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關發(fā)
苦瓜不僅營養(yǎng)豐富,因其性寒味苦,清熱解毒,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是夏秋人們喜食的蔬菜之一。閩研二號是福建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選育的中熟偏早雜交一代苦瓜新品種,以k-1自交系×k-48自交系雜交選育而成(k-1系從南嶼苦瓜自交純化育成的自交系,k-48系從廣東青皮苦瓜自交純化育成的自交系)。閩研二號2011年引入海拔800米的高山試種,種性表現(xiàn)穩(wěn)定,畝產(chǎn)量3000千克左右。因其長勢旺、抗病性強,高產(chǎn)、品質(zhì)優(yōu),采收期長,商品性好,售價在2.4~5.2元/千克,成為高山菜農(nóng)青睞的苦瓜品種。現(xiàn)將其主要特征特性和高山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一、品種特征特性
種植株生長旺盛,分枝能力強。第一雌花著生于第十二至十五節(jié),雌花多,坐瓜能力強。瓜棒狀,瓜皮綠色、有光澤,棱平滑間斷,瘤中圓,粒光滑。瓜長26~35厘米,橫徑6厘米左右,肉厚1厘米左右,單瓜重500克左右,肉脆微苦,品質(zhì)優(yōu)。從開花至商品瓜采收需15天。經(jīng)福建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中心實驗室品質(zhì)檢測,維生素C含量55.9毫克/100克鮮重,粗蛋白含量0.58%,水分含量95.1%。
二、高山栽培技術
1. 播種育苗 福建高山地區(qū)夏秋季栽培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采用穴盤或營養(yǎng)袋育苗,5月上中旬定植。
2. 種子處理 苦瓜種子種殼較硬,常采用溫水浸種或藥物浸種。溫水浸種:把種子放入55℃的溫水中,保持水溫浸泡15分鐘,放至室溫后洗凈,再放入室溫水中浸8~10小時,作用是殺滅種子表面的病菌。藥物浸種:用清水浸種1~2小時后,放入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中浸泡10分鐘,撈出洗凈,再放入室溫水中浸8~10小時,主要是防苦瓜枯萎病和炭疽病。
3. 催芽 將浸種后的種子撈出用清水洗凈,用干凈紗布包裹好,置于25~30℃恒溫箱中催芽;沒有條件的可將包裹好的種子捆綁在人的腰身上,然后套上外衣保溫催芽。在種子未發(fā)芽前,每天早晚用清水各沖洗1次,除去表面黏液,防止發(fā)霉腐爛,促進發(fā)芽。
4. 育苗土的制備 可以直接購買育苗基質(zhì),也可選用未種過葫蘆科蔬菜的肥沃田園土,將土曬干過篩后與腐熟農(nóng)家肥按7∶3的比例混合均勻,1米3育苗土可拌入硫酸鉀復合肥2千克、過磷酸鈣3千克、甲基硫菌靈100克。
5. 播種 把育苗基質(zhì)或育苗土裝平苗盤或營養(yǎng)袋,將催芽后的種子按每穴1粒側放或平放在2厘米深的育苗穴內(nèi),蓋平營養(yǎng)土,輕輕壓實,澆透底水。畝用種量250~300克。
6. 苗期管理 高山地區(qū)晚春(清明節(jié)前后)苗床主要是用小拱棚覆蓋塑料薄膜保溫,溫度最好控制在白天20~30℃、夜間15~20℃,并保持濕潤。苗期不宜施肥過多,可以根據(jù)幼苗長勢,施薄肥1~2次,用0.2%~0.3%硫酸鉀復合肥水澆施。對苗期猝倒病、立枯病,可用 霉靈、霜霉威等防治。
7. 定植
①整地施足基肥。該品種對土壤適應性較廣,從砂壤土至黏質(zhì)土壤均可,以在肥沃、疏松的壤土上生長更佳,產(chǎn)量高。定植前深耕細作,畝施優(yōu)質(zhì)腐熟農(nóng)家肥2000千克,硫酸鉀復合肥50千克,過磷酸鈣30~40千克,肥料要撒施均勻,然后深翻做畦,畦包溝寬160~180厘米。
②定植時間。一般選陰天、傍晚時分定植,晴天在上午10時前起苗定植,并澆足定根水。
