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 睿
(新疆工程學院 新疆烏魯木齊 830023)
古代突厥語動詞ti-之用法初探
喬 睿
(新疆工程學院 新疆烏魯木齊 830023)
古代突厥語動詞ti-是古代突厥語中最常用的基本動詞之一。它在古代突厥語中表達的語法意義較為復雜,同時也具有重要的語法功能,本文試從ti-所表達的語法意義、語法功能等方面對該動詞作一初步探討。
古代突厥語;動詞;引語
古代突厥語動詞ti-(也有te-、t?-等變體)意為“說”,它是古代突厥語中最基本的動詞之一,也是使用頻率最高的動詞之一。它在古代突厥語中表達的語法意義較為復雜,同時也具有重要的語法功能,而現(xiàn)代維吾爾語中的動詞d?-、哈薩克語中的動詞de-等也與其有著一脈相承的淵源關(guān)系,研究這一動詞的用法對我們進一步認識古代突厥語的語言特點與語言使用規(guī)律、了解古代突厥語到現(xiàn)代突厥語的演變規(guī)律等都有重要意義,因此,本文以幾大具有代表性的古代突厥碑銘文獻的語言作為語料,試從ti-所表達的語法意義、語法功能等方面對該動詞作一初步探討。
如前所述,古代突厥語動詞ti-的詞匯意義是“說”,它是古代突厥語中最常用的基本動詞之一,因此它首先是作為實義動詞來使用的,比如:
作為一個實義動詞,古代突厥語的ti-跟其他動詞一樣,有人稱—數(shù)、時、態(tài)、體、式以及形動詞、副動詞和動名詞等非人稱的語法形式,如在《暾欲谷碑》中與ti-有關(guān)的語法形式主要有:timi?、tidi、tidim、tiyin、tirm?n、tir、tid? i等。
古代突厥語動詞ti-最常用及最重要的功能是,它可以作為引語系動詞,在保留其作為實義動詞的詞匯意義和語法意義的同時,還具有引導出引語的功能。進一步來講,ti-可以自然地銜接在句子形式或詞語形式的引語后,與該引語組合成“引語+ ti-”的結(jié)構(gòu)。這一結(jié)構(gòu)與其前后成分的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由ti-的語法形式來決定,ti-的不同語法形式會使這一結(jié)構(gòu)在句中充當不同的句子成分。也就是說,ti-可以把原先獨立、完整的句子變成另一句子的內(nèi)部成分。①
關(guān)于“引語+ ti-”結(jié)構(gòu)的相關(guān)內(nèi)容,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討論:
(一)引語與ti-的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
關(guān)于引語充當什么句子成分的問題,長期以來在突厥語言學界并無確切說法。引語是與行文語相對的一個術(shù)語,它一般并不被認為是一種句子成分或用來特指某種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耿世民先生在《現(xiàn)代哈薩克語語法》一書中指出,哈薩克語的de-之前的引語可以看成是補語。他認為引語與de-之間是補動關(guān)系詞組。②因為從功能上看,引語說明de-的具體內(nèi)容;從形式上看,其后不能綴接賓格詞尾作賓語;而且它也不屬于主語、謂語、定語、狀語等其他句子成分。③從古代突厥語中動詞ti-的使用情況來看,引語與ti-之間的關(guān)系也當屬這種情況。
(二)“引語+ ti-”結(jié)構(gòu)的句法功能
從其句法功能來看,“引語+ ti-”結(jié)構(gòu)是動詞性詞組,它可以通過ti-的不同語法形式來發(fā)生變化,在句中作各種句子成分。
(三)“引語+ ti-”結(jié)構(gòu)中引語的形式
“引語+ ti-”結(jié)構(gòu)中引語的形式可分為以下三種:
1.引語是全引語,即被引用的是完整的句子,如:
探子的話是這樣:“在九姓烏古斯人民之上有了可汗。
(但)我的人在那里襲擊其快探,并捉到了“舌頭”。他(指“舌頭”)說:“已有人來到其汗及其同盟者處,(但)葛邏祿還沒有來到其同盟者處”。
2.引語是半引語,在這種引語中原句的主語經(jīng)常省略不說,如:
上天這樣說:我給了(你們)汗,(但)你們舍棄了你們的汗,臣屬(于唐朝)了。
“(你們)是我自己的人民,——我說——隨(我)來吧!”——我說。
率領(lǐng)這七百人的首領(lǐng)是設(shè)。 他說:“請集合(我們的隊伍)吧!”
(四)“引語+ ti-”結(jié)構(gòu)的類型
“引語+ ti-”結(jié)構(gòu)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四種:
當帥旗正要出發(fā)時,探馬一人前來報告說:“敵人將至?!?/p>
他對我暾欲谷說:“你按自己的意見做出決定吧!我能向你說些什么呢?”
