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麗英
(余姚市第二職業(yè)技術學校,浙江 余姚 315430)
較長篇幅的課文教學一直是個使許多中職語文教師深感頭痛的問題。因為中職學生普遍語文基礎較差,學習興趣不濃,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有限。如果采用面面俱到的講讀法,教師辛苦不說,也面臨著客觀上教學時間的不夠和學生主觀上不買賬的問題。如果采用輕描淡寫的跳讀法,又怕課上完了,但學生卻理解和接受不了。長篇幅課文的教學中,老師怎樣教,學生怎樣學,一直是中職語文教學中的一個老大難問題?;诖耍医?jīng)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實踐,逐漸形成了一套以點帶面、長文短教的長篇幅課文教學法。簡言之,就是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將教學程序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選定一個小小的“點”,讓學生從這個“點”出發(fā),經(jīng)過自主、合作、探究達到對全篇課文的理解,從而讓學生實現(xiàn)對“面”,也就是整篇課文的學習。
長篇幅課文的以點帶面、長文短教,不過只是一種教學方法而已。但文章的實際長短是客觀的,也是無法改變的。更何況入選我們語文教材的課文無一不是優(yōu)秀而又經(jīng)典的作品。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nèi)完成一篇長篇幅課文的教學目標,關鍵在于對文章內(nèi)容的取舍。所謂“取舍”不是說只選取一些重要的部分而不重要的部分則可以省略不講,而是說要抓住文章的重點和難點,精選課文內(nèi)容,組合教學內(nèi)容,做到精練、高效、有用。切忌對長篇幅課文進行面面俱到的講解與分析。對學生而言,逐字逐句逐段地分析和講解,看上去豐富多彩,面面俱到,但卻很難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就像我們吃火鍋,各式菜肴加進去,吃的時候熱火朝天,但吃完后卻很難說出哪些比較好吃。
接下來以《跨越百年的美麗》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為例,具體說說如何在教學中做到以點帶面。
我們都聽過《庖丁解?!返墓适?,牛的身體是龐大而復雜的,但庖丁每一刀下去都能輕松利落,豁然開朗,為什么呢?因為他非常熟悉和了解牛的身體結(jié)構(gòu),每次下刀都能準確地選對切入點,所以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語文教學和庖丁解牛是同樣的道理,只有教師找準了切入點切,學生才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特級教師黃玉峰也曾說:“課堂教學的成功,必須有兩個基本的條件。一是對所教文本的熟悉,二是找到破譯文本的切入口?!笨梢妼ふ液线m的切入點對語文教學的重要。不同的文本,我們可以有不同的方法進行切入。有的課文,如小說,可以從文本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描寫等切入;有的課文,如較長的散文,可以從文本的精彩處、矛盾處、留白處等切入;有的課文,可以從文本的標題、主要線索、關鍵語句等切入;有的課文,則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點、容易讓學生動情的點、學生理解上的疑難點等切入;有的課文,則可以從文本的結(jié)構(gòu)、寫作手法、作者寫作的背景等切入。
比如說梁衡的《跨越百年的美麗》,這篇課文跨度大,內(nèi)容多,篇幅長,學生不容易把握文章的線索和思路。但和很多同類型的文章不同的是,這篇文章抓住了“美麗”做文章,指出居里夫人最不簡單的一點就是能超越天生美麗的容貌,而為人類做出偉大的貢獻,實現(xiàn)自己最高層次的人生價值。所以,在教學中,可以將“美麗”作為本課的切入點,以“美麗”帶動學生縱觀全文,引導學生理解“美麗”的深層含義,進而啟迪學生要正確認識自我的價值,為實現(xiàn)人生價值而努力奮斗??梢娪伞懊利悺边@個“點”出發(fā),可以帶動學生實現(xiàn)對“面”也就是整篇課文的理解和把握。
