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宇,邱麗穎,陳愛國
(江南大學無錫醫(yī)學院,江蘇 無錫 214122)
護理健康教育是護理學與健康教育學相結合的一門綜合性應用學科,是護理課程體系的一部分[1]。隨著醫(yī)療服務模式的轉變,護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醫(yī)療服務中不可或缺[2]。護生通過學習健康教育的方法,具備在未來護理職業(yè)中對患者、家屬、社會人群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評價的健康教育活動的能力,達到促進健康、恢復健康、預防疾病、減輕痛苦的目的[1]。在健康教育過程中,學生利用已具備的護理專業(yè)知識,采用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面對不同知識層次的受教育者,有針對性地提出健康教育計劃。因此,護生不僅要具備基本的專業(yè)知識,還要具備將專業(yè)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識信息,并將健康信息有效傳達的能力[3]。我們基于我校綜合性大學的教學平臺,利用其多元學科的特點,以提高護生核心能力為目標,探索護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
國際護士會(ICN)將護理核心能力定義為:護士為提供安全及合乎倫理準則的護理服務而要求的特別知識、技巧、判斷力和個人特質[4]。陶莉等[5]綜合國內外護理行業(yè)對護理核心能力培養(yǎng)的標準,將核心能力界定為:護士在工作的護理環(huán)境中,由系統(tǒng)的專業(yè)知識、技能和才能累積形成的綜合能力。其內涵包括評判性思維能力、人際溝通能力、信息處理能力、管理協(xié)作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
護理健康教育課程在我校護生二年級下半學期開設。此時護生已修完醫(yī)學基礎課程、護理專業(yè)基礎課程及護理人文課程。
本課程以培養(yǎng)護生知識、技能等核心能力為主線,在健康教育設計、實施和評價過程中,綜合應用護理專業(yè)基礎知識和護理人文以及交叉學科領域的知識,培養(yǎng)護生的健康教育能力。
2.2.1 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是一種開放式、互動式的新型教學方式[6]。教師根據(jù)護理健康教育學科特點,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設計健康教育案例。所設計的案例要簡單,貼近生活且易于理解。例如設計與護生息息相關的大學生健康教育主題:“大學生運動損傷預防與處理”“大學生性健康教育”“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與干預”等,并對案例加以討論,讓護生從中學習實施健康教育的方法與技巧。
2.2.2 小組討論 將護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各組確立小組健康教育主題,設計健康教育方案。在設計健康教育方案過程中,教師積極鼓勵護生用已學專業(yè)知識結合計算機技術設計健康教育圖譜和健康教育電子調查問卷,并輸入計算機系統(tǒng)。要求所設計的健康教育方案以簡單的文字和生動的圖片或視頻呈現(xiàn)。
2.2.3 校內實踐 我校是教育部直屬、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學校學科涵蓋理學、工學、農學、醫(yī)學、文學等10大門類,在校師生達2萬多人。這樣的校園環(huán)境為護生提供了良好的大學社區(qū)實踐基地。在實踐活動中,護生分成若干個工作小組,由小組長帶領組員,深入校園社區(qū),以在校師生為健康教育對象,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在此過程中,首先,教師指導護生收集健康知識調查問卷,并將結果輸入計算機系統(tǒng),了解服務對象的健康信息和相關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同時,根據(jù)設計好的健康教育方案在校園社區(qū)人群中進行主題健康教育,并針對健康教育對象的具體問題進行個體化指導與討論。
解決問題能力和反思性思維能力是評判性思維能力的主要組成部分[7]。在該課程教學過程中,護生應用已學護理專業(yè)知識和技能,通過查閱文獻,在教師指導下,各小組圍繞確定的健康教育主題梳理并形成相關健康教育知識體系,設計健康教育方案。在健康教育方案設計過程中,各小組利用課余時間圍繞主題進行討論和資料查閱,在保證健康知識科學性和嚴謹性的同時,注重知識的實用性和普及性,最終確定方案。此過程較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并通過實踐反思和評價方案的可行性。
在信息快速更新的今天,傳統(tǒng)的健康教育方式已不能滿足患者健康知識獲取的需求[8]。在教學中,教師引導護生利用綜合性大學優(yōu)勢,尋求與物聯(lián)網工程等學院學生的合作,創(chuàng)新性地設計健康教育計算機路徑。該技術可實現(xiàn)根據(jù)健康教育對象的年齡、性別、飲食習慣、體格檢查結果等信息分析其潛在的和現(xiàn)存的健康問題。同時,在健康教育方案設計過程中(主題主要涵蓋生活、飲食、鍛煉、常用藥物的健康指導等),應用設計學的理念,將復雜專業(yè)的文字轉化為簡單易懂的圖片或視頻,使受教育者輕松掌握健康知識要點。此過程不僅促進了護生對護理專業(yè)知識的深入理解,提高了專業(yè)知識應用能力,而且實現(xiàn)了不同學科知識的交叉和補充;同時培養(yǎng)了護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使其感受到交叉學科所帶來的更寬廣的發(fā)展領域。
護生根據(jù)健康信息分析結果,結合預先設計好的健康教育方案,分小組進入校園社區(qū),實施健康教育。為完成健康教育任務,護生首先要發(fā)場團隊精神,精誠合作,發(fā)揮各自特長。同時護生會面臨不同年齡、性別、知識層次的服務對象,在與服務對象進行溝通、交流和對其進行健康知識指導的過程中,護生了解了如何與不同知識層次、不同性格的人群進行有效溝通,以取得對方的理解與信任。實施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和問題,護生需要思考如何用簡單有效的方法讓健康教育對象理解和接受健康信息。通過課堂外的校園社區(qū)實踐活動,護生掌握了人際交流的技巧,提高了人際交往能力。
在整個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介紹健康教育所涉及的技術和學科領域,引領護生進行文獻查閱,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和學習潛能。護生設計健康教育方案時,還學習了護理專業(yè)知識以外的技能,如圖案設計、計算機技術。在實施健康教育方案時,意識到人際溝通技巧的重要性。通過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再回到小組和課堂進行回顧,以理論—實踐—討論—反思的模式循環(huán),增強了護生對專業(yè)外知識的興趣,體會到學習交叉學科的實效性,培養(yǎng)了終身學習意識和能力。
近年來,護理健康教育正處在一個迅速發(fā)展和崛起的階段,護理界有識之士倡導開展的“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使護理健康教育被提上學科發(fā)展日程。培養(yǎng)具有一定健康教育能力和水平的護理骨干,是提升健康教育整體水平的重要因素,而課程改革則是人才培養(yǎng)的必要條件。圍繞護理核心能力培養(yǎng),從護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入手,借助綜合性大學的實踐平臺,應用多種交叉學科的技術和方法,開展護理專業(yè)健康教育,提高了護生對專業(yè)理論與技能的學習和應用能力,促進了學科之間的滲透融合,增強了護生的服務意識,提高了護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