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靜子 康俊玲 俸軍林 曾愛源
(廣西桂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廣西桂林541001)
其他論著交流
難治性癲癇患者的MRS海馬代謝異常的觀察研究*
蔣靜子 康俊玲 俸軍林 曾愛源
(廣西桂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廣西桂林541001)
目的 探討磁共振波譜(MRS)在難治性癲癇診治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對42例難治性癲癇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進行動態(tài)腦電圖(EEG)、MRI和MRS檢查。采用MRS檢測雙側海馬N-乙酰天門冬氨酸(NAA)、肌酸復合物(Cr)和膽堿復合物(Cho)的水平。結果 ①42例難治性癲癇患者中,14例MRI發(fā)現(xiàn)海馬硬化,35 例MRS異常。②與對照組相比,癲癇病側組的NAA/(Cr+Cho)、NAA/Cr和NAA/Cho均顯著降低;癲癇對側組NAA/ (Cr+Cho)、NAA/Cho低于對照組。③與對照組比較,海馬硬化組(HS組)、非海馬硬化組(NHS組)的上述3個指標均明顯降低,HS組的上述3個指標均低于NHS組。結論 MRS檢查在難治性癲癇的早期診斷和病灶定位方面比MR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可提高難治性癲癇患者海馬生化異常改變的檢出率。
磁共振波譜;難治性癲癇
難治性癲癇約占癲癇病人的20%~30%,通常指無中樞神經系統(tǒng)進行性疾病或占位性病變,但臨床遷延,經2年以上正規(guī)抗癲癇治療,試用主要抗癲癇藥單獨或合用,達到患者能耐受最大劑量,血藥濃度達到有效范圍,仍不能控制發(fā)作的這類癲癇。本研究以42例難治性癲癇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比較其MRS、磁共振(MRI)及動態(tài)腦電圖(AEEG)改變及及關系,探討磁共振波譜在難治性癲癇中的診斷和治療價值。
1.1 研究對象及分組
(1)對照組:選自健康志愿者,共20例,年齡16-32歲。(2)難治性癲癇組(EP組):選自門診及住院部,經2年以上正規(guī)抗癲癇治療達到患者能耐受最大劑量,血藥濃度達到有效范圍,仍不能控制發(fā)作的癲癇患者42例。平均年齡25.70±4.20歲。其中EP組中MRS異常者中,分為EP病側組,和EP對側組。(3)海馬硬化組(HS組)和非海馬硬化組(NHS):EP組中,MRS異常者,再根據(jù)MRI檢查結果,分為海馬硬化組(HS)和非海馬硬化組(NHS)。
1.2 研究方法
1.2.1 常規(guī)AEEG檢查 釆用動態(tài)腦電圖檢測儀檢測,并記錄癇樣放電的形態(tài)及出現(xiàn)部位。1.2.2 常規(guī) MRI檢查 使用設備為 Siemens Magnetom Avanto1.5T超導型磁共振儀。
1.2.3 MRS檢查 根據(jù)矢狀位TSE T2WI分別平行于海馬長軸的橫軸位和垂直于海馬長軸的冠狀位圖像,共同作為1HMRS的定位圖像,以對照組NAA/ (Cr+Cho)比值為準,如單側低于此值下限側為病灶側,等于或大于此值下限側稱對側。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釆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所有數(shù)據(jù)釆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內比較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以α=0.05為檢驗標準,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AEEG檢查結果
對照組AEEG檢查均正常。難治性癲癇組10例正常,7例輕度異常,19例中度異常,6例重度異常;15例可以定位,27例不能定位。
2.2 MRI檢查結果
對照組MRI檢查均正常。EP組28例未見異常,14例海馬硬化。
2.3 MRS檢查結果
對照組MRS檢查左右側海馬區(qū)域的NAA/(Cr+ Cho)、NAA/Cr和NAA/Cho比值無差異。EP組有35例MRS提示異常,7例正常。
2.4 35例MRS異常者,病側組與對照組比較,NAA/ (Cr+Cho)、NAA/Cr、NAA/Cho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EP對側組與正常對照組比較,NAA/(Cr+ Cho)、NAA/Cho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1),而NAA/Cr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5 35例MRS異?;颊撸渲蓄^MRI檢查發(fā)現(xiàn)海馬硬化14例(HS組),其余21例未見異常(NHS組)。HS組三者比值顯著低于NHS組,NHS組、HS組三者比值與對照組比較均下降,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或P<0.05)。
