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劉偉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蘇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98~100頁的《認識幾分之一》。教材從學生熟悉的分食品活動出發(fā),突出了對1/2的認識,用折紙的方法引導學生認識并比較1/2、1/4和1/8的大小,從而實現(xiàn)以下幾點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shù),能正確地讀、寫分數(shù);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稱。學會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分數(shù)的大小。
2.讓學生在用分數(shù)描述現(xiàn)實生活中的簡單現(xiàn)象中發(fā)展數(shù)感。
3.學生能通過自學和與他人合作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感受成功的樂趣。
4.體會生活對分數(shù)的需要,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由于分數(shù)的抽象性,小學生在生活中又很少接觸,為了讓學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我設計了如下教學流程。
一、貼近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同學們,告訴你們一個秘密,你們的好朋友皮皮魯和魯西西曾到過我們滁州,還游覽過我們的瑯琊山呢,你們想知道他倆游覽瑯琊山的經過嗎?
設計意圖:通過我對本班同學的閱讀興趣的了解,我知道他們對“皮皮魯和魯西西”系列叢書特感興趣,故以此為話題來創(chuàng)設情境。
一大早,皮皮魯和魯西西兩人就背著一包食物來到了瑯琊山的腳下,他們興致勃勃地游覽了醉翁亭,參觀了瑯琊寺,還一口氣爬上了南天門,等他們來到山腳時已是下午一點多了,這時他們突然想到了一件事(老師摸摸肚子),你們猜是什么事?(肚子餓了)對。于是皮皮魯從肩上解下背包,可是食物只有一包,如果他一個人吃了,那魯西西怎么辦?分一點點嗎?那也太不公平了,怎樣分才公平呢?(平均分)什么叫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設計意圖:分食物是孩子們生活中常遇到的事,所以要想公平就平均分,是他們固有的生活經驗。在此,我充分調動他們的生活經驗,以公平為前提,突出平均分概念的復習鞏固。
二、問題引路,自學探究
這個主意好,那我們就一起來幫忙分一分吧。(看視頻動畫出示四個蘋果。)
一共有幾個蘋果?(4個)怎么分,誰能告訴我算式?(4÷2=2)
(出示兩瓶水)一共有幾瓶水?(2瓶)怎么分,誰能告訴我算式?
(2÷2=1)
(出示一個生日蛋糕)一共有幾個蛋糕?(一個)每人分多少?(半個)
“半個”是漢字,其實它也可以用數(shù)字來表示,表示“半個”的數(shù)字是什么,這種數(shù)字叫什么,它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這些問題你們想知道嗎?答案就在教科書第98頁。下面,大家就趕緊到書上去找答案吧。(教師靜靜地呆在自己的位置上等待孩子們“尋寶”歸來。)
設計意圖:三年級的孩子已初步具備獨立默讀和自學的能力,一連串的問題為孩子們自學指明了方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孩子們自學的心情也一定會更加迫切,學習效果也一定非常理想。所以,此時教師只要給予孩子們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即可。
三、合作交流,學習新知
通過剛才的學習,相信大家都有很多的收獲,能把你的收獲和你小組里的同伴們分享一下嗎?
