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胥,鐘達宏
(深圳市西麗人民醫(yī)院呼吸內科,廣東 深圳 518000)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慢性疾病,其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絕大部分患者早期正?;顒邮艿较拗?,僅有1/4能夠控制癥狀[2]。哮喘不能治愈,哮喘的診治是系統(tǒng)長期的過程,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和研究,系統(tǒng)管理教育對哮喘控制的影響越來越受到重視。本研究旨在研究接受系統(tǒng)管理教育的哮喘患者在疾病認知和疾病控制的水平狀況,并與未采用系統(tǒng)管理教育患者進行對比分析,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進一步提高哮喘防治水平。
1.1一般資料 收集深圳市西麗人民醫(yī)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支氣管哮喘患者137例,其中男79例、女58例,年齡16~82(49.7±5.3)歲,所有患者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制訂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診斷標準[3]。上述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其中接受系統(tǒng)化教育管理的63例患者作為試驗組,對其進行系統(tǒng)定期教育、管理和治療;未經過系統(tǒng)教育管理的74例患者為對照組,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表1)。
1.2方法 試驗組:建立哮喘檔案,記錄患者的發(fā)作次數、治療措施效果等病情資料,定期隨訪,根據患者哮喘控制情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發(fā)放哮喘健康教育資料,指導每例患者掌握支氣管哮喘患者掌握吸入藥物的技術、峰流速儀使用的有關知識、藥物的不良反應以及急性發(fā)作的應急處理等。每年不定期舉行支氣管哮喘學習講座,哮喘患者聯誼會等,為患者提供支氣管哮喘的基本知識,防治知識,藥物使用,預后復發(fā)以及患者間的經驗交流等,培訓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門診住院藥物治療,定期門診隨訪。
對所有患者發(fā)放調查問卷,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在哮喘慢性炎癥本質、給藥方式、有效藥物、誘發(fā)因素、能被控制五個方面的知曉情況和系統(tǒng)治療管理后哮喘控制情況(包括哮喘癥狀、日?;顒邮芟蕖⒓痹\入院以及使用短效β2激動劑)。對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和治療后1年行哮喘生命質量問卷(asthm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aire,AQLQ)調查,并進行比較?
2.1兩組支氣管哮喘患者哮喘知識知曉情況的比較 試驗組哮喘患者在哮喘慢性炎癥本質、給藥方式、有效藥物、能被控制的知曉情況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1 兩組支氣管哮喘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
試驗組:接受系統(tǒng)化教育管理;對照組:未經過系統(tǒng)教育管理
表2 兩組支氣管哮喘患者哮喘知識知曉情況的比較 [例(%)]
試驗組:接受系統(tǒng)化教育管理;對照組:未經過系統(tǒng)教育管理
2.2兩組支氣管哮喘患者哮喘控制情況的比較 試驗組哮喘患者在哮喘癥狀、日?;顒邮芟蕖⒓痹\入院以及使用短效β2激動劑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2.3兩組支氣管哮喘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在哮喘癥狀、心理情緒、避免危險因素、活動受限、對疾病的擔心、危險因素反應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管理后兩組哮喘癥狀、心理情緒、避免危險因素、對疾病的擔心、危險因素反應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P<0.05)(表4)。
表3 兩組支氣管哮喘患者哮喘控制情況的比較 [例(%)]
試驗組:接受系統(tǒng)化教育管理;對照組:未經過系統(tǒng)教育管理
表4 兩組支氣管哮喘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 (分)
試驗組:接受系統(tǒng)化教育管理;對照組:未經過系統(tǒng)教育管理
支氣管哮喘是多種細胞成分和呼吸道炎性細胞共同參與的呼吸道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性疾病,嚴重者因呼吸困難、氣短等原因影響工作生活,危害身體健康,為患者帶來極大痛苦[4-5]。目前,由于患者對支氣管哮喘知識認識不足,意識不到疾病的嚴重程度和持續(xù)治療的必要性,滿足于以往形成的口服、輸液用藥習慣或者因為經濟等原因,而不愿意接受長期的吸入治療,沒有接受系統(tǒng)化規(guī)律的治療,使患者的病情不能很好地控制,治療處置不當甚至會發(fā)生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呼吸衰竭以致危及生命的嚴重后果,給患者的精神和身體帶來痛苦。隨著現代醫(y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的轉變,支氣管哮喘與心理因素的關系日益密切,其發(fā)生、發(fā)展、轉歸及防治與心理社會因素密不可分。
近年來,哮喘在發(fā)病原理機制、治療等情況取得了很大進步[6],其本質是呼吸道非特異性慢性炎癥,發(fā)病機制極為復雜,多種細胞及細胞因子均參與哮喘的發(fā)病,其中Th1/Th2失衡是哮喘發(fā)病的重要基礎,許多哮喘患者還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結構改變,呼吸道重塑,是慢性炎癥對呼吸道的持續(xù)性損傷和機體對損傷的反復性修復相互作用的結果[7]。全球哮喘防治項目提出對哮喘患者的系統(tǒng)管理和防治策略應著眼長期控制,可以使大多數患者的病情達到完全控制[8]。然而,全球哮喘現狀研究結果顯示,哮喘患者達到臨床控制目標者卻不容樂觀,哮喘患者的臨床控制率僅為34.3%[9-10]。相當多的哮喘患者病情未能得到控制,究其根源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近年哮喘研究成果未能有效應用到患者的治療上,缺乏系統(tǒng)的治療管理以及患者對疾病認識不足。本研究采用系統(tǒng)化教育管理,根據患者病情狀況制訂治療計劃,通過系統(tǒng)教育管理密切醫(yī)患關系,提高患者治療和執(zhí)行計劃的依從性,通過解答患者的疑惑,逐步引導,增強信心,消除患者的消極、焦慮及緊張情緒,協助患者定期評估病情的變化,定期隨訪追蹤,按治療中的分級標準調整修改和完善治療方案[11]。
