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春
摘要:按裙子外形結構可分為直裙、斜裙和節(jié)裙三大類,在裙子基本款紙樣上結合三大類裙的特點綜合運用,再加上分割、施褶、紙樣切展等方法變化裙子的結構造型,可制作出不同款式的裙子。
關鍵詞:裙子;造型;結構設計
中圖分類號:TS941.2 文獻標志碼:B
Structural Design of Skirt Shape
Abstract: Skirt can be divided into straight skirt, A-line skirt and tiered skirt according to their contour structure. Skirts in different styles can be made by combining the basic skirt patter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types of skirts and by using the methods such as segmentation, pleating and pattern cutting and outspreading.
Key words: skirt; shape; structural design
裙子款式變化豐富、風格多樣,或飄逸、浪漫,或端莊、干練,能充分展現(xiàn)女性的優(yōu)美體態(tài)。裙子適用范圍廣,成為廣為穿用的衣物。
1 裙子的分類
裙子種類形態(tài)很多,其穿著效果豐富多變。依據(jù)它的形態(tài)和長度的變化進行主要的分類。按裙子的長短可分為超短裙、短裙、及膝裙、中長裙、長裙等;按裙子外形結構可分為直裙、斜裙和節(jié)裙三大類。
1.1 直裙
直裙又稱筒裙,是裙類中最基本的裙種,它的外形特征是裙身平直,在腰部收省使腰部緊窄貼身,臀部微松,裙擺與臀圍之間呈直線,裙身的外觀線條優(yōu)美流暢,如西裝套裙、一步裙、窄擺裙等。由于造型簡潔,一直被廣泛采用,并逐步發(fā)展變化出許多直裙類的裙子,如各式褶裥直裙、百褶裙和多片式直裙等。
1.2 斜裙
斜裙是一種裙擺寬松、兩條側縫呈放射狀的錐形裙,所以又稱喇叭裙或波浪裙。斜裙根據(jù)裙片數(shù)量可分為兩片裙、四片裙、六片裙、八片裙和十二片裙等;按裙擺的大小根據(jù)側縫斜角計算,有從60°斜角開始直至360°的各式圓臺裙。各種角度的斜裙能展示出不同的風格和穿著效果,角度小的斜裙給人合體、活潑的感覺;角度大的斜裙則有飄逸、瀟灑的效果,設計時可根據(jù)人的體型、愛好和布料的特性等具體情況選擇不同角度的斜裙。
1.3 節(jié)裙
節(jié)裙又稱接裙、層裙,有兩節(jié)、三節(jié)和多節(jié)結構,它是通過多塊面料橫向拼接而成??梢杂兄绷吓c直料、直料與橫料、直料與斜料的拼接等,但一般以直料與直料的拼接為主,形成逐漸放大為上窄下寬的塔式造型。此外還有異色的拼接以及采用花邊、荷葉邊及覆蓋、重疊等形式做成的節(jié)裙。
直裙的基型是一個呈圓柱的筒狀。斜裙、節(jié)裙的基型由直裙基型轉化得來。裙子款式千變萬化,但不論是哪種裙子的式樣造型都可以從 3 種基型圖中變化而成。
2 裙子造型變化與結構設計方法
2.1 裙原型制作
緊身裙是直裙類的基本款,它的特點是從腰圍至臀圍比較合體,臀圍至下擺為直線型輪廓,是裙子中最基本的款式。其紙樣設計同裙原型(圖 1),是在前后裙片上各有 4 個腰省,并有 1 個腰頭的直筒裙。在裙原型基礎上通過紙樣設計可以變化出各種款式的裙子。
圖 1 中,L為裙長,W*為人體凈腰圍,H*為人體凈臀圍,WL至HL之間的距離為腰長(臀高)。其中,裙長、腰圍、臀圍的規(guī)格是制作裙原型的必要尺寸。裙長、腰圍、臀圍、下擺的大小取值影響裙子的造型變化,是裙子結構設計的控制部位。
2.2 裙子控制部位規(guī)格設計
