誦大量文章,學生的口語水平一定會有所提高。
(三)實踐教學為主,理論教學為輔
口譯課的核心就是模擬各種場景,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有些教師比較偏重翻譯方法和翻譯技巧的講解,這并沒有錯,但一定要分清主次,以翻譯方法和技巧的講解為次,以實戰(zhàn)為主。不能單純地講解翻譯理論知識,否則學生很容易形成定式思維,缺乏臨場應變的能力。要注重實戰(zhàn)練習,將之穿插于理論教學中,讓學生學會融會貫通。
(四)多媒體教學
大學的授課時間一般由兩小節(jié)課組成,要想讓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精神高度集中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尤其是口譯教學,對學生的注意力要求比較高。所以,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便成為一個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寓教于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是最理想的教學效果。口譯課堂上適當增加播放日文電影、日劇等環(huán)節(jié),既能緩解緊張枯燥的課堂氣氛,也能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日本文化的魅力。播放影像資料時,可以讓學生評論一下劇情或劇中的人物,借以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梢宰寣W生復述精彩臺詞,或分角色進行配音練習。
口譯教學之所以越來越被各大高校重視,就是在于其實踐性,即通過課堂上模擬各種場景對學生進行實踐性、綜合性的訓練,提高其口譯能力,從而滿足社會對日語口譯人才的需求。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需要在課前做大量的準備工作,篩選提煉授課內容,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綜上,日語口譯教學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只有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1]宋協(xié)毅.新編漢日日漢同聲傳譯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2]塚本慶一.實用日語同聲傳譯教程[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
[3]施靜.日語口譯教學初探[J].考試周刊,2004(6).
2013-12-03
陳知武(1978- ),男,遼寧大連人,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講師,碩士,從事日語教學法和商務日語研究。
H36
A
2095-7602(2014)02-01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