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平
淺談語文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
吳國平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第一部分“前言”中提到:“現(xiàn)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nèi)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xiàn)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p>
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xiàn)代化,是目前教育發(fā)展的趨勢。計算機在基礎教育中普遍應用已成現(xiàn)實,“校校通”工程的實施又加快了中小學運用網(wǎng)絡技術的步伐。時至今日,扁平世界已顯特色,網(wǎng)絡學習眾人參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倍受學生歡迎,運用聲、光、色、圖形、動畫優(yōu)化中學語文提高教學效率與效果勢在必行。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是當前的一個熱門話題,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利用信息化手段培養(yǎng)大量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人才,已經(jīng)成為許多國家的戰(zhàn)略選擇。鑒于此我進行了“信息技術與中學語文課程整合”的課題研究,現(xiàn)撿擇一、二而談之。
1.激趣啟智
信息技術與中學語文課程整合有助于啟迪學生的智慧。譬如,在《安塞腰鼓》一文的教學中,我們首先廣播“安塞腰鼓”片段一,將熱烈擊打腰鼓的情境展示出來,讓學生觀看欣賞,激發(fā)興趣,進入學習狀態(tài)。接著集體朗讀“一捶起來就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雜著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陣痛的發(fā)生和排解……”的精彩段落,將音像教材與文字教材融為一體。然后廣播“安塞腰鼓”片段二,將安塞腰鼓昂揚的氣勢和擊打腰鼓者豪放的身姿進行展示,讓學生由表及里地欣賞安塞腰鼓之美。繼而學生自由品讀精要段落,理解精彩句子的深刻含義。于是,學生有了自己的認知體會:生1對“一捶起來就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的體會是:此句以排比的修辭手法表達了擊打腰鼓起勢之猛,場面掀起之爆;“發(fā)狠”、“忘情”、“沒命”用得好,層層遞進,強勁有力,使人亢奮!生2對“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扎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的認識是:以聲寓人,體現(xiàn)了西北人民強大的拼搏精神和勢不可擋的抗爭精神”;生3對“掙扎了、沖破了、撞開了”的理解是:此句是前句的繼續(xù),是抗爭的結果,生動而形象,很有意味;“隆隆隆隆的豪壯的抒情,隆隆隆隆的嚴峻的思索……”由外而內(nèi)、由實而虛,情感、思緒、土浪的交織,讓人聯(lián)想到苦與樂、快與憂、幸福與陣痛就產(chǎn)生在正確與錯誤之間,成功與失敗、繁榮與貧窮就出自于委靡與舒張之念,等等。據(jù)此,毫無疑問地說明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開啟了學生的智慧之門。
2.入境繪形
信息技術與中學語文課程整合有助于學生詩歌鑒賞能力的提高。譬如,我們對《再別康橋》一詩的處理是,在學生熟讀全詩后指導他們進入校園網(wǎng)“詩歌鑒賞”欄目觀看圖片,品賞動畫,入境繪形,將那十分凝練、具有深刻內(nèi)涵的詩歌語言形象化?!澳呛优系慕鹆窍﹃栔械男履?;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康河畔邊的樹在夕陽的照射下鍍上了一層明麗的金色,那金色般隨風輕輕搖曳的柳條,倒映在康河的綠水之中像一位美麗嬌艷、嫵媚動人的新娘——啊,我的情感,我的夢想,在康橋幽雅的景色中徜徉!“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薄怯軜錆怅幐采w著的清泉倒映著天上的彩虹,天上的彩虹甜美而文靜地臥于潭水里,輕柔而飄然地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我彩虹般的夢——夢想悠悠,美好永遠。通過音像與詩句的融合讓學生在詩情畫意中徜徉、暢想,使同學們情感怡悅,與詩人輕悄同步,與作者一道把美景共享;或將自己化為詩人,巡游于康河畔邊,漫步在康橋之上——悠然自得,輕聲歌唱!“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薄蜗箫h逸,清新灑脫——我與詩人同醉!
在詩歌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入境繪形,既能讓詩歌的意象、意境、意蘊充分得到表現(xiàn),又能使學生高質(zhì)量地完成學習任務,是實現(xiàn)課改目標的好形式。
由此可見信息技術與中學語文課程整合無疑使創(chuàng)新如虎添翼,將新課程改革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落到了實處。我們相信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必將對教育的發(fā)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必將對新課標的實施增添新的生機與活力,必將促進教育事業(yè)的欣欣向榮。
吳國平,教師,現(xiàn)居山東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