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寧縣人民醫(yī)院 寧夏 中寧 755100
鋼板內固定聯(lián)合外固定治療骨盆骨折的療效分析
王紹聰萬曉霖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寧縣人民醫(yī)院 寧夏 中寧 755100
目的:觀察鋼板內固定與外固定聯(lián)合治療骨盆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8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采用鋼板內固定聯(lián)合外固定支架治療,對照組采用鋼板內固定治療,術后12個月內對患者進行隨訪,觀察兩組術后臨床療效、切口愈合時間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結果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X2=5.54,P<0.05),切口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t=2.16,P<0.05),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觀察組也明顯低于對照組(X2=4.51,P<0.05)。結論鋼板內固定聯(lián)合外固定治療骨盆骨折臨床效果顯著,術后切口愈合時間較短、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低,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骨盆骨折;鋼板內固定;外固定;療效分析
骨盆骨折是臨床骨科常見的骨折類型之一,臨床上治療骨盆骨折傳統(tǒng)治療方法為鋼板內固定或外固定治療,但由于骨盆骨折后合并傷和并發(fā)癥較重,使用傳統(tǒng)方法治療后臨床效果欠佳,切口愈合時間較長且術后并發(fā)癥較多,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近些年臨床使用鋼板內固定與外固定聯(lián)合的方式治療骨盆骨折,為了觀察其臨床效果,我院近幾年對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采用鋼板內固定聯(lián)合外固定治療,并與同期采用鋼板內固定治療患者做對比,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就診于我院的骨盆骨折患者8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其中,觀察組男性27例,女性13例,患者年齡為22~65歲,平均年齡為(41.3+2.1)歲,交通事故傷23例,重物砸傷9例,高處墜落傷8例;對照組男性患者26例,女性14例,年齡為23~63歲,平均為(42.6+1.2)歲,交通事故傷21例,重物砸傷10例,高處墜落傷9例。觀察組采用鋼板內固定聯(lián)合外固定支架治療,對照組使用鋼板內固定治療,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受傷原因等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
1.2 診斷和排除標準 (1)患者入院后均出現骨折部疼痛、腫脹,會陰部出現瘀斑,患側下肢縮短和旋轉畸形、活動異常。(2)經X線及CT等影像學檢查均診斷為骨盆骨折。(3)患者骨折至入院均在10小時以內,均無休克發(fā)生。(4)排除盆腔、會陰部嚴重損傷和多發(fā)傷患者。(5)無心、肝、腎等器官障礙患者。
1.3 目的
1.3.1 觀察組 患者入院進行補液、抗感染等常規(guī)處理后采用鋼板內固定聯(lián)合外固定治療。全麻后取仰臥位,根據X線檢查結果確定骨折部位并選擇切口位置,經常在恥骨聯(lián)合上方選擇適當切口來顯露雙側恥骨,將復位鉗貼股壁置入,對恥骨聯(lián)合進行鉗夾復位,以恥骨聯(lián)合分離距離在1cm以內為宜,將重建鋼板放在恥骨上方或前方位置,用螺釘鎖定。在雙側髂前上棘后方分別切開間隔在1cm以上的2處或3處沿髂棘走行的小切口,經小切口進行鉆孔,將皮質骨打透后將適當規(guī)格半螺紋針擰入髂骨內4~6cm左右,經兩側髂棘置入固定釘。固定滿意后開始安裝外固定架,牽引雙下肢和內旋雙側大腿,并對骨盆進行擠壓,同時旋緊螺釘進行固定?;颊咝g后根據病情常規(guī)進行功能康復鍛煉,術后3個月去掉外固定支架,12個月后取出鋼板。
1.3.2 對照組 患者在補液、抗炎等常規(guī)處理后采用鋼板內固定治療。全麻后取仰臥位,在X線下對骨折進行定位,在恥骨聯(lián)合上方切開并充分顯露兩側恥骨后對其進行鉗夾復位,在恥骨上方或前方放鋼板后用螺釘固定,在雙側髂前上棘后方選取切口并鉆孔后將半螺紋針擰入,最后經兩側髂棘放入固定釘進行固定。術后進行功能鍛煉,1年后取出鋼板。
