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梅
(海拉爾第一中學,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0)
《紫藤蘿瀑布》入選在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名作,對學生閱讀能力及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和完善人格方面有著積極的意義。
字詞句是語言的基本單位,是構成文章的“磚瓦”。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彼裕谋炯氉x需從語言文字入手,對文本中的字詞句要細細地讀,體會它們表達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再跳出字詞句,走出文本世界,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旨。
《紫藤蘿瀑布》文章的開頭寫道:“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我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的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弊プ〈司涞摹笆ⅰ弊郑粋€“盛”字光彩奪目,意境全出。“盛”字簡潔、凝練、貼切,以靜傳動,以動帶靜,展現(xiàn)了紫藤蘿的茂盛和勃勃生機。盛是一種氣勢,只有在這樣的氣勢下才會讓作者“不由得停了腳步”。通過對細讀“盛”字,讀者可以感受得到紫藤蘿花的氣勢盛大開闊,也反映出作者被眼前紫藤蘿花的盛景征服以后內心的贊嘆?!爸皇巧钌顪\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边@句運用了擬人、排比的手法,抓住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到紫藤蘿花生長的姿態(tài),讓我們看到了它勃勃生機旺盛的生命力。“在和陽光互相挑逗”的“挑逗”一詞,用了擬人的手法,突出花具有人的靈氣,生動地表現(xiàn)了“泛著點點銀光”的紫藤蘿花在陽光下閃閃爍爍的美好情態(tài)。在描寫了紫藤蘿花帶給自己強烈的瀑布般的整體印象后,作者從細處落墨,描寫了那神奇瀑布的每朵小花?!懊恳欢涫㈤_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艙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边@一句“帆”、“艙”喻花朵的外形,“忍俊不禁”擬花朵的情態(tài) 生動形象地傳達出花朵勃勃生機及美麗嬌媚的特征。在細讀《紫藤蘿瀑布》時,當我們把閱讀的視角伸向咀嚼字詞句的滋味,玩味字詞句的意蘊時,也就感受到了作者語言的美,品味到了語言的魅力。
背景是語言產(chǎn)生的原因和前提。作家的寫作常常是在特定的情境下進行的,特定的歷史時代、特定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特定的心情……這一切,決定了作品的內容和主題是因時而異、因人而異的。“得作者之用心”,這樣的解讀才會更為真實豐富而且深刻。背景通常并不會在文本中直接顯現(xiàn)出來,但卻決定著文章的走向和意蘊主題。因此,考究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就需要聯(lián)系與作者相關的歷史背景,文化背景等具體細微的情景,解讀文本所蘊含的深刻含義。
《紫藤蘿瀑布》中有這樣兩句話,“流著流著,它帶走了這些時一直壓在我心上的焦慮和悲痛,那是關于生死謎、手足情的?!薄盎ê腿硕紩龅礁鞣N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币胱寣W生理解作者的“焦慮和悲痛”、理解“生死謎、手足情”以及“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比绻皇且罁?jù)教參簡單介紹背景,作者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使“焦慮和悲痛”一直壓在作者的心頭,文章寫于1982年5月,當時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絕癥(同年10月去世),作者很悲痛,在庭院中徘徊,見到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睹物釋懷,由花兒自盛到衰,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學生由于知識經(jīng)驗的限制,作者與小弟的那份深厚的感情學生很難體會得到,也就很難理解作者由花的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及生命的永恒。
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帶領學生細讀背景,教師可以補充閱讀材料《哭小弟》,通過閱讀作者寫的《哭小弟》一文,學生就能夠理解作者與小弟的那份摯深的手足情了,進而理解生的美好及生命的永恒。把文學作品放在寫作背景中去解讀,就可能具有歷史的眼光,可能對文本的深厚內蘊做出更為深透的闡釋,并發(fā)掘出文本中所蘊涵的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語言文字是有生命、有溫度的,也是具有豐富的情感和無限魅力的,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細讀文本品味語言的魅力,深入體驗文本所蘊含的積極向上的情感,那么我們的語文課堂就多了一份語文的味道,生活也就多了一份生命的氣息,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也會不斷地提高。
【參考文獻】
[1]苗文娟.閱讀是一種喚醒——《紫藤蘿瀑布》教學案例[J].中學版·教學管理,2010(7).
[2]唐久平.《紫藤蘿瀑布》美點淺析[J].語文,2008(10).
[3]王飛.《紫藤蘿瀑布》一腔衷腸向誰說[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9(9).
[4]劉春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策略探微[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2).
[5]王章利. 慢慢走 細細賞——細讀文本才能有效生成[J].語文教育,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