對裙子控制部位進行規(guī)格設計,必須結合考慮裙子的機能性。因為裙子是遮蓋下半身的衣服,所以必須作出不妨礙下肢運動的形態(tài)。設計裙子時,必須考慮到行走、跑步、上下臺階、蹲、坐等動作,在規(guī)格設計中放入一定的松量。另外還應盡可能對形態(tài)、面料、穿用目的等方面進行考慮。
2.2.1 裙長
裙長的設計主要取決于款式。裙長規(guī)格可以通過人體測量得到,通常由腰部最細處量至所需長度。裙子的長短根據(jù)個人的喜好而定,偏短的一般在膝上10 cm左右,偏長的一般過膝蓋約在小腿的中間或更長。裙長規(guī)格也可以根據(jù)參考公式計算得到,例如:超短裙的裙長=身高乘以系數(shù)0.3減一定的量;短裙的裙長=身高乘以系數(shù)0.4減一定的量;及膝裙的裙長=身高乘以系數(shù)0.4;中長裙的裙長=身高乘以系數(shù)0.5減一定的量;長裙的裙長=身高乘以系數(shù)0.5加一定的量。設計裙長規(guī)格時還應考慮與上裝的搭配。
2.2.2 腰圍
腰圍規(guī)格由腰部最細處水平圍量一周得到人體凈腰圍尺寸,在此基礎上加放一定的松量。腰圍的放松量設計主要從服裝壓力舒適性的角度考慮。人在進餐前后,其腰圍約有1.5 cm的變化量;當人坐著時,腰圍平均增加1.5 cm;蹲坐前屈90°時,腰圍增加約2.9 cm。從生理學角度講,人體腰圍在縮短 2 cm左右的壓力時不會感到不舒服,因此,腰圍加放量在 0 ~ 2 cm之間。如果采用彈性面料,加放量可以取 0。2.2.3 臀圍
臀圍規(guī)格由臀部最豐滿處水平圍量一周得到人體凈臀圍尺寸,在此基礎上加放一定的松量。臀圍的放松量設計由人體運動舒適性及款式兩方面決定。實驗證明,當人坐在椅子上時,臀圍平均增加2.6 cm;當蹲或盤腿坐時,臀圍平均增加 4 cm,因此,臀圍的最小放松量為 4 cm。臀圍加放量的設計還與裙子的款式有關,緊身裙的加放量在 4 ~ 6 cm,A字裙加放 2 ~ 3 cm。
2.2.4 裙擺圍
裙擺圍度的大小與款式、裙長有關。裙子的擺圍大小直接影響穿著者的各種動作和活動。擺圍的設計要適應人體步行、跑跳、上下樓梯燈動作的基本要求。實驗證明,最小擺圍設計以臀圍線為基數(shù),在臀圍線以下裙長每增加10 cm,每1/4裙片的側縫處下擺要擴展 1 ~ 1.5 cm。如果擺圍小于最小值,則需考慮設計褶裥或開衩,以補充其運動量的不足。例如緊身裙在裙長超過40 cm時一般會設計開衩或褶裥,否則行走會受到影響。
2.3 裙子的結構變化
2.3.1 直裙的結構變化
在保持裙子的臀圍和裙擺寬窄幾乎相等的直形外形輪廓的前提下,可通過分割、開衩、開襟、褶裥等處理方式豐富直裙的結構變化。
分割處理:把前后裙片進行各種形式的分割,使原先的兩片裙片變成四片、六片或更多片的裙片。
開衩處理:在直裙的兩側擺縫下端開衩,或者在前裙片中間或后裙片中間開衩,或者前后一起開衩,使結構富有變化。
開襟處理:在直裙中作各種形式的開襟處理,是使直裙發(fā)生結構變化的常用方法。有前中開襟到底,也有在裙片側面開襟,或在前片左右作雙面開襟。
褶裥處理:這是豐富直裙結構變化最常用的方法。在直裙中使用的褶裥形式很多,有不規(guī)則任意抽攏的細裥、向一個方向等距折疊的順風裥、兩側向中間折疊的對稱合裥、中間向兩側折疊的倒順裥、裥底向下的暗裥、裥底向上的胖裥等。
2.3.2 斜裙的結構變化
斜裙在腰部很少有省,省大多轉移為裙擺量,增加了側縫線的翹度,使其幾乎接近直線。因此,斜裙的結構設計主要是以腰圍和裙長的尺寸為依據(jù),不需要臀圍和臀高的尺寸。
斜裙的結構變化主要反映在角度的變化和裙片的分割和組合方面。斜裙可以從獨片式發(fā)展到十二片式,從60°斜角開始直至360°全圓,在其間可以作任意的變化。同時,在斜裙的裙片上增加波浪,使裙子產生高低起伏的動感,是斜裙獨有的結構變化形式。
2.3.3 節(jié)裙的結構變化
節(jié)裙是由多塊裙片橫向拼接而成的,由于拼接裙片的造型可以多種多樣,如長方形、條形、扇形等,因此,通過不同造型的裙片相互拼接,可以產生各種節(jié)裙款式。除了裙片造型的變化外,還可以通過褶裥、縮褶、收省等手法使節(jié)裙的結構產生更多變化,豐富節(jié)裙的造型。
2.3.4 分割、施褶、紙樣切展等方法的運用