設計意圖:讓孩子們充分自學之后,進行小組交流,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們體驗與同伴合作交流的快樂,另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們進一步豐富和鞏固剛才的自學成果。
看你們交流得那么熱烈,我想大家一定學到了很多東西,能跟我分享一下嗎?(師根據(jù)孩子們的回答相機板書和追問)
設計意圖:小組交流之后進行全班交流,對孩子們的學習成果進行進一步的肯定和擴大。
生:我知道這種數(shù)叫分數(shù)。
師:對,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分數(shù)中的幾分之一。(板書課題)
生:我知道表示半個的分數(shù)是。(板書1/2)
師:你會讀嗎?你真棒,請你當小老師,帶同學們讀一遍。
生:我知道分數(shù)的寫法。(讓學生上黑板板演,如有錯,教師及時糾正。)
設計意圖:讓學生帶讀、板演,既鼓勵了學生,也給其他的學生以新鮮感。
生:我知道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師相機板書)
生:我知道分母就是表示把東西平均分成了幾份,一表示其中的一份,把一塊蛋糕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
師:我明白了,原來半個就是表示把東西平均分成兩份后,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分數(shù)來表示。(一邊說一邊把圖貼到黑板上)那如果把一個東西平均分成三份,其中的一份應該是幾分之幾呢?()如果平均分成四份呢?()五份呢?()我們班有36個人,大家都來吃一塊蛋糕,那這塊蛋糕要平均分成多少份?(36份)每人吃其中的一份,應該是幾分之幾呢?()
設計意圖:由的含義讓孩子們通過推理得出不管把一個東西平均分成多少份,只要是其中的一份就是幾分之一。
四、動手操作,深化認知
皮皮魯還沒吃飽,他又挑了一個方形的蛋糕吃了它的,他吃的是什么樣的呢?你用紙來折一折,并把那涂上你喜歡的顏色。
設計意圖: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操作,結果可能五花八門,但本質是一樣的,都是平均分成了兩份,取其中的一份。這就是課堂上不曾預約的精彩,我只要緊緊抓住這個生成機會就能讓孩子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分數(shù)的本質。
五、聯(lián)系生活,直觀比較
魯西西也沒吃飽,可是她怕胖,于是她就吃了這么多(出示圖),這是幾分之幾?()為什么?(平均分成了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分數(shù)的內涵并熟練地用分數(shù)來表達。
那這次皮皮魯和魯西西誰吃得多?那和誰大呢?為什么?
設計意圖:提供兩種比較大小的方法,一方面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知道魯西西因為怕胖,所以吃得少,以此判斷比?。涣硪环矫嫱ㄟ^圖例的比較,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二者之間的大小。
六、練習鞏固,鼓勵創(chuàng)新
1.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第二題的圖,引導談話)下面哪一個小朋友吃的蛋糕跟魯西西一樣,也是吃了整塊蛋糕的?請你先獨立思考一下。
(思考之后組織集體交流)誰愿意跟我分享你的答案?(學生說出答案之后,不論對錯,我都要追問“為什么”,讓學生學會清楚地用分數(shù)進行表達。)
設計意圖:獨立思考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讓學生充分思考,老師花費的是時間,可學生有了創(chuàng)新的機會,收獲了創(chuàng)新的經驗。
2.想想做做第1題
(1)(先分別出示第1題的圖)下面的這些小朋友分別吃了這塊蛋糕的幾分之一?為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熟悉分數(shù)的內涵:把一個東西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幾分之一;并會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2)出示第3題的圖,引導學生獨立在書上完成。
3.想想做做第5題
(1)(先出示第5題的第一組圖)有一個小朋友先吃了第一塊蛋糕的,有一個吃了第二塊蛋糕的,你能分別在這兩幅圖上把他吃的蛋糕用你喜歡的顏色涂出來嗎?
(2)(展示學生的作品)你覺得是大還是大呢?為什么?(師相機板書)
設計意圖: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操作,進一步感知分數(shù),直觀地感受分數(shù)的大小。
(3)(讓學生觀察黑板)原來二分之一大于大于,看著這一個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設計意圖:老師是引導者、組織者,不必過多地講解,只需在適當?shù)臅r機,調動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地進行探索發(fā)現(xiàn),直接獲得經驗。
(4)再出示第二組圖,引導孩子們進行涂色,并比大小。
4.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收獲了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整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進行整理回顧。
5.課堂作業(yè)
這節(jié)課大家認識了這么多關于幾分之一的分數(shù),那么你們能用紙折一折,做出一個你喜歡的分數(shù)嗎?(重點引導大家說說自己是怎么折的和怎么涂色的。)
七、知識鏈接,豐富認知
出示書上的“你知道嗎”,讓學生獨立閱讀。
設計意圖: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認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