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曾玉,王永東,余 清
(雙流縣中醫(yī)醫(yī)院內科,四川 雙流 6102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yocardial lnfarction,AMI)已經(jīng)成為威脅人們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疾病[1]。在現(xiàn)代社會,隨著生活方式和飲食機構的改變,AMI的發(fā)病率逐年增加,發(fā)病年齡趨于年輕化,中青年AMI患者的人數(shù)呈上升趨勢[2]。本研究對就診的青年AMI患者的臨床特點及其相關危險因素進行探討,并與同期就診的老年AMI患者的資料進行對比研究。
1.1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雙流縣中醫(yī)醫(yī)院就診的117例AMI患者的臨床資料?;颊叩脑\斷均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關于AMI的診斷標準[3],患者有典型死亡臨床表現(xiàn)、心電圖改變、心肌酶學以及肌鈣蛋白變化。根據(jù)就診患者年齡進行分組,≤45歲者納入青年組,≥60歲者納入老年組,其中青年組57例,男50例、女7例,年齡29~45(38.2±4.5)歲;老年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齡60~82(69.3±5.6)歲。
1.2觀察指標 對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比較,包括性別、吸煙史、體質量指數(shù)、酗酒史、高血壓病、高脂血癥、糖尿病、心血管病家族史等;比較兩組患者AMI發(fā)病時發(fā)生心絞痛、典型胸痛、并發(fā)癥心率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心肌梗死部位。
1.3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相關危險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AMI患者臨床資料的比較 青年組和老年組AMI患者均男性多于女性,兩組的性別比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357,P<0.05),青年組有吸煙史、酗酒史以及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患者顯著高于老年組(χ2=8.271,3.877,7.356,P<0.05),但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者顯著少于老年組(χ2=8.749,3.906,P<0.05);兩組患者中體質量指數(shù)≥27以及高血脂的人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2.983,1.158,P>0.05)(表1)。
2.2兩組AMI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 青年組患者發(fā)生心絞痛的人數(shù)顯著少于老年組患者(χ2=4.725,P<0.05),發(fā)生典型胸痛的患者顯著多于老年組(χ2=3.918,P<0.05);青年組患者中發(fā)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心源性休克的患者顯著少于老年組(χ2=5.016,4.153,4.286,P<0.05);兩組患者發(fā)生心肌梗死的部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627,P<0.05)(表2)。
表1 兩組AMI患者臨床資料的比較 (例)
AMI:急性心肌梗死
表2 兩組AMI患者臨床表現(xiàn)的比較 (例)
AMI:急性心肌梗死
2.3兩組GDM患者胰島素的使用情況 糖代謝異常組患者開始治療孕周及胰島素開始孕周與糖代謝正常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糖代謝正常組采用飲食控制的人數(shù)顯著多于糖代謝異常組,采用胰島素治療的人數(shù)顯著少于糖代謝異常組(P<0.05)(表3)。
表3 兩組GDM患者產(chǎn)后治療情況
GDM:妊娠糖尿病;a:為t值;b:為χ2值
青年人既往身體健康,各臟器功能較好,基礎疾病也較少,因而青年人發(fā)生AMI時多無先兆表現(xiàn),患者起病急、疼痛明顯,易被誤診或漏診[4]?;颊咭话悴〕梯^短,康復快,整體預后較為良好。青年患者存在明顯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以及冠狀動脈固定性狹窄者較少,多數(shù)未形成側支循環(huán),心肌梗死發(fā)作時缺少側支循環(huán)的保護作用;另外,青年患者可能還存在因吸煙、酗酒以及過度疲勞等因素導致的冠狀動脈痙攣,發(fā)作時這種痙攣會加重心肌缺血、缺氧;這兩個因素共同作用容易導致心肌細胞的急性壞死,患者可能出現(xiàn)大面積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以及猝死等嚴重情況[5]。
本研究顯示,在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體質量指數(shù)≥27、吸煙、酗酒以及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AMI發(fā)生的危險因素中,吸煙、酗酒以及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是青年AMI的高危因素,而糖尿病和高血壓則是老年AMI的高危因素;兩組患者中體質量指數(shù)≥27以及具有高血脂患者的人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文獻報道,吸煙者血液中一氧化碳濃度高、大量氧化物進入體內可導致冠狀動脈內皮細胞功能損傷、多種細胞黏附分子表達增加,一氧化氮的合成和分泌能力下降,導致血小板黏附聚集,誘發(fā)冠狀動脈血栓形成、血管痙攣[6];酗酒能引起中樞神經(jīng)、交感和副交感神經(jīng)功能紊亂,導致患者情緒激動、血壓升高,增加了心肌耗氧量,從而誘發(fā)冠狀動脈痙攣[7]。在現(xiàn)代社會,青年人工作、生存壓力較大,運動鍛煉較少,吸煙、酗酒、熬夜、暴飲暴食等不良生活方式者導致高血壓、高血脂患者增多,大大增加了AMI的發(fā)病率。青年組患者中男女性別比與老年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青年女性吸煙者較男性少,加之女性有雌激素的保護,因而青年AMI患者中女性比例較低[8]。青年AMI患者中,發(fā)生心絞痛人數(shù)較老年患者少,而發(fā)生典型胸痛的患者的人數(shù)較老年組多,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人數(shù)均較老年患者少;其心肌梗死部位多在前壁或側壁,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9-10]。
綜上所述,吸煙、酗酒史、糖尿病以及具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是青年AMI患者發(fā)生高危因素,因而對于重點人群及高危人群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戒煙、限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預防AMI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
[1] 王吉耀.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309-315.
[2] 蒙莫珂.青年急性心肌梗死臨床特點分析[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0,29(1):41-42.
[3]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中國循環(huán)雜志》編輯委員會.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1,29(12):710-712.
[4] 陳云芬,吳意,宴燕.120例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病危險因素及臨床特點的調查[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31):122.
[5] Gotsman I,Lotan C,Mosseri M.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outcome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very young patients[J].Isr Med Assoc J,2003,5(9):633-636.
[6] 羅林杰,王朝暉,董少紅,等.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特點及吸煙與其關系[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0,26(3):206-208.
[7] Teo KK,Ounpuu S,Hawken S,etal.Tobacc use and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52 countries in the INTERHEART study:a case-control study[J].Lancet,2006,368(9536):647-658.
[8] 尚定成,Klebe FX.吸煙和高脂血癥是冠狀動脈痙攣的重要危險因子[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2,30(4):242-245.
[9] 張小瑜,周健,龔紅武,等.135例急性心肌梗死臨床分析[J].西南國防醫(yī)藥,2011,21(6):597-598.
[10] 王星娟.青年急性心肌梗死26例臨床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09,13(17):505-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