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平
學校文化是學校特色發(fā)展的基礎。學校特色是學校傳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學校特色建設中要求學校文化建設關注學校的歷史傳統(tǒng)、注重學校的文化積累,并回到學校的歷史文化中重新發(fā)現和解讀學校的文化資源,重構學校的特色辦學理念,使之符合時代精神和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要求。
學校要尊重和善用歷史文化,思考辦學方向,確立辦學理念。在創(chuàng)建特色學校之初,應系統(tǒng)分析和挖掘學校的歷史文化,并以極大的誠意和敬意面對學校的歷史文化,力求提煉學校的文化,重構學校的價值觀念,最終為學校的特色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本文旨在以廣州市八一實驗學校(以下簡稱“八一學?!保槔粌H追溯學校歷史,提煉學校文化,更重構學校的特色辦學理念。
遼沈戰(zhàn)役前夕(1948年5月的春夏之交),為妥善處理一些高級指揮將領及烈士子女的受教育問題,“東北民主聯軍南崗干部子弟學?!痹谒苫ń蠎\而生。這就是八一實驗學校的前身。1950年,學校遷址到廣州。作為培養(yǎng)革命后代的搖籃,一大批老一輩革命家及部隊各級干部的子女先后在學校學習。建校60多年來,學校為國家和軍隊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人才。一路走來,學校前后九遷校址,12次更換校名,目前,在校學生2 300余人,已由一所戰(zhàn)地學校發(fā)展成為省一級學校。
近年來,學校依托豐富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資源,發(fā)揚積淀深厚的軍旅文化,力求打造“軍旅文化育人”的辦學特色,并取得了豐碩的辦學成果。另外,學校追求“發(fā)展性、有特色、高品位”的學校文化,力求重新發(fā)現和解讀學校的文化資源,重構學校的特色辦學理念,最終將學校傳統(tǒng)、學校特色與學校文化融為一體。
一、追溯校史,提煉軍旅特色的學校文化
校史,是學校特色文化的根基。為了整理和挖掘學校的歷史文化,2007年1月,八一學校領導到北京拜訪了羅榮桓、林月琴的兒子羅東進將軍和學校創(chuàng)辦時期的老前輩冷克,并收集了一批珍貴的校史資料;2008年,八一學校重建校史展覽室,并成功舉辦60周年校慶;2009年,以歷屆校友為基礎成立了“廣州八一藝術團”,出版了校史叢書《風采八一》;2011年,有關“學校‘紅色文化建設的研究”的廣州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開題;2012年,經廣東省民政局批準,學校成立“八一校友會”,并開通“八一校友網”,還錄制了反映學校發(fā)展歷程的紀錄片《風采八一》;2013年,八一學校編輯出版了紀念首任校長林月琴誕辰100周年的《林月琴畫傳》,并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
通過追溯、整理學校的歷史,解讀其中蘊含的軍旅文化,無形中激發(fā)了師生的自豪感與認同感。2008年11月和2009年11月,校友李敏兩次回到母校,她將親筆簽名的著作《我的父親毛澤東》送給母校,并為母校題詞。2008年11月、2010年5月和11月,校友羅東進三次回到母校,他為母校的黨員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校友梁寧寧不僅為母校的學生講述長征故事,更把自己重走長征路時定制的一面印有“紅一、二、四方面軍”標記和232位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老首長、老將軍親筆簽名的特殊軍旗獻給母校。此外,校友自發(fā)組建了“八一藝術團”,并多次在軍營、校園、革命老區(qū)和社會基層演出,以充沛的熱情和無限的深情,展現“八一”風采,彰顯“八一”精神。
二、重構學校價值觀念,凝煉軍旅文化育人的特色辦學理念
軍旅文化育人是八一學校的特色,是學校發(fā)展過程中彌足珍貴的東西。八一學校以傳承軍旅文化為抓手,用紅色資源豐富和重構學校的價值觀念,并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辦學愿景、辦學理念、育人目標、辦學精神以及校訓。
1.辦學愿景:特色教育典范,優(yōu)質人才搖籃
八一學校的辦學愿景包括兩個內容。其一,特色教育典范。八一學校大力開展紅色教育、國防教育、學科教育、藝術教育、科技教育、體育教育、生態(tài)教育以及創(chuàng)新教育,力求成為示范學校。其二,優(yōu)質人才搖籃。八一學校力求成為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以及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祖國建設后備軍的培養(yǎng)搖籃。這里的優(yōu)質人才,即戰(zhàn)略型領導、智慧型教師、創(chuàng)新型學生和務實型員工。
2.辦學理念:為了每個學生的終身發(fā)展
八一學校的辦學理念是:為了每個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具體有三個含義。其一,教育要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因材施教,既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又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其二,教育對每個學生都是公平的。不論學生的個人天賦和家庭背景等有何差異,教師都應為他們提供適合、平等、優(yōu)質和多樣的學習機會,并努力讓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其三,教育要惠及學生的一生。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當下的學業(yè),又要培養(yǎng)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還要使他們具有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3.育人目標:培養(yǎng)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以及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祖國建設后備軍
