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增生,史春芝
(沂源縣魯村煤礦有限公司,山東 淄博 256104)
鋼管混凝土支架由空鋼管熱煨彎曲成巷道所需斷面形狀,井下現(xiàn)場灌注成型,具有強大支護能力,是同類U型鋼支架的4~5倍,施工速度大于U型鋼支架[1-4]。鋼管混凝土支架的結構設計與施工工藝由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高延法教授提出,目前已在全國數(shù)十個礦井成功應用,取得良好效果[5-8]。其中典型的深井如華豐煤礦,采深1300多米[9];典型的軟巖礦井如查干淖爾一號井,粘土含量60%,粘土中蒙脫石含量80%[10]。
沂源縣魯村煤礦位于沂源煤田,礦井始建于1978年,年產(chǎn)量20萬t,采用一對斜井開拓。近年來為提高產(chǎn)量投建混合立井,-270m井底車場開掘中遭遇紅土巖地層,圍巖強度低,巖性較差,導致掘進緩慢,支護特別困難。
該文分析了-270m井底車場圍巖地質(zhì)特征,設計了以鋼管混凝土支架為主要措施的支護方案,并進行了鋼管混凝土支架承載力計算分析。
圖1 混合井-270m井底車場平面圖
-270m井底車場埋深600m,刀形布置,車場平面布置如圖1,車場巷道已掘進一半,陰影部分為馬頭門過渡段、等待室交叉點和繞道,最后施工,斷面較大,交叉點存在,并且施工擾動較大,掘進支護將存在較大困難,準備采用鋼管混凝土支架進行支護。
-270m井底車場巷道圍巖尚未成巖,巖石強度低,巷道穩(wěn)定性差。經(jīng)山東泰山礦產(chǎn)資源檢測研究院巖石力學檢測分析證實,巷道圍巖為紅色泥質(zhì)粉砂巖,巖石單周抗壓強度5.9~8.2MPa,內(nèi)摩擦角38.8°,凝聚力0.6MPa。圍巖中的粘土礦物含量為35.2%,巖石遇水具有一定的膨脹性。
目前馬頭門支護采用錨網(wǎng)噴+鋼筋混凝土砌碹,錨桿長3m,間排距為1.0m×0.8m,掛普通鋼筋網(wǎng)噴層,砌碹厚度600mm,中等配筋率?;旌暇筮呄仁┕ぃ┕?個月內(nèi)巷道穩(wěn)定。此后混合井右邊開始施工,此時左邊混凝土開裂、片幫,并越來越嚴重。繞道采用錨噴網(wǎng)+29U型鋼支架支護,施工后6個月全面返修。
通過對-270井底車場圍巖特征及巷道破壞分析,其變形破壞原因主要有3點:①圍巖單軸抗壓強度低,巷道自身承載力太低;②巷道交叉布置或近距離施工擾動影響;③現(xiàn)有支護體強度不足,不能有效應對擾動影響。
支護方案設計原則:滿足斷面尺寸與支護強度要求;簡化設計;成本合理,施工方便,結構可靠。
-270m井底車場鋼管混凝土支架試驗段長度約40m,巷道斷面為圓形,試驗支架數(shù)量50架,支架分布如圖2,其中馬頭門過渡段支架間距0.8m,凈斷面由4.8m×4.1m遞減至3.4m×3.4m;交叉口支架間距0.75m,凈斷面3.4m×3.4m;等候室支架間距0.8m,凈斷面3.0m×3.0m;繞道支架間距0.8m,凈斷面3.4m×3.4m。
圖2 鋼管混凝土支架支護分布圖
支護以鋼管混凝土支架為主要技術手段,巷道開挖后掛網(wǎng)打錨桿做臨時護頂支護,然后架設鋼管支架,支架后覆蓋彩條布并全斷面布置鋼筋網(wǎng),鋼管支架灌注混凝土,壁后充填混凝土,支架外噴混凝土覆蓋,完成全部支護措施。
鋼管采用20#結構用無縫鋼管,分Φ194×8mm和Φ194×10mm規(guī)格,單位重量分別為36.7kg/m和45.4kg/m。試驗段設計有馬頭門過渡段鋼管支架設計、交叉點支架設計、等候室支架設計和繞道支架設計。