1.4 療效評定方法和觀察指標
1.4.1 療效評定目的 術后12個月內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隨訪評定,分為優(yōu)、良、可、差四個等級。優(yōu):患者骨折手術部位疼痛消失,患測下肢長度恢復正常,無旋轉畸形,行走正常,不影響正常生活。良:手術部位無疼痛,兩側下肢不等長,長度相差在2cm內,但無旋轉畸形,行走正常,不影響正常生活??桑汗钦凼中g部位輕度疼痛,雙側下肢不等長,差距在2~4cm內,并出現輕度旋轉畸形,旋轉角度在15度以內,行走時出現跛足,生活受到一定影響。差:骨折手術位置疼痛,雙側下肢長度差距在4cm以上,旋轉角在15度以上,行走時跛足明顯或行走困難,生活受到影響[1]。臨床治療總有效率以優(yōu)、良率之和表示。
1.4.2 觀察指標 術后12個月內對患者進行隨訪,觀察兩組患者術后切口愈合時間和術后感染、下肢靜脈栓塞、畸形愈合等并發(fā)癥,觀察患者手術部位疼痛、下肢長度、旋轉和行走狀況,并進行比較。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將兩組所得數據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臨床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和并發(fā)癥比較采用X2檢驗,切口愈合時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1年內骨折均愈合。觀察組臨床治療優(yōu)26例,良11例,治療可2例,差1例,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2.5%;對照組療效優(yōu)19例,良10例,療效可8例,差3例,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72.5%。經比較,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X2=5.54,P<0.05)。
2.2 切口愈合時間比較 術后觀察組患者切口愈合時間平均為(9.2+1.2)周,對照組患者切口平均愈合時間為(12.6+3.7)周,經統(tǒng)計觀察組患者切口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t=2.16,P<0.05)。
2.3 術后并發(fā)癥比較 觀察組患者出現術后感染1例,無其他并發(fā)癥發(fā)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5%,對照組出現術后感染3例,下肢靜脈栓塞3例,畸形愈合2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0.0%。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X2=4.51,P<0.05)。
目前,骨盆骨折多采用鋼板內固定治療,該固定方法主要是用螺釘、鋼板和髓內針等將骨折斷端鏈接固定[2]。鋼板內固定治療可以使骨折復位術后恢復到正常解剖,且復位成功率較高,骨折復位固定后能夠有效防止骨折端發(fā)生剪式或旋轉性活動。但臨床實踐和研究報道表明單純使用鋼板內固定治療骨盆骨折術后臨床療效不理想,術后感染率較高,由于骨折切口愈合較慢,患者下床活動時間少,下肢靜脈栓塞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單純使用外固定支架治療的優(yōu)點是創(chuàng)傷較小,患者術后切口愈合較快,但骨折斷端復位較差。
將鋼板內固定與外固定聯(lián)合使用治療骨盆骨折可彌補兩種治療方法不足,能夠縮短切口愈合時間和減少術后感染,特別是對不穩(wěn)定骨折的治療,術后能夠形成較強的機械應力和使骨組織保持較好生理平衡。此外,鋼板內固定聯(lián)合外固定治療時手術操作簡單方便,固定更加穩(wěn)定,減少骨折術后畸形愈合的發(fā)生。
綜合以上論述,鋼板內固定聯(lián)合外固定治療骨盆骨折臨床效果明顯,術后切口愈合較快,并發(fā)癥較少,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牛志霞.經皮骶骨螺釘固定治療Tile C1.3型骨盆骨折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103,28(15):1381-1382.
[2]楊彬.鋼板內固定聯(lián)合外固定治療不穩(wěn)定型骨盆骨折的療效分析[J].現代預防醫(yī)學,2011,38(7):1364-1367.
R683.3
B
1009-6019(2014)12-00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