分割:裙子上的分割設計既要滿足其功能性設計,又要符合審美的要求,是非隨意性設計,裙子的臀腰差應處理在分割線內。在設計分割線時,分割線的位置盡可能在通過人體凸凹起伏最大的位置上,最大限度地保持其造型的平衡,使功能性設計和造型設計達到結構的統(tǒng)一。如橫線分割要利用省轉移方法,特別是在腹部、臀部的分割線,要以凸起點為位置,結合其他分割、打褶等形式進行設計。豎線分割要以相對均衡分配為原則,有利于腰省與分割線結合,使腰部、臀部和裙擺造型更加完美。
施褶:裙子施褶設計同樣要符合功能性和裝飾性要求。施褶造型可分為自然褶和規(guī)律褶兩大類,無論哪種褶,都具有立體的效果。自然褶具有隨意、豐富、多變、活潑等特點,給人以華麗感;規(guī)律褶表現(xiàn)出有序性,給人以莊重、典雅的感覺。褶的裝飾性會產生豐富的視覺美感,被廣泛地運用于裙子設計中。
紙樣切展:根據(jù)設計在基礎紙樣上合適的部位添加分割線,然后剪開分割線,在剪開部位加入放量,在另一張紙上拷貝出展開后紙樣形狀。利用基礎紙樣進行變化,能夠制成不同造型的裙子。紙樣切展是產生波浪造型的主要方法,設計中需要在什么部位產生波浪,就在什么部位進行切展,且波浪越大,需要切展的量也越大。常用的紙樣展開的方法有:合并省展開法、以基點為圓心展開法(扇形展開)、上下差異展開法(梯形展開)以及平行展開法(長方形)。圖 2 以緊身裙基礎紙樣為例,說明幾種紙樣展開方法的運用。
在實際制作中,可以將直裙、斜裙、節(jié)裙這三大類裙的特點相互結合,綜合運用;還可以采用分割、施褶、紙樣切展等方法,使之變化出各式各樣的裙款(圖 3)。
3 裙子結構造型變化與材料的選擇和使用
在裙子造型結構設計中,材料的正確選擇和使用不容忽視。不同的服裝面料由于采用的原料、紗線、織物組織、加工手段等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能,從而影響裙子的結構造型。例如,絲綢織物比較輕薄柔軟,適合斜裙、節(jié)裙等具飄逸感的裙型,適宜采用抽細裥、穿松緊等手法塑造自然、立體的美感,而合體的裙型、褶裥裙等則不適合采用絲綢材料。合體的裙型因是松量少的裙,應選用撕裂強度高的面料,以分割為主的合體裙宜選用結實有彈性的面料,多裙片構成的喇叭裙之類則可以選用輕薄柔軟的面料。褶裥裙因為使用面料折疊,褶裥不易形成,因此應采用定形性能好的滌綸等混紡面料。
除了正確選擇制作裙子的材料外,還可巧妙利用面料的質地、性能特點來變化裙子款式造型。例如,可以利用條紋面料橫、直料的拼接及利用不同花型的面料來變化豐富節(jié)裙的款式;利用化纖面料不易脫絲的特點,在材料上挖洞或鏤空編織,使裙子里外層透疊形成虛實相間的視覺效果,來表現(xiàn)裙子造型的藝術性。
4 結語
裙子款式造型隨著時代的社會背景、生活方式的變化以及流行趨勢的不斷變換而不斷推陳出新。除了裙片結構的變化,裙身長度、裙腰的高低、裙擺的寬窄變化以及通過附件裝飾、工藝緝線裝飾等使裙子的式樣造型更加豐富多彩,變化無窮。在進行裙子結構設計時,首先要弄清裙子所屬的結構類型,其次要了解裙款結構設計及變化方法,然后就能舉一反三,掌握各種裙子的紙樣設計,制作出不同款式的裙子,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要。
參考文獻
[1]劉東,等.服裝紙樣設計[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8:123-124.
[2]張祖芳.服裝平面結構設計[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52-53.
[3]文化服裝學院.服飾造型講座[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9:26.
[4]包昌法.時裝構成與裁制技巧[M].北京:紡織工業(yè)出版社,1992:101-104.
[5]吳俊.女裝結構設計與應用[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