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匈
世人所謂“為有李梅雙郡守,人間始覺重昭州”,其中的李指晚唐詩人、昭州郡(今平樂)代理郡守李商隱;而梅,則是宋代世稱“梅公”的政治家、詩人梅摯。梅公“文章政事,卓然有聲”,官至天章閣待制、龍圖閣學士。宋仁宗景祐初年(公元1034年)出任昭州知州。當時他是從“人間天堂”蘇州、杭州來到人稱“瘴海癘地”的昭州。地方人士提醒他,昭州自古乃嶺南煙瘴之地,人一不小心沾上瘴氣,十有九死,望千萬小心。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體驗與觀察,梅摯發(fā)現(xiàn)地方盛傳的“瘴氣致死”,并無傳說的那么可怕,倒是另一種“瘴氣”對社會世風危害極大。于是筆鋒一轉,直指官府弊政。指出官場上存在“五瘴”,乃為:“急征暴斂,剝下奉上,此租賦之瘴也;深文以逞,良惡不白,此刑獄之瘴也;昏晨醉宴,弛廢王事,此飲食之瘴也;侵牟民利,以實私儲,此貨財之瘴也;盛揀姬妾,以娛聲色,此幃薄之瘴也?!泵饭赋?,當時官場上盛行的橫征暴斂、冤假錯案、大吃大喝、與民爭利、作風敗壞等“五瘴”,比之自然瘴氣,其毒大有過之。他寫道,“有一于此,民怨神怒,安者必病,病著必殞?!睘榫瘎顣r人,梅摯于城東北鳳凰山上建亭一座,將《五瘴說》全文刻于壁上。昭州百姓將此亭稱為“梅公亭”。至南宋,有官員朱晞顏把這篇《龍圖梅公瘴說》加上跋語,刻在桂林龍隱洞石壁之上。當年郭沫若先生來廣西考察,曾在梅公瘴說碑前駐足良久并有感賦詩:“榕樹樓頭回壁深,梅公瘴說警人心”。古往今來,人們一直把這篇精短政論視為“官家藥石”。清乾隆年間,官居內閣首輔的臨桂人陳宏謀將歷代廉政文獻選其重要者編著為《五種遺規(guī)》,梅摯的《五瘴說》收入其中。十九世紀新加坡在制定其廉政法規(guī)時,從中吸取了豐富的營養(yǎng)??梢姟段逭握f》的重要地位以及對后世的影響之大。
梅摯一生曾在多地為官。慶歷后他深獲朝廷信任,任御史之職,留下了不少有口皆碑的閃光點。他除了清正廉潔,不畏強權,上書直言,為民請命等諸多事跡外,于嘉祐二年與朝中重臣歐陽修、王珪等同為當年科舉最高主考官。他協(xié)同歐陽修等,改良文風,不拘一格,力排眾議,使地處巴蜀偏僻之地的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脫穎而出,選為進士。此事在中國文壇及科舉史上均為一時佳話。
梅摯于宋仁宗景祐五年(1034年)知昭州。梅摯在昭州主政二年,與本地百姓結下深厚情誼,并對平樂的山光水色風土人情留下深刻印象。他以充沛的感情,寫下了長律《昭潭十愛》,抒發(fā)他對平樂的士子、山水、道路、寺觀、音樂、果酒等的毫無保留的摯愛與贊美。我們從中也可看出,昭州在他的治理之下,呈現(xiàn)出一派政通人和、百廢俱興的景象,同時我們還看出閃爍其間的一位地方大員的責任感和赤子之心。原詩較長,共十段,每段八句?,F(xiàn)僅錄其每段前面四句以見一斑:“我愛昭州水,湘漓共一源。本無汙泥滓,去有棹歌喧。我愛昭州士,平居富塾庠。興賢遵漢詔,論秀美周鄉(xiāng)。我愛昭州觀,裁基壓大溪。一樓云駐隱,雙表鶴歸迷。我愛昭州寺,東西占景開。門臨九峰列,僧自五天來。我愛昭州路,優(yōu)游不險崎。九疑通舜野,八桂繞秦祠。我愛昭州角,嗚呼古郡衙。萬愁縈桂水,一曲阻梅花。我愛昭州月,間宵入綺樓。涼生荔浦樹,冷熨桂江秋。我愛昭州樂,供官不在多。薰風齊樂圣,淑氣且宣和。我愛昭州酒,千家不禁燒。醥醪一爵舉,瘴霧四時消。我愛昭州果,西東此檀珍。荔枝登宴美,桂子薦盤新?!贝嗽娍逃诔莾取笆異弁ぁ?,士子百姓常繞亭吟誦。
縱觀歷代的地方官員,很少有像梅摯一樣對治下的這片土地付諸如此深厚的感情并書寫下此類長篇頌詩來的。梅摯雖不像別的官員那般業(yè)績顯赫并富有傳奇色彩,但他穩(wěn)健的步履,務實的作風,以及他的長期的持之以恒的堅守,使他名留青史?!端问贰匪涊d的北宋中期的良吏僅十余位,而梅摯名列其中。
李、梅二公,為昭州(今平樂)、也為世人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至今,桂林、平樂人民仍然深深懷念著這兩位思想深邃、才華橫溢的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