有人說,“標題是一篇文章的眼睛”[1],透過標題,我們可以窺探到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有的文章標題是對文章所敘之事的概括,抓住了標題也就是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有的標題直接地揭示或形象地暗示了文章的主旨,點明了文章了中心;有的標題含蓄地傳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標題直接表明了寫作的對象,以及作者對寫作對象的情感與態(tài)度;有的標題本身就是行文的線索,起著貫穿全文的作用;有的標題設置了懸念,吸引了讀者閱讀的興趣……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抓住文章的標題,巧妙地設立質(zhì)疑點,就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主動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一旦學生全情投入進來,課堂教學中的其他問題基本上都能迎刃而解,教師的預設也基本上都能順利生成。
同樣以《跨越百年的美麗》為例,可以從學生熟悉的“美麗”入手,引導學生質(zhì)疑:課題的“美麗”表現(xiàn)在哪里?什么樣的“美麗”方能跨越百年?這里的“美麗”有什么樣的特殊含義嗎?“百年”真的是實指“一百年”嗎?課文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麗》為題?……這一連串的問題拋出去后,學生就有了閱讀和了解文本的欲望,這時教師提醒學生帶著以上質(zhì)疑點去深入文本,在學生的自主閱讀、合作探究中,學生就能很容易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nèi)容,理解文章主旨,從而實現(xiàn)對整篇文章的理解和學習。
對于長篇幅的課文,語文基礎較差、學習興趣不濃的中職學生很難在短時間理清文章脈絡,抓住重難點。所以需要教師在設計教學的過程時,更多地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對文章的感受和理解,全部過程都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來設計。
同樣以《跨越百年的美麗》為例,這篇課文在材料的運用上與其他同類文章有很大不同:豐富的聯(lián)想,大量的引用,多處的類比和對比。這種寫作手法和表達方式,既擴展了文章的取材范圍,也使居里夫人的形象在各種比較中更為豐滿,更為美麗。但學生面對這種表現(xiàn)手法往往感覺比較茫然,不容易理清文章的脈絡。所以要緊扣文章重難點來設計教學過程,既然文章寫的是居里夫人的美麗,那么一般人的美麗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學生很容易想到外在美和內(nèi)在美,因此教師可以順勢問學生:在課文中作者是怎樣表現(xiàn)居里夫人的外在美和內(nèi)在美的?這樣就很容易調(diào)動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究的熱情,并且教師在指導時注重學生的分工合作,以及自我體驗,使學生的思維始終都處于活躍的狀態(tài),得到思維的鍛煉,享受思維的樂趣。
以點帶面的 “點”是從文本出發(fā)整體觀照下的點。以點帶面教學法的意義不在于對教學時間的縮短。關鍵是在于所定的“點”是否有效,是否能透過著一個一個的“點”達到“以一當十”的目的,使課堂教學收到“一葉知秋”的效果。立足“點”,是為了更好地使課堂教學發(fā)散開來,并由“點”及面,從而讓學生實現(xiàn)對整篇課文的理解和把握;立足“點”,是為了更好地升華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讓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由淺到深,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并最終吃透文本。
總之,每篇文章都是一個有機聯(lián)系的整體,長度也都是固定的,如何找準長篇幅課文的教學之“點”,是長篇幅課文怎么教的突破之處。我們語文老師如果能在教學工作中準確地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吃透文本,準確地找到那個教學之“點”,從而突破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就尋找到了一種舉重若輕的教法,既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又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像有位老師說的,“其實只要教師能看‘清’教材,就必定能看‘輕’教材,做到長文短教,又好又快?!盵2]學生就有足夠的時間去感受,去理解,去欣賞,去回味,這樣的語文課堂也必定更有效,更精彩。
【參考文獻】
[1]周瓚.長文短教的教學策略[J].教育藝術,2012(9).
[2]何捷.“清”者自“輕”——高年級長篇幅課文簡約化例談[J].小學教學(語文版),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