③定植規(guī)格。起苗時要小心,保護好苗坨不散開,育苗袋育苗的宜將袋脫掉后移植,采用單行定植,株距100~120厘米,一般平棚架畝種植300~350株。
8. 田間管理
①水肥管理。幼苗定植3~5天成活后,可用動力100(植物第六生命素)1000倍液噴施,再過10天根據(jù)植株長勢可用0.5%硫酸鉀復合肥進行第二次施肥,開花后瓜長到拇指大時結合中耕培土,畝施硫酸鉀復合肥8~12千克,以后每采收兩批次畝施15千克。植株旺盛生長期,枝繁葉茂,應及時摘除下部的黃、老、病葉,以延長采收期,提高產(chǎn)量和質(zhì)量。開花結瓜期如遇干旱天氣宜3~5天灌1次跑馬水,雨后及時排水。
②引蔓整枝。一是搭架引蔓。當蔓長30厘米左右時,需進行搭架引蔓。高山區(qū)毛竹較多且使用方便,可搭蓋離畦面約160厘米高的平棚架。二是調(diào)整株蔓??喙系姆种α軓姡髀c側蔓均可結瓜,要適當進行整枝、打杈,及時將距離地面120厘米以內(nèi)的側芽摘除,主蔓上架后要摘除棚架下所有側蔓,棚架上的側蔓不再去除,可根據(jù)架上瓜蔓的分布適當調(diào)整,盡可能分布均勻,以利于通風透光。
9. 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蟲害有病毒病、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蚜蟲、瓜絹螟、夜蛾、瓜實蠅等。防治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以“農(nóng)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綠色、無害化控制原則。
①農(nóng)業(yè)防治。實行嚴格的輪作制度,與非瓜類作物輪作3年以上,有條件的地區(qū)應實行水旱輪作;深溝高畦栽培,覆蓋地膜;培育適齡壯苗,提高抗逆性;根據(jù)土壤肥力平衡施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少施化肥,防止土壤板結;及時清除田間病葉。
②物理防治。覆蓋銀灰色地膜可驅避蚜蟲;溫湯浸種或藥物浸種可殺死種子表面病菌。
③生物防治。積極保護利用害蟲天敵防治蟲害;多采用植物源農(nóng)藥如苦參堿和生物源農(nóng)藥新植霉素、蘇云金桿菌、阿維菌素等防治病蟲害。
④化學藥劑防治。嚴格控制農(nóng)藥用量,掌握好安全間隔期,堅持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nóng)藥,禁止使用高毒農(nóng)藥。猝倒病用72.2%霜霉威水劑500~600倍液灌根或800倍液噴霧;病毒病用20%鹽酸嗎啉胍·銅500倍液,或用5%菌毒清水劑300倍液噴灑;霜霉病用68%金雷多米爾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9%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白粉病用1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30%氟菌唑(特富靈)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噴霧;對枯萎病,建議采取嫁接育苗栽培,用70%甲基硫菌靈懸浮劑800倍液灌根,或用10%雙效靈水劑200倍液噴灑。蚜蟲用5%吡蟲啉水劑1000~1500倍液噴霧;瓜絹螟用5%氟啶脲(抑太保)乳油1500~2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800~1000倍液噴霧;瓜實蠅用性誘劑誘殺成蟲,或用2.5%溴氰菊酯3000倍液噴霧。
10. 采收 苦瓜花謝后13~17天,當瘤狀突起飽滿、瓜皮光滑、頂端發(fā)亮時為商品瓜采收適期,應及時采收。采收時宜小心輕放,避免擦傷瓜皮,影響商品外觀和耐儲性。
(作者聯(lián)系地址:福建省屏南縣高山蔬菜發(fā)展中心 郵編:35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