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宜彤 黃 莉 胡凱莉 沈 瀅
(杭州師范大學,浙江 杭州310000)
本研究起止時間是從2013年9月到12月。其中整個實驗課程進行了10周,包括每周的80分鐘教學活動,總計800分鐘。
研究對象是浙江省金華市西苑小學五年級的12名學生及其家長、舉辦親子閱讀活動的英語教師。
在實驗中,參與者被分成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采用親子閱讀模式,對照組采用獨立閱讀模式。
本研究采用定量法和定性法。定性法,指的是對參加者(教師,學生及家長)進行采訪,以及直接觀察;定量法,指的是對實驗對象進行實驗前測和后測,以獲取親子閱讀的大體現(xiàn)狀和其有效性。
研究目的:親子閱讀模式會對小學五年級兒童的閱讀能力產(chǎn)生什么影響?
為了回答上述研究問題,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親子閱讀模式會影響兒童的詞匯閱讀能力;文章理解閱讀能力;邏輯推理能力;閱讀動機和興趣。
研究材料選擇的是12本紙板英語繪本,理由是它們不易被撕毀并且這些繪本的主題都是兒童比較熟悉和喜愛的。分別是Snow White、Aladdin and the Magic Lamp、The Little Match Girl、Hansel and Gretel、The Prience and the Pauper、The Little princess、Pinocchio、Puss in Boots、The Ugly Duckling、Peter Pan、Alice in Wonderland、Robin Hood。
實驗所得數(shù)據(jù)是通過SPSS14進行處理的,并且采用了 紀琍琍(2002)的“閱讀理解測試”作為定量評價工具。
實驗結果分析:
基于研究問題相關的文獻綜述分析,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實驗假設:親子閱讀對于提高兒童閱讀能力包括閱讀理解,閱讀情感,閱讀體驗和閱讀策略會有一定影響。為了檢驗假設,本研究采取了同一水平實驗組的前后測試,結果如下:
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受試均來自同一標準差但測試分數(shù)低于平均水平的小組,所以這兩組受試均有同質性。通過獨立樣本T值檢驗來對比實驗組和控制組在前測時的不同,如表1。
從表1可以看出,實驗組和控制組在兒童閱讀能力評價測試中無顯著差別,說明實驗前實驗組和控制組在兒童閱讀能力,包括閱讀理解,認知情緒,閱讀體驗能力,閱讀策略等方面不相上下,所以后測才能有對比性。
研究表明,親子閱讀作為自變量,根據(jù)兒童閱讀能力評價標準,把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分數(shù)作為應變量。學生閱讀能力包括閱讀理解,閱讀策略,閱讀體驗和閱讀情感。通過獨立樣本T值檢驗對比前測和后測的不同,如表2和表3。
表1 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兒童閱讀能力評價測試的前測結果
表2 獨立樣本T值檢驗的統(tǒng)計小組
根據(jù)表2可知,實驗組的閱讀能力平均數(shù)位88.33,遠高出控制組的平均數(shù)——75.5,由此可知親子閱讀對于提高孩子閱讀能力有明顯的積極作用。另外,實驗組其他方面的數(shù)據(jù)平均數(shù)也遠高于控制組,這也充分證明了親子閱讀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兒童的閱讀理解,閱讀情感,閱讀體驗和閱讀策略各方面能力。
表3是獨立樣本T值檢驗的具體數(shù)據(jù)情況。
首先是兒童閱讀能力的數(shù)據(jù)分析。方差齊性檢驗表明控制組與實驗組在閱讀能力上有顯著區(qū)別。(F=2.519,sig=0.039<0.05)行是方差齊次性時的t檢驗判讀值可以得出結論,實驗組和控制組差異顯著。(t=-5.543,sig(2-tailed)=0.00<0.05)該數(shù)據(jù)表明實驗組的平均數(shù)高于控制組。
所以,親子閱讀模式對兒童閱讀能力有積極影響。
同理可得親子閱讀模式對兒童閱讀理解能力、閱讀情緒、閱讀體驗和閱讀策略有積極影響。
綜上所述?;趯嶒灥臄?shù)據(jù)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親子閱讀對提高兒童閱讀能力,閱讀理解水平,閱讀情緒,閱讀策略和閱讀體驗都有積極影響。
表3 獨立樣本T值檢驗
首先,研究發(fā)現(xiàn)親子閱讀對提高兒童閱讀能力有積極影響,涉及閱讀理解能力,閱讀情緒,閱讀體驗和閱讀策略等方面。基于研究結果,為提高兒童閱讀能力對親子閱讀過程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3.1.1 家長與兒童分享閱讀權力
通過對兒童互動型親子閱讀過程的觀察,大部分母親都是按幼兒的要求講故事,圖書由母親和幼兒共同選擇。為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母親一方面注意增強語言的感情色彩,另一方面有意識地增加了閱讀中的互動性提問,使幼兒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成為了積極的合作者。
3.1.2 加強家長與兒童的言語互動
