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猛
摘 要:新課程實施以來,各種新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不斷完善,逐漸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把“苦教”變成“樂學”。以高中生物學科教學為例,對當前生物教學模式轉變、新媒體運用、學科實踐性加強等教學方式的變革進行了分析和思考。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方式;實踐性
高中生物是高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對生物科學和自然科學進行初步了解的階梯,能夠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態(tài)度和精
神,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增加社會責任感,因此,對高中生物學科的教學方式必須加以重視。傳統(tǒng)的生物教學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師生交流少、教學思維固化、課堂缺乏有效組織等不利于學生認識生物學科的魅力、提高學習興趣。在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學在發(fā)生著實踐性的改變,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fā)展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統(tǒng)一規(guī)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
一、高中生物學科教學方式變革的原則
教學方式的變革首先是教育理念的轉變,只有教師更新教學理念,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教學實踐,才能使學生跟上自己的步伐,產生教學成果。在高中生物學科教學方式的變革中,教師必須要能夠掌握以下原則:
1.重啟發(fā),重探究
學生對于已學知識的掌握不能成為其故步自封的理由,還有廣闊的未知世界需要他們去探索,因此,教師在教學方式上要著重啟發(fā),促進學生對于未知世界主動探究的愿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在傳統(tǒng)的課堂學習中,學生的學習內容比較淺層,教師止步不前的后果是學生的半知半解、機械式記憶。教師對知識整體加以啟發(fā),激發(fā)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對學生整體掌握知識,形成開放式的學習環(huán)境大有裨益。
2.重互動,重合作
新課程理念中,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主導者,應該師生相輔,成為與學生同等地位的課堂參與者。將傳統(tǒng)的師生分離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是教學改革發(fā)展的趨勢,不僅對于學生學習效果有明顯的提高作用,對于師生之間的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也有著積極的作用。另外,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重視師生、學生之間的互相合作,合作有利于營造親切和諧的學習氣氛,增進彼此之間的友誼,提升集體榮譽感。
3.適應學生心理和年齡的發(fā)展原則
高中生可能處于人生的叛逆期,因此,教師在知識傳授時,要注重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避免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而影響學習。尤其是生物學科的教師,對于學生的生理特點要適當把握,從知識的角度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建立彼此信任,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
二、高中生物學科變革方式的主要表現(xiàn)
1.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積極性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師生之間互動少,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師生分離是教學模式最大的詬病。新課程實施之后,必須加大力度改善這種情況,這要求教師付出更多的努力進行教學設計,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不同的課堂情境,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例如,在教學《環(huán)境影響生物的生存》中,我在課前就讓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收集有關環(huán)境保護的相關資料:(1)水是生命之源,原始生物起源于海洋;(2)工業(yè)、農業(yè)生產對環(huán)境的影響;(3)我國目前環(huán)境保護的主要任務;(4)生產、生活中人為因素對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5)可采取哪些措施改善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質量;(6)我國實行節(jié)能減排策略的意義。在課堂上學生相互交流所收集的材料,交流心得體會,對環(huán)境保護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了解了環(huán)境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從我們環(huán)境的現(xiàn)狀、資源的緊缺、水污染的嚴重性,充分體會到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我在最后做出相應的總結。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鞏固學生的所學知識,對于其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也有大大的提升。另外,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適當運用提問的技巧,用提問啟發(fā)學生思考,促使學生自主探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師生共同努力的教學方式下,教學成果勢必更上一層樓。
2.充分利用多媒體,提高教學質量
多媒體是現(xiàn)代科學的產物,高中生物課堂與現(xiàn)代科學相結合能夠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生物學很多地方比較抽象,依靠單純的講解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比如,我在以往講解《細胞的分裂與分化》時,必須要帶上幾幅細胞分裂的圖例,用很長時間才能把細胞分裂的基本過程給學生講解明白。有時候,由于光線的原因,后排許多學生看不清楚,導致他們逐漸對生物失去了興趣。無形中不但浪費了許多時間,還耽誤了課時,效果十分差。然而,利用多媒體技術,我可以將細胞分裂的過程做成Flash,用十幾秒的時間就可以形象地把細胞分裂過程表現(xiàn)出來,之后只需要我簡單講解,學生就可以理解得很徹底。多媒體的利用是新課程實施后教學方式變革的亮點,受到師生的共同歡迎。
3.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
高中生物是一門實驗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按部就班的講解只會束縛學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要結合實驗,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生物的魔力,愛上生物學科。例如,我曾和學生共同培育過兩顆豌豆,讓學生觀察其生長過程,學生對生物生長的過程非常好奇,那么生物課堂的學習就會充滿疑問和歡樂,而不再枯燥、晦澀。實踐性課堂與社會對人才高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要求相適應,是學生個人獨立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的一個良好的鍛煉過程,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生物的能力和興趣的提高。
傳統(tǒng)的生物教學是教師個人的辛苦教學之路,教師講解難,學生學習難,新課程的實施改變了這種狀況,使生物課堂變得豐富多彩起來。師生互動,新媒體運用和實踐性加強都是高中生物課堂改變的重要表現(xiàn),不僅改變了教師“苦教”的局面,而且使學生“樂學”,使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增長了知識,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劉奮宇.高中生物學課堂教學方式轉變的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3.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