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琴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技的不斷提高,網(wǎng)絡資源的豐富,優(yōu)秀作文選或者各種教參在小學生中幾乎人手都有,很多學生都喜歡在習作中抒發(fā)情感,但是大部分學生都套用同樣模式的句子,其實這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對小學生真情實感的一種抹殺,甚至是對小學生童真童趣的一種抹殺。因此,如何在信息技術條件下提高習作的含金量就顯得非常重要。本文以體驗式教學為主,分析了提高小學生習作水平的策略。
關鍵詞:體驗式 習作 情感
一、細心觀察周圍事物,感知體驗
著名的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指出:“文章必須從真實的生活里產(chǎn)生出來,把真實生活所不曾經(jīng)歷的事勉強拉到筆下來,那是必然失敗的勾當。人固然為寫文章而留心自己的生活,有了充實的生活,才有好文章?!毙抡n標指出:“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狈e累素材是習作的基礎能力。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習作的興趣之源頭在于生活,所謂見多識廣,如果學生的生活豐富,視野隨之開闊,習作自然就會觸類旁通且左右逢源。
因此,教師應該有目的有計劃地來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聯(lián)系生活,比如組織學生參加演講比賽、鼓勵學生寫廣播稿等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不知不覺中嘗到習作的樂趣,可以在班級中定期舉行素材交流會或者信息交流會,學生將自己的感受進行交流,寫出的習作充滿生活氣息,使他們感受到“處處留心皆文章”,讓學生熱愛生活,留心生活。使小學生們踏踏實實學習,痛痛快快“玩”,在“玩”中思,“玩”中悟,比如在唱歌跳舞中,在養(yǎng)花養(yǎng)小動物中,在踢足球打籃球中,在打雪仗中,在彈奏樂器中等等,在痛痛快快“玩”中無形中獲得了豐富多彩的素材,此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去感悟生活,用心靈去實踐、體會、感受、創(chuàng)造,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通過長期細心地觀察與積累,才能有所發(fā)現(xiàn),產(chǎn)生創(chuàng)作靈感,才能偶有所悟,將之入文。教師在引導之時,亦可與學生多交流談心,比如讀書、網(wǎng)絡、游戲、旅游、見聞等等,在交流中激發(fā)靈感的火花,引導他們留意生活中的人與事,捕捉新奇有趣的題材,從中感悟生活、品位生活,這樣學生在習作中就有話可說、有情可抒,大腦中就會有源源不斷地流淌著習作的“活水”。
二、廣泛閱讀課外書籍,深入體驗
新課標要求學生要“擴大閱讀面”,“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jié),說出自己的喜愛、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作品的情感。受到優(yōu)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閱讀簡單的非連續(xù)性文本,能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备鶕?jù)相關調(diào)查,在“你喜歡讀哪方面的書”中,選擇“優(yōu)秀作文選”的學生占 31.3%,選擇“百科知識書籍”的學生占 46.2%,選擇“故事、童話、小說等 ”的學生占 76.0%,選擇“卡通、漫畫書”的學生占 34.4%,選擇“其他”的學生占 10.3%,可見學生的課外閱讀是多元化的,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學生閱讀量方面,可以組織學生“分享閱讀”,可以讓學生自愿并且樂于將自己喜愛的課外書籍放在班級的讀書角,與同學一起分享自己喜愛的讀物。在書籍選擇方面,不一定是文學名著或是優(yōu)秀作文選,可以是雜志、報紙 也可以是歷史書籍、地理書籍 只要書籍的內(nèi)容健康,都可以成為讀書角的一員。教師也可以在教學中給學生推薦相關書籍,可以是新課標中推薦的課外書籍,也可以根據(jù)需要,從中外各類優(yōu)秀文學作品中選擇合適的讀物,向?qū)W生補充推薦。
三、有效創(chuàng)設習作的情境,親身體驗
創(chuàng)設習作情境是激發(fā)學生自主習作的一種方法,這種具體、生動的情境,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體驗,更能激起學生寫作的沖動。教師教學中有計劃地創(chuàng)設恰當?shù)木唧w情境,符合心理學的特點,能引起學生真實的情感體驗。因此,情境的合理有效設計是學生實現(xiàn)生活體驗向個性化語言轉(zhuǎn)化的關鍵。為了實現(xiàn)學生個性化的表達,我們必須以人為本,追求真實生活的多元和多彩?!拔沂謱懳铱?,我筆表我心。”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見聞和想象表達出來,隨感而發(fā),隨情而衧,對于學生體驗式習作教學十分重要。
習作是學生一系列的情感活動的表現(xiàn)。我們的學生天性率真,對游戲情有獨鐘。教師立足于生活,創(chuàng)設學生喜愛的游戲情境,讓他們置身于教師精心設計的生活化情境中,盡情體驗,會使沉浸在游戲場中的學生,眼、耳、口、鼻、手及整個身心都會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無論是親身參與,還是臺下吶喊,學生們都密切關注著游戲的進展。如我們平日教學中開展的“傳話游戲” “你演我猜——詞語擂臺”等活動,教師通過游戲的手段,調(diào)動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更為他們寫作提供了豐富的寫作資源。據(jù)課堂觀察,在游戲過程中,學生都十分感興趣。如在“詞語擂臺”比賽中,一個學生通過肢體語言表達詞語意思,另外一個人進行猜詞。其中進行肢體表達的學生因為沒有辦法讓同伴理解自己的意思,急得面紅耳赤,比比劃劃,不知所措,有個別學生因為著急,還急得直跺腳;猜詞的同學剛抓耳撓腿,不停地搖頭;臺下的同學們則個個急得直拍桌子,唉聲嘆氣,所表現(xiàn)出來的是恨不得自己能馬上飛上講臺去。整個活動中,學生們都能集中心思置身于活動中,當時的場景學生們個個都表現(xiàn)異同。這樣的活動,在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學生們也能更細致地觀察到同學們的表現(xiàn),在習作中才會有更細致的抓住大家的表情、動作等細節(jié)進行深入的刻畫。
總之,體驗式習作教學策略的提出,是新課程改革、新教材背景下打破傳統(tǒng)習作教學的一種新的探索與嘗試。在教學過程中,它真正做到了以尊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為依據(jù)來安排教學的進程,從而指導學生走入生活、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在這種全身心的體驗中,喚醒學生將內(nèi)心豐富的情感世界、生活中鮮活的寫作素材進行提煉與總結,讓習作成為自己精神發(fā)展的需要。這種學生方式,不但減輕了學生對習作的抵觸情緒,培養(yǎng)健全人格的寫作能力,更培養(yǎng)了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學生的人文情操。
參考文獻
[1]趙小惠.小學生作文消極心理現(xiàn)象及其對策[J].科學教育,2012(6).
[2]李富勇.小學作文教學應當培養(yǎng)的幾種良好習慣[J].網(wǎng)絡財富,2009(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