研究發(fā)現,哮喘患者大部分沒有接受過相關知識教育,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未接受系統(tǒng)化管理教育的患者經過1年的治療其哮喘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僅為44.59%~70.27%,其對哮喘相關知識的需求十分迫切。而系統(tǒng)化教育管理通過開展學習班、聯誼會和發(fā)放哮喘手冊等集中學習和一對一哮喘門診指導個體化健康教育相結合,使患者能夠認識到病情變化、相關預防知識、飲食心理指導[12]等知識,了解遺傳、呼吸道感染、理化因素等系其誘發(fā)因素,從而有針對性地避免接觸這些因素,掌握急性發(fā)作的先兆癥狀以及處置方法,通過正確合理用藥,控制哮喘的急性發(fā)作,減輕癥狀,達到長期緩解,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13-14]。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對兩組患者的比較發(fā)現,系統(tǒng)教育管理患者在支氣管哮喘患者的相關知識知曉率明顯要優(yōu)于未接受系統(tǒng)教育管理的患者。通過系統(tǒng)教育管理,定期強化哮喘規(guī)范化治療重要性,提高對疾病的認識,使患者避免暴露于危險因素,減少發(fā)作,提高生活質量。治療管理后,兩組哮喘癥狀、心理情緒、避免危險因素、活動受限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系統(tǒng)化教育管理能夠控制哮喘病情,改善患者的預后,具有重大意義。
當今患者對醫(yī)療的需求不僅僅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解除病痛,而是提供診治預防等全方位的服務,而生命質量評分表能夠避免臨床癥狀、藥物用量等常規(guī)評價哮喘病情嚴重程度以及療效的指標的片面性,更為全面、客觀、綜合評價患者的健康狀況。
[1] 謝小雪.孟魯司特治療重癥支氣管哮喘60例療效觀察[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0,16(10):1314.
[2] Carlton BG,Lucas DO,Ellis EF,et al.The status ofasthma control and asthma prescribing pract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results of a largeprospective asthma control survey of primary care practices[J].J Asthma,2005,2(3):529-535.
[3]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氣管哮喘的定義、診斷、治療和管理方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8,31(3):177-185.
[4] 葉青,黃克武,辛利云,等.臨床控制的支氣管哮喘患者外周氣道功能狀態(tài)的研究[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9,32(9):206-207.
[5] 王海波.98例支氣管哮喘的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7):200-201.
[6] 譚成戊,劉春濤,吳永紅.無創(chuàng)性檢測支氣管哮喘患者氣道炎性指標的臨床意義[J/CD].中華哮喘雜志:電子版,2008,2(2):118-123.
[7] Hahn DL,Peeling RW.Airflow limitation,asthma,and Chlamydia pneumoniae-specific heat shock protein 60[J].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2008,101(6):614-618.
[8] Bateman ED,Boushey HA,Bousquet J,et al.Can guideline-defined asthma control be achieved? The Gaining Optimal Asthma Control study[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4,170(8):836-844.
[9] Rabe KF,Adachi M,Lai CK,et al.Worldwide severity and control of asthma in children and adults:the global asthma insights and reality surveys[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4,114(1):40-47.
[10] Lai CK,De Guia TS,Kim YY,et al.Asthma control in Asia-Pacific region:the Asthma Insights and Reality in Asia-Pacific Study[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3,111(2):263-268.
[11] 馬艷良.對哮喘患者進行教育管理的內容和方法[J].醫(y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2010,31(10):12-13.
[12] 席素婷,李強,于農,等.支氣管哮喘患者出院后電話隨訪對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慢性病學雜志,2010,12(5):424-425.
[13] 劉秋云,廣春麗,孫繼紅,等.支氣管哮喘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自我管理水平與生活質量關系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7):33-35.
[14] 何權瀛.哮喘教育與管理:臨床醫(yī)學與公共衛(wèi)生結合的探索[J].醫(y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yī)學版,2009,30(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