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前
害羞是孩子在碰到陌生人和陌生環(huán)境時,擔心不知道怎么說話、如何行動,因而退縮、封閉自己的結(jié)果。害羞是一種無法適應(yīng)社會情境的感覺,也是使人偏于極端地關(guān)注別人對自己看法的一種心理態(tài)度。
害羞孩子的退縮與不夠主動,常常使同伴誤以為他(她)們不友善,不易與人相處,從而造成了這部分孩子社交能力不佳,人際關(guān)系也不好。較嚴重的甚至被同伴排斥,無法融入團體生活中。
是不是孩子的“害羞”就無可救藥了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其實,“害羞”是一種人格特質(zhì),只要家長和老師應(yīng)在生活和學習中合理引導,孩子就會逐步糾正害羞心理,羞答答的花兒一樣可以大大方方地開。
讓孩子克服“害羞”心理,家長可以這樣做:
一、讓孩子與外人多接觸
在生活中,家長應(yīng)有意識地多多增加孩子與外人接觸的機會,比如常帶孩子去親戚、朋友家做客,常帶孩子去公園、超市等人多的地方,常安排孩子參加當?shù)亟M織的一些集體營地活動,常安排孩子與其他的小朋友一起進行游戲、郊游等活動。家長在鼓勵和安排孩子增加社會交往的時候,一開始必須要選擇好對象,要注意使孩子能通過這些活動體會到與人交往的愉快,在帶孩子去做客時要選擇那些態(tài)度和藹、容易親近的親戚朋友,在安排孩子與其他的小朋友一起活動時要選擇比他年齡小、攻擊性不強的孩子,在安排孩子參加集體營地活動時要選擇人數(shù)較少的場次,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孩子在活動中經(jīng)受驚嚇、挫折、拘束、不安全、缺乏自信等不良心理體驗。
二、增強孩子的自信
怕羞的孩子通常自卑感都很強,他們往往因為沒有信心去解決生活中的壓力或沖突,從而產(chǎn)生害羞和逃避的行為。因此,在許多場合他們都喜歡躲在別人的后面,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因為害羞便失去了眾多表現(xiàn)的機會,而表現(xiàn)的機會越少則越發(fā)害羞。面對這樣的情形,家長應(yīng)當從培養(yǎng)和增強孩子的自信入手,孩子的自信心提高了,克服害羞就比較簡單和容易了。
三、不要給孩子貼“害羞”的標簽
一些孩子不太善于與別人打交道,每次外出前雖然父母都提前告誡孩子見到長輩要主動問好,別人問問題時要好好回答等等,可是孩子在遇到外人時表現(xiàn)依然如故,他要么緊低著頭、要么把臉扭向一邊、要么漲紅了臉沒有一句話、要么干脆躲到家長的身后,于是一些家長便嘲弄孩子說“這孩子就是害羞,不太愛說話,見到客人總是別別扭扭的”。應(yīng)當說這是十分不妥的做法,這只會加深孩子對他人的恐懼、只會更增加孩子與人交往的困擾、只會使孩子更加害羞,因為孩子會相信父母的評價,會認為自己的確就是一個性格內(nèi)向、好害羞的人,他以后會經(jīng)常以“我是一個害羞的人”來暗示自己,并以此來作為自己退縮行為的理由和借口,使自己更加害羞。
四、不可責備和勉強孩子
對待害羞的孩子,創(chuàng)設(shè)一個“沒有責備”的環(huán)境是非常重要的。家長不要因為孩子害羞就對其大加埋怨或橫加指責,懲罰或侮辱只會更加打擊孩子的社交信心;家長不要對孩子失去信心,認為害羞的孩子無法適應(yīng)未來的社會生活;家長不要操之過急,焦急的心態(tài)不利于幫助孩子消除害羞,反而會加重孩子的心理壓力;家長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與那些不害羞的孩子去比較,這會使害羞的孩子喪失自尊心,從而加重害羞的程度。
對待害羞的孩子,創(chuàng)設(shè)一個“沒有壓力”的環(huán)境也是非常重要的。當孩子不愿意與其他更多的孩子相處時,家長不能硬逼著孩子去和小朋友一塊玩,因為害羞的孩子比較喜歡一對一的交往;當孩子不愿意稱呼別的長輩時,家長不要勉為其難,因為這可能會增加孩子的恐懼感;當孩子不愿意在客人面前表現(xiàn)時,家長也不要脅迫他,因為這樣做會加劇孩子的緊張,將來會以更多的沉默和拒絕來應(yīng)對,使害羞升級。