3.祈使句+ ti-,引語主要表示讓某人做某事,因祈使句的動詞人稱形式不同,其表達的意義會有差別④,如:(《翁金碑》正面10-11行)
打過(這一)仗后,我回到家中,對我弟、我子這樣教導說:“(你)父從未離開(和)背叛過頡跌利施可汗。愿我們也不要離開(和)背叛天汗陛下(登利毗伽可汗)!”——我這樣教導了。
(五)由ti-引導的直接引語的表達方法
由ti-引導的直接引語的表達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我將不違背你的話?!薄f?!拔覍⒉蛔鲥e事?!薄f。
2.引語在中間,即直接引語在兩個引導詞的中間,如:
突厥所有普通的人民這樣說道:“我曾是有國家的人民,現(xiàn)在我的國家在哪里?我在為誰獲取國家?”——他們說。
3.引語在后面,即直接引語在引導詞的后面,如:
上天這樣說:我給了(你們)汗,(但)你們舍棄了你們的汗,臣屬(于唐朝)了。
tiyin是動詞ti-在古代突厥語中最常見的副動詞形式之一,由動詞詞根ti-加副動詞附加成分-yin構(gòu)成(也有teyin、t?yin等變體)。因這種形式的副動詞在古代突厥語中十分常見,下面本文將對這種副動詞的用法及其表達的意義作一討論。
(一)tiyin+思維動詞/交際動詞
tiyin在古代突厥語中常被用作引語標志,這是它的重要功能之一。在這里需要討論的是,當它被用作引語標志時,后面一般會出現(xiàn)思維動詞與交際動詞,這時,tiyin會跟它后面出現(xiàn)的這兩類動詞一起構(gòu)成復合謂語,與它組合的這兩類動詞要根據(jù)句子的需要附加表示各種語法意義的詞尾,而所引進的,則是這些思維動詞與交際動詞所涉及的內(nèi)容。tiyin與這兩類動詞所構(gòu)成的復合謂語表達的意義通常也是tiyin后連接的思維動詞與交際動詞的詞匯意義。古代突厥語(以《暾欲谷碑》為例)中常使用的思維動詞與交際動詞主要有:“商量”、“教”等等。下面可以看一些例子:
(開始時)我不想攻打他們。
人們就不知道哪個是肥公牛,哪個是瘦公牛。
當聽到(我讓)(突厥可汗)、突厥人民來到于都斤地方,我自己謀臣暾欲谷住在于都斤地方后,南邊的人民及西邊、北邊、東邊的人民都來(臣服)了。
(二)動詞祈使式+tiyin
tiyin在句中用在動詞祈使式之后,表示目的,意為“為了……”,如:
為了不要讓突厥人民無名無聲,使我父成為可汗、使我母成為可敦的上天,賜(給我們)國家的上天,為了不讓突厥人民無名無聲,那上天讓我自己做了可汗。
(三)形容詞/動詞陳述式+tiyin
tiyin在句中用在形容詞、動詞陳述式等之后,表示原因,意為“由于……,因為……”,如:
我們?yōu)槭裁匆驗樗麄內(nèi)硕嗑蛻峙??我們?yōu)槭裁匆驗槿松倬鸵淮驍。?/p>
我因其不派使節(jié)、不致問候,乃于夏天出征(他們)。
(一)當ti-引導的引語中謂語動詞以動詞祈使式第二、第三人稱形式出現(xiàn)時,均表達一種使令的意義,意為“讓、叫、使”等,如:
我的可汗說道:“你們駐扎在阿爾泰山林!”(此句含有“我的可汗讓我們駐扎在阿爾泰山林”的意義)
(之后)上天說道:“不要讓突厥人民滅亡,不要讓他們被征服?!?/p>
(二)古代突厥語中ti-引導的引語中謂語動詞也常以動詞祈使式第一人稱形式出現(xiàn),表達一種愿望,如:
“我將不違背你的話?!薄f?!拔覍⒉蛔鲥e事?!薄f。
他說:“我將對軍隊有用!”
綜上所述,古代突厥語動詞ti-的語法意義與語法功能較為復雜,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上,對ti-在古代突厥語中的用法進行了初步的分析與歸納,由于古代突厥語動詞ti-演變至今仍是突厥語言中非常重要的基本動詞之一,因此,我們對它的認識和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化。
注釋:
①張定京:《說“de-”》,載《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第S1期。
②耿世民著:《現(xiàn)代哈薩克語語法》,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9年,248-249頁。
③張定京:《說“de-”》,載《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第S1期。
④關(guān)于這種結(jié)構(gòu)類型的具體用法在下文中還會進行討論。
(一)專著:
[1]耿世民,著.古代突厥文碑銘研究[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5.
[2][德]A.馮·加班著.耿世民,譯.古達突厥語語法[M].內(nèi)蒙古教育出版社,2004.
[3]耿世民,魏萃一,著.古代突厥語語法[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0.
[4]陳世明,熱扎克,編著.維吾爾語實用語法[M].新疆大學出版社,1991.
[5]程適良,主編.現(xiàn)代維吾爾語語法[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6]張定京,著.現(xiàn)代哈薩克語虛詞[M].民族出版社,2003.
(二)論文:
[1]張定京.說“de-”[J].民族教育研究,1999(S1).
[2]力提甫·托乎提.論滿語動詞se-“說”與維吾爾語動詞d?-“說”在功能上的共同性》,載《突厥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一輯[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6.
[3]趙存良.現(xiàn)代維吾爾語動詞dê-作為系動詞在句子中的引申義及其語法功能[J].語言與翻譯,1985(04).
[4]李紹年.哈薩克語動詞“dê-及其漢義芻議”[J].語言與翻譯,1986(03).
H211.3
A
1000-9795(2014)012-000020-03
喬 睿(1981-),女,山西晉城人,博士研究生,文學博士,專業(yè)教師,研究方向:民族文獻與非物質(zhì)文化研究、中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