(1)馬頭門過渡段鋼管支架結構設計。支架所用鋼管型號Φ194×10mm,支架分4段,套管連接,支架間使用頂桿連接,支護長度2.4m,共4架,斷面逐漸縮小,第一架鋼管支架結構設計如圖3。
圖3 馬頭門過渡段鋼管支架設計圖
(2)交叉點鋼管支架結構設計。交叉點是支護中的難點,交叉點使用支架搭接更是難度大增。交叉點支架所用鋼管型號Φ194×10mm,交叉點長度3m,共4架搭接支架和1架支撐支架,搭接支架間距0.75m。支撐架的頂弧段和反底拱段分別焊置4對工字鋼搭接角架,搭接架頂弧段和反底拱段延長,并在延長起始點焊置工字鋼搭接角架,正好與支撐架相扣,保證緊密連接,良好傳遞壓力。搭接架分2種斷面結構,結構設計如圖4。
(3)等候室鋼管支架結構設計。等候室支架與交叉點支撐架相同,其目的是保護支撐架免受端頭效應,共同承擔交叉點壓力。支架所用鋼管型號Φ194mm×10mm,支護長度1.6m,共2架。
圖4 交叉點鋼管支架設計圖
(4)繞道鋼管支架結構設計。繞道支護長度32m,根據(jù)其他礦井施工經(jīng)驗,端頭鋼管支架容易產(chǎn)生破壞,為避免該效應,在繞道兩端使用Φ194mm×10mm加強支架,繞道中間使用Φ194×8mm普通支架。其中加強支架6架,普通支架34架。支架結構設計如圖5。
圖5 繞道鋼管支架設計圖
(5)核心混凝土配比設計。核心混凝土設計為強度等級C40混凝土,核心混凝土基本配料為水泥、砂子和石子,同時為滿足泵送要求、減少混凝土用量加入減水劑,摻量2%;為防止混凝土干縮導致核心混凝土與鋼管剝離加入膨脹劑,摻量8%;為增加混凝土的韌性和抗變形能力加入鋼纖維,摻量5%,按水泥重量比摻入。
巷道開挖后立即對圍巖噴射30~50mm厚混凝土封閉,然后掛網(wǎng)打錨桿,為節(jié)省材料使用塑料網(wǎng),錨桿長度3.0m,排距1000mm,頂部緊密,兩幫疏松。架設鋼管混凝土支架,在支架后鋪設彩條布與鋼筋網(wǎng),鋼筋網(wǎng)緊貼支架,彩條布與圍巖預留200mm空間,以C40混凝土或噴漿混凝土充填。繞道綜合支護效果如圖6。
圖6 繞道綜合支護設計圖
以繞道Ф194mm×10mm鋼管混凝土支架為計算對象。鋼管選用20#結構用無縫鋼管,鋼材的屈服極限fs=215N/mm2,鋼管的橫截面積As=5778mm2。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C40,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fc1=19.1N/mm2,鋼管內(nèi)填混凝土橫截面的凈面積Ac=23767mm2。
根據(jù)《現(xiàn)代鋼管混凝土結構(修訂版)》[11],鋼管混凝土結構軸壓短柱極限承載力設計值為
式中:θ為套箍指標。
=2573(kN)
根據(jù)《鋼管混凝土結構設計與施工規(guī)程》,考慮鋼管支架在壓彎時,受長細比與偏心率影響,因此計算鋼管混凝土支架的極限承載力時需要乘上相應的折減系數(shù),因此鋼管混凝土支架的極限承載能力表示為:
Nu=φl·φe·N0=φ·N0
式中:Nu—鋼管混凝土支架的極限承載力;N0—鋼管混凝土軸壓短柱承載力;φ—折減系數(shù);考慮長細比和偏心率的影響,折減系數(shù)取φ=0.778。
支架上部半圓拱的極限承載平衡方程為:
Nu=φlφθN0=φN0=2573×0.78=2001kN
因此Ф194×10mm鋼管混凝土支架承載能力為2001(kN),約200t。
圖7 鋼管混凝土支架結構力學模型
巷道中鋼管混凝土支架結構力學模型如圖7。根據(jù)該力學模型,馬頭門處鋼管混凝土支架支護反力為:
式中:S—支架間距,0.8m;R—巷道計算半徑,2.23m;σ0—支架的支護反力;Nu—支架極限承載力。求出鋼管混凝土支架的支護反力為:σ0=1.14MPa
同理對目前使用的U29型鋼支架進行計算得支護反力為0.28MPa。鋼管混凝土支架的承載能力是U29型鋼支架的4倍,與U29型鋼支架支護間距相同,可以滿足巷道穩(wěn)定要求。
以魯村煤礦-270m井底車場為工程背景,分析了圍巖地質(zhì)特征,提出基于鋼管混凝土支架的綜合支護方案,并對繞道鋼管混凝土支架進行了承載能力計算分析。
(1)-270m井底車場圍巖主要泥質(zhì)粉砂巖,巖石強度低,承載能力差,現(xiàn)有錨網(wǎng)噴+U29型鋼支架支護和錨網(wǎng)噴+混凝土砌碹支護不能滿足支護要求,需要提高支護反力。
(2)-270m井底車場巷道斷面全部為圓形,支護布置分4段:馬頭門過渡段,支架型號Ф194mm×10mm,間距0.8m,4架;交叉口,支架型號Ф194mm×10mm,間距0.75m,搭接架3架,支撐架1架;等候室,支架型號Ф194mm×10mm,間距0.75m,2架;
繞道,兩端加強支架型號Ф194mm×10mm,中間普通支架型號Ф194mm×8mm,間距0.8m,加強支架6架,普通支架34架。
(3)繞道鋼管混凝土支架承載力驗算得出Ф194×10mm支架支護反力為1.14MPa,是U29型鋼支架4倍,滿足巷道支護要求。
參考文獻:
[1] 高延法,王波,李冰,等.深井軟巖巷道鋼管混凝土支架支護實驗研究[A]//全國沖擊地壓研討會暨2008全國煤礦安全、高效、潔凈開采技術新進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8:333-338.
[2] 高延法,王波,曲廣龍,等.鋼管混凝土支架力學性能實驗及其在巷道支護中的應用[A]//第八屆海峽兩岸隧道與地下工程學術與技術研討會[C].2009,C15-1-10.
[3] 高延法,王波,王軍,等.深井軟巖巷道鋼管混凝土支護結構性能試驗及應用[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0,29(增1):2604-2609.
[4] 牛學良.深井軟巖巷道穩(wěn)定性控制理論與技術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8.
[5] 王波.軟巖巷道變形機理分析與鋼管混凝土支架支護技術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08:8-9.
[6] 李冰.深井軟巖巷道鋼管混凝土支架支護穩(wěn)定性分析及工程應用[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09:46-65.
[7] 張長福.動壓軟巖巷道鋼管混凝土支架支護性能與經(jīng)濟效益分析[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0.
[8] 王軍,田英楠,韓立強,等.鋼管混凝土支架附著式振動器[J].煤礦機械,2010,31(6):130-133.
[9] 王軍.華豐煤礦深井巷道鋼管混凝土支架支護技術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
[10] 文增生,張宗坤,單吉成.沂源魯村煤礦千米混合立井圍巖穩(wěn)定性分析與施工措施[J].山東國土資源,2010,26(12):15-17.
[11] 蔡紹懷.現(xiàn)代鋼管混凝土結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