表1 EP對側組、EP病側組與對照組MRS檢查各參數(shù)值比較(±s)
表1 EP對側組、EP病側組與對照組MRS檢查各參數(shù)值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EP對側組和EP病側組比較,#P<0.01。
組別癲癇組對側癲癇組病側正常對照組n 35 35 20 NAA/(Cr+Cho) 0.62±0.06*0.51±0.07*#0.72±0.06 NAA/Cr 1.33±0.19 1.02±0.15*#1.42±0.13 NAA/Cho 1.24±0.18*1.02±0.21*#1.47±0.16
表2 對照組、NHS組、HS組MRS檢查各參數(shù)值比較(±s)
表2 對照組、NHS組、HS組MRS檢查各參數(shù)值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P<0.05;NHS組和HS組比較,☆P<0.01,★P<0.05。
組別NHS組HS組正常對照組n 21 14 20 NAA/(Cr+Cho) 0.57±0.09▲★0.46±0.09△0.72±0.06 NAA/Cr 1.14±0.22△☆0.93±0.16△1.42±0.13 NAA/Cho 1.18±0.21△★0.94±0.24△1.47±0.16
MRS是近年發(fā)展起來的可對活體腦組織生化改變及代謝異常進行定量分析的一種無創(chuàng)性影像新技術,敏感性高達70%-100%[1],Connelly等認為,神經元丟失后可由膠質增生填充,故MRI早期不易看到海馬萎縮,但MRS能夠早期發(fā)現(xiàn)90%以上的海馬硬化,在局部受累表現(xiàn)出現(xiàn)以前就可發(fā)現(xiàn)神經元的脫失和膠質增生,相較MRI,能提高早期海馬硬化的檢出率[2]。我們的研究發(fā)現(xiàn),難治性癲癇組的NAA/ (Cho+Cr)、NAA/Cr、NAA/Cho比值要低于正常對照組,且病側低于對側。難治性癲癇組NAA/(Cr+Cho)明顯降低,表明病側海馬內神經元缺失、萎縮或功能異常,或者膠質細胞增生明顯,也可能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結果。另外,我們發(fā)現(xiàn)病側的NAA/(Cho+Cr)、NAA/Cr、NAA/Cho比值要低于對側,表明可能病側海馬內的神經元的缺失或異常較對側更為嚴重,且對側也可出現(xiàn)相應的的生化學改變,但對側代謝異常的程度較輕,或者如某些研究所說,是由于癲癇發(fā)作導致線粒體功能障礙所致[3]。
我們看到AEEG或MRI檢查正常的難治性癲癇患者,而MRS檢查卻有異常,這一結果與Connelly等[4]的是一致的,表明MRS檢查診斷陽性率高于MRI檢查。原因可能是腦內代謝物的異常要早于形態(tài)學的變化,有以下兩種:①MRS可以探測腦內代謝產物的異常,而MRI卻只能檢測出形態(tài)學上的變化[5],當海馬形態(tài)尚未發(fā)生變化,而NAA/(Cho+Cr)、NAA/Cho、NAA/Cr三者比值的改變卻可以通過MRS檢測出來??梢奙RS檢查在癲癇的早期診斷和定位診斷方面比MR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并與AEEG檢查具有良好的吻合性,具有一定臨床應用價值。
[1] Pan JW,Williamson A,Cavus I,et al.Neurometabolism in human epilepsy.[J]Epilepsia,2008,49:31-41.
[2] 姜保東,李坤成,馬祥興.海馬硬化的MRI研究進展[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08,18(9):1076-1079.
[3] De Stefano N,Matthews PM,Anorld DL,et al.Revisable decrease of N2acetylaspartate after brain injury[J]. Magn Reson Med,1995,34(2):721-727.
[4] Connelly A,van Paesschen W,Porter DA.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in MRI-negtive temporal lobe epilepsy [J].Neurology,1998,51(1):61-66.
[5] Park SA,Kim GS,Lee SK,et al.Interictal epileptiform discharges relate to 1H-MRS detected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in 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Epilepsia,2002,43(11):1385-1389.
廣西衛(wèi)生廳資助項目Z201240,廣西衛(wèi)生廳資助項目Z2008286
蔣靜子,1978年生,女,廣西臨桂人,漢族,碩士學歷,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為癲癇的基礎與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