在親子閱讀過程中,家長要力求使用結構完整,生動活潑,句式多樣,詞語優(yōu)美的語言,以便幼兒從家長那里獲得正確、豐富的表達方式;引導兒童在父母問話基礎上推導出新的語言,并能夠對兒童所說的新語言及時的給予反饋,使兒童的語言學習充滿主動性,使通過言語互動讓兒童在語言學習上取得更大的進步。
3.1.3 調動兒童在閱讀中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
在親子閱讀過程中,家長應引導兒童觀察圖畫,就圖畫內容向兒童提一些開放性問題,兒童會就各自的觀察給出不同的回答。家長在閱讀過程中可以適當扮演圖畫故事中的角色,對閱讀材料進行適當加工,以增加故事情節(jié)的趣味性、娛樂性,以調動兒童參與閱讀的積極性。
3.1.4 及時正面給予兒童反饋
在親子閱讀中,家長要給予兒童的提問及時的反饋。因為兒童的思維具有跳躍性、不穩(wěn)定性等特點。說完故事后要兌現(xiàn)承諾,討論兒童提過的問題,否則會給兒童留下言而無信的印象,無形中也會打擊兒童提問的積極性。
本研究中存在一定的不足,現(xiàn)陳述如下,以供進一步研究參考。
第一,研究工具未能達到最大的效度。關于兒童閱讀能力的評價問卷借鑒國內徐雪珍、施為萍、馬服生的《幼兒閱讀指導手冊》修訂而成。雖然經(jīng)過重復兩次的預測驗,也取得了較好的實驗結果,但自編問卷設計還是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
第二,被試現(xiàn)場測驗表現(xiàn)的客觀性不夠。由于實驗人員的參與,兒童個性存在的差異,以及家長英語能力水平的的差異,導致了被試在親子閱讀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閱讀能力的客觀性可能會有一定偏差。
第三,實驗人員記分過程的公正性有一定質疑。記分過程存在著記分人員的主觀評價。
第四,實驗數(shù)據(jù)的有效性存在不足。由于時間,人力,財力的限制,本研究研究對象僅限于小學五年級的12位兒童為實驗被試,樣本數(shù)量和代表性有限,不能輕易做推論。
[1]Kiefer,B.Z.The response of Primary children to picture-book[D].Columbus;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1982.
[2]Mary A.E.,Leslie B.&Ted E.Parental Responses to Miseues during Childto-Parent Book Reading[J].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 Psyehology,1997(l): 67-84.
[3]Nikolajev,M.&Seott,C.The dynamics of Picture-book communication[J].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education,2000,31(4):225-239.
[4]Gestal,S.D.Shared book reading and children’s language comprehension skill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parental discipline practices [J].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04,19:2.
[5]Sullivan,P.R.Children’s Literatures:A Tool For Teaching Second Language To Adolescents[D].California;The 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 And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1994.
[6]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新英語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7]季燕.親子閱讀現(xiàn)狀及家長指導策略的調查與分析[D].廣西:廣西師范大學,2006.
[8]唐鳳玲.兒童早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家庭調查分析[J].山東教育,2003,2:15.
[9]虞利旦.讓英語繪本打開孩子們課外閱讀的天地[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3,1: 31.
[10]晁霞.運用英語圖畫故事提高兒童閱讀能力和詞匯運用能力[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004.
[11]周兢.論早期閱讀教育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J].幼兒教育研究,2005,1:21.
[12]周兢.在創(chuàng)意閱讀中培養(yǎng)兒童的自主閱讀能力:兼論兒童圖畫書的教育價值[J].幼兒教育,2005,2:15.
[13]朱從梅,周兢.親子閱讀類型及其對幼兒閱讀能力發(fā)展的影響[J].幼兒教育,2006,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