八一學校的育人目標是:培養(yǎng)既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勞動,又努力學習、熱情服務的祖國建設的后備軍。這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少年兒童從小就要立志向、有夢想,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長大后做對祖國建設有用的人才”的理念相一致。
4.辦學精神:思想領先、艱苦奮斗、高度負責、嚴格要求
八一學校的辦學精神有四個內涵:一是思想領先,即品德高尚、追求進步、思想開放和與時俱進;二是艱苦奮斗,即迎難而上、堅忍不拔、崇尚質樸和開拓進取;三是高度負責,即勇于擔當、盡心盡責、全力以赴和不辱使命;四是嚴格要求,即嚴謹細致、精益求精、至臻至善和追求卓越。
5.校訓:團結、緊張、嚴肅、活潑
1937年4月,在延安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成立大典上,毛主席親自為抗大題寫了“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八字校訓。這八字校訓折射出的文化精神正是八一學校紅色文化的根與脈,需要革命后代薪火傳承,因此,八一學校的校訓是: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具體內涵有四個:其一,“團結”就是志同道合的團隊精神、全體師生的同舟共濟以及相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二,“緊張”意味著雷厲風行的高效作風,它使全體師生的行動變得明快,工作和學習的效率成倍提高;其三,“嚴肅”指的是一絲不茍的認真態(tài)度,即要求全體師生具備認真負責的工作與學習態(tài)度;其四,“活潑”指的是富有朝氣的開朗性格,即要求學風活躍,并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
三、基于學校優(yōu)勢,確定學校的獨特內涵和具體措施
1.獨特內涵:軍魂鑄人、學科育人和經典塑人
在中國傳統(tǒng)兵家文化的基礎上,經過80多年鐵血之路,由中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一代代革命軍人,在不同時期和不同戰(zhàn)場上通過親身實踐創(chuàng)造出來的、帶有鮮明的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烙印的軍旅文化,既是以遠大理想為支撐的革命文化,又是以忠于黨、忠于祖國為核心的赤誠文化,還是以出奇制勝和英勇頑強為表現形式的戰(zhàn)斗文化。
軍旅文化與八一學校的辦學理念相結合,從而形成三個獨特內涵。其一,軍魂鑄人。八一學校提倡軍旅教育,即通過“校史明志”研究性學習、“紅軍小學”課程和“少年軍校”課程等活動的開展,繼承與發(fā)揚八一精神。其二,學科育人。八一學校提倡學科教育,通過對學科的價值挖掘和文化滲透,將學科建設與育人目標有機結合,以加強學科教師隊伍建設,積極組織學科教研活動,最終實現學科對學生的教育培養(yǎng)和理念深化功能。其三,經典塑人。八一學校通過國文經典誦讀、紅色經典書籍閱讀和“快樂習字”書寫教育讓學生接受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和昂揚正氣的軍旅文化的滋養(yǎng)。
軍旅文化具有催人奮進、引人向上的巨大激勵作用。軍旅文化既基于學校,又隨著學校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緊緊圍繞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個性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核心,既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又推動學校的整體發(fā)展。
2.具體措施:特色項目、特色課程及特色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
基于八一學校的學校優(yōu)勢和辦學理念,具體的育人措施有三個。其一,特色項目有:軍樂團、軍旗護衛(wèi)隊、軍體拳、武術隊、跳繩踢毽隊、擊劍隊和午間音樂會等。其二,特色課程,即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紅色軍旅革命傳統(tǒng)教育,在思想品德、歷史、地理、音樂和美術等課程中充實有關軍旅文化的教學內容。其三,特色發(fā)展戰(zhàn)略,即八個標準和一套文化。八個標準,即理念先進、管理科學、硬件一流、師資優(yōu)秀、質量過硬、科研突出、特色鮮明和全國知名。一套文化,即形成最具特色、最有影響力的軍旅育人文化。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八一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梁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