五、讓孩子事先有充分的準備
無論在什么場合,如果孩子事先已經(jīng)做好了各種準備,知道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情況,他就不會那么緊張、焦慮和不安,怕羞的情緒也會減少許多。比如帶孩子參加聚會,父母應(yīng)該事先告訴他要到哪里去、要去干什么、最好能先讓孩子結(jié)識一下要見的人;家里有孩子陌生的客人到訪,父母可以先告訴孩子將來多少客人、客人是做什么的、客人來后孩子應(yīng)該怎樣打招呼;遇上老師要求孩子公開發(fā)言或演講,父母可以事先在家里對孩子多加輔導和演練,讓孩子熟悉整個的程序,作好充分的準備以減少臨場的慌亂與失誤;對于生性膽小、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家長要盡量避免陌生人的突然接近,以免孩子在毫無思想和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受到驚嚇。
六、給孩子更多的鼓勵
害羞的孩子往往對自己的自我否定太多,覺得別人樣樣都比自己強,他們對別人給他做出的負面評價比較敏感,而且也特別在意,因此害羞的孩子更需要鼓勵、更需要呵護。家長應(yīng)當抓住孩子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多給孩子一些正面的鼓勵和表揚,有時甚至可以夸張一點。比如,孩子對某件事情提出了一個自己的見解,家長就可以趁機贊許孩子一番:“說的太對了,這個問題媽媽怎么就沒有想到呢?真是個聰明的孩子?!碑敽⒆优c一個不太熟悉的孩子玩完之后,家長也可以不失時機地送上贊美之辭:“你和那個小朋友玩得真好,他的媽媽在一旁一直在夸你呢!”當孩子在課堂上開始發(fā)言時,家長也要充分利用這難得的機遇:“你今天的表現(xiàn)非常好,老師也打電話夸獎你了,媽媽真為你感到驕傲!”
七、讓孩子更多的表現(xiàn)自己
害羞的孩子通常不太愛表現(xiàn)自己,而越不愛表現(xiàn)自己行為就越退縮,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意給害羞的孩子更多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孩子平時可以自己做的事情,要堅持放手讓他去做,像穿衣、洗臉、整理玩具、打掃房間等事情父母不要去代勞;家長要多多鼓勵和支持孩子參加學校的班干部競選或公開的表演,要多多鼓勵和支持孩子單獨出去和其他孩子交往;家長也可以讓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強項,有一位學習很好的學生不太愛與人來往,也沒有幾個知心朋友,孩子的母親便讓他去輔導鄰居的孩子學習,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孩子不再害羞于與人交流了。
八、家長要正確認識耐心引導
幫助孩子克服害羞心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耐心,耐心理解,耐心幫助,循序漸進。面對孩子害羞的個性,家長首先應(yīng)當正確認識并勇于接納,完全沒有必要大驚小怪,要以平常心來對待,要理解和體貼孩子,要盡可能地打消孩子的憂慮使孩子放松下來,要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可以信賴的,鼓勵孩子說出他內(nèi)心的恐懼和不安并為他出謀劃策,在孩子處于緊張狀態(tài)的時候及時地給予幫助,使他克服害羞而活動自如;面對孩子害羞的個性,家長更不能操之過急,幫孩子克服害羞心理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耐心、要循序漸進,怕羞的孩子心理本來就比較脆弱,家長的急燥情緒不但于事無補,而且還會給孩子帶來許多負面的信息,反而更加重了孩子的害羞心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