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閬中市教育局局長 湯勇
我時常在想,一個人也許吃遍大江南北,山珍海味,難以忘懷的還是小時候父母給你做的飯菜;一個人也許穿盡了各種名牌皮鞋、服裝,穿上感覺舒適的還是一雙平底布鞋、一身純棉衣服;一個人不管怎樣為名為利,怎樣心浮氣躁,怎樣四處奔波,怎樣鼓搗折騰,總有參悟的一天,最終都要返璞歸真,回到出發(fā)的地方!
由此我想到一個詞——樸素。世界上什么最美,什么最時尚?當然是樸素。什么東西永遠不過時,什么東西時間越長越有生命力、越有吸引力、越有魅力?當然還是樸素。
第82屆奧斯卡屬于《拆彈部隊》和女性導演凱瑟琳 畢格羅?!恫饛棽筷牎芬还搏@得六個獎項,將大熱門《阿凡達》甩在了一邊。《拆彈部隊》不是大制作電影,制作成本只有1200萬美元,票房也只有1600萬美元,相當多的人甚至都沒有聽說過這部電影。而《阿凡達》5億美元的巨制,上映三個月已有25億美元的票房,幾乎是人人皆知。本屆奧斯卡獎的價值取向引人思考:奧斯卡選擇了藝術,而沒有選擇票房;選擇了腦子,而沒有選擇眼球;選擇了內容,而沒有選擇形式;選擇了人性,而沒有選擇商業(yè);選擇了樸素,而沒有選擇浮華。
“梅花一時艷,竹葉千年色?!绷蟹?托爾斯泰說:“樸素是美的必要條件。”愛默生也曾說:“我們把美歸結為質樸無華,實實在在,恰到好處?!边@些都言及樸素最美這個道理。
教育本色是樸素的。就如同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一樣,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一樣,就猶如農作物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
樸素的教育是一個什么境界呢?
樸素的教育,應該讓教育回歸寧靜。社會可以浮躁,其他行業(yè)可以浮躁,教育不能浮躁。教育是農業(yè),是慢的藝術,是人的事業(yè)。需要春風化雨,無聲潤物,需要不急不躁,從容不迫,需要遠離喧囂,祛除浮躁之氣,需要潛下心來,靜下心來,守住一顆樸素的教育心。
樸素的教育,應該讓教育回歸常識。這里的“常識”,指的是已經被人類千百年的實踐反復證明并且現(xiàn)在依然在證明的最基本的道理。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常識是什么?那就是按照教育規(guī)律辦事。教育規(guī)律在哪里?其實,它就蘊藏在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的平凡而簡單的教育瑣事之中,蘊藏在我們司空見慣的細微而實在的教育實踐之中。備好每一節(jié)課,上好每一堂課,改好每一本作業(yè),善待每一個日子,呵護每一個孩子,這就是教育的全部。
樸素的教育,應該讓教育回歸人性。印度有一個叫辛格的小男孩,4歲半就完成了42.195公里的馬拉松跑,震驚了印度,人們稱他為馬拉松神童。2007年,5歲的辛格計劃用10天時間跑完500公里行程。然而,警察封鎖了辛格的長跑路線。原來,印度政府嚴禁辛格參加這項馬拉松活動,理由是:辛格只是一個5歲的孩子,500公里的路程,對他的體力和情緒都是一個負擔。國家可以不要神童,但有責任保護一個孩子的生命健康?!耙⒆樱灰裢?,人性的光輝在這里得到了生動的詮釋!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人的發(fā)展,它不僅要為人才奠基,更要為“人”奠基。因此,教育必須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人”。如果教育忽視人的存在,不注重人文關懷,不堅持以人為本,不尊重孩子的生命個體,如果教育僅把學生當成機器,把教師當成工具,把成績分數(shù)作為唯一的追求,這樣的教育注定是失敗的,教育的大廈就會因缺乏人性的支持而轟然坍塌。
樸素的教育,應該讓教育回歸本質。反觀當下教育,我們的孩子也許成績很好,然而身體素質卻急劇下降,我們的孩子也許可以考高分,卻嚴重缺失人文素養(yǎng),我們的孩子也許各個方面能爭第一,但卻沒有了合作精神,我們的孩子也許通過拼時間、拼體力獲得名校入場券,最終卻付出了興趣與愛好、快樂與幸福的代價……當我們靜下心來審視教育行為時,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那就是教育的功利與短視行為,完全遠離了教育的本質。
教育的本質是什么呢?我以為,教育的本質不是販賣知識,也不是急于得到膚淺的、一時的成績,而是著眼于人復雜而又長久的生長,教會人學會獨立思考,教會人學會做人,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使教育出來的人成為合格的公民,成為服務社會的人,成為自食其力的人。
樸素的教育,應該讓教育剔去浮華。教育不需要花里胡哨,教育的道理、教育的智慧、教育的表達都應該是樸素的。過去我常喜歡用一個詞“打造”,比如,打造名師、打造名校、打造特色教育、打造校園文化、打造高效課堂。何謂“打造”?打造指的是反復打磨鍛造,如打造首飾、打造兵器,有強行的味道和匠人的做派。教育是一個不動聲色、潛移默化的過程,它需要用心付出,長期積淀,長時間堅守,絕不可能像機械一樣“咣當”一聲就打造出來了。有了對教育的樸素情懷,再回過頭看,覺得把這個詞用在教育上很別扭,很不合適。
樸素的教育,應該讓教育順其自然。人才不是“培養(yǎng)”出來的,而是他自己“生長”出來的。我們不過是給他們提供適宜的土壤、空氣、陽光和水而已。教育就是讓每一個鮮活的生命,按照自然規(guī)律,借助土壤、空氣、陽光和水,以其獨特的方式得以生長。
“殺君馬者道旁兒”,這是蔡元培在要求辭去北大校長時寫下的話。他的意思是,殺你馬的人,就是給你馬鼓掌的人。正是旁人過分的期待與厚愛,才讓駿馬狂奔到超出極限而死亡。如果我們不順應自然,把我們所有的想法和愿望,一股腦兒全部壓在孩子們柔弱的肩膀上,一味擠壓孩子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那么我們不也成了催促孩子忘命狂奔的“道旁兒”嗎?
我想,只要我們教育孩子有顆善良的心,有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優(yōu)秀的思想品質,向著積極的方向就可以了,應該允許我們的孩子今后有其豐富的一生,將來可以從事各行各業(yè),只要他們的一生是快樂的、充實的,都是完美的。如果我們給孩子提供適合的教育,讓孩子自然生長,當孩子走上社會后,我以為,即使是一個打工者,如果內心仍然有美好的愿望,能過一種恬靜的、幸福的精神生活,也是教育的成功。
曾經在教育的世界,尋尋覓覓中探索,才明白本本真真、樸樸素素才是美。
樸素的教育最美。做樸素的教育,就是在當最美麗的老師,就是在做最幸福的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