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
學困生是每個學校,甚至每個班級特有的群體。由于學習成績差,他們沒有正確認識自己、欣賞自己,缺乏自信,少有成功的體驗。轉化學困生是我們教師的重要工作。
一、激發(fā)動機,使學困生“想學”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進行學習和思考會更為有效。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通過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引導每個學生形成積極的動機模式,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有的教師常把學生一時不佳的成績視為學生整個學習階段的學習水平,而忽視了學生的潛在能力。在這種觀念的支配下,教師對學生就會喪失信心,無形之中學生的學習熱情受到壓抑和傷害,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惡性循環(huán),這樣始終是學不好的。布盧姆實驗證明:許多學困生的問題不在于智力方面,而在于未能得到其所需的及時關心和幫助。因此,教師無論是在日常生活還是在教學工作中,對學困生都要多關心愛護,多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如我在課堂上提問從來不忽視學困生,讓他們回答一些較為簡單的問題,一旦回答對,我便及時表揚他們:“你回答得很好?!奔词乖诨卮鹩绣e的情況下,我也會親切地告訴他們:“你也許忘了復習,否則,我相信你一定能回答好。”這樣學生會覺得老師在乎自己,尊重自己,從而激發(fā)他們心靈深處矯正自己、完善自己的強烈愿望。
二、施行良好的心理教育
學困生的形成除了智力因素外,很大程度上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學生不良的心理往往又是我們教育者教育不當?shù)慕Y果。為此我們在做學困生的思想轉化工作的時候,應更多地從心理疏導的角度去考慮,以理服人。注意對他們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對他們多一些表揚,少一些批評和責備。平時多和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心理,傾聽他們的心聲,使他們感到老師真正在關心自己,幫助自己,從而逐步樹立學習的信心。
三、因材施教,適時鼓勵
對于學困生,應幫助其解決學習中的困難,找出成績差的原因,并根據(jù)其實際情況提出近期的奮斗目標。如我所教的一位學生,從小學升上初中,面對新的學習環(huán)境,學習方式的突然改變,學習科目的突然增多,學習難度的突然增大,小學時的學習方法難以奏效,感到難以適應,無所適從,不能很好地適應初中生活,產(chǎn)生了畏難情緒和不想讀書的念頭,經(jīng)常逃學。一次,我發(fā)現(xiàn)他沒有上學,就馬上到他家家訪,結果他不在家。我和家長四處尋找,最后在離學校較遠的親戚家里找到了他。我耐心動員他回校上課,并跟他進行了多次長談,了解他的情況后,共同分析造成這種現(xiàn)狀的原因,并鼓勵他重新樹立起學習信心,制訂近期的學習計劃,教給他適當?shù)膶W習方法。當他達到較低要求后,對他適時、適當?shù)丶右钥隙ǎ⑻岢鲞M一步的要求。通過多次提出目標,肯定他取得的每一次進步,從而激起他的上進心、自信心,調(diào)動了他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了他的責任感。有了老師的信任和幫助,又獲得了學習成功的體驗,這位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現(xiàn)在,他已從多門功課不及格的學困生,轉化為每一門功課都很優(yōu)秀的學優(yōu)生。
四、善于發(fā)現(xiàn)閃光點,給予肯定和贊美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其優(yōu)點和缺點。教師要耐心細致地觀察,積極熱情地開展調(diào)查,主動接近學生,真誠地關懷他們。善于用敏銳的目光捕捉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或只有芝麻大小的亮點,都應該用賞識的目光和態(tài)度予以肯定和贊美。學困生看到自己并不是一無是處,一文不值,還有自己的“強項”,就會努力經(jīng)營自己的優(yōu)勢,不斷增強自信心,追求上進。如有一位學困生,平常上課總是趴在課桌上睡覺,作業(yè)也很少做。我沒有當面批評他,但從其他學生那里了解到,他對電腦極感興趣,網(wǎng)上聊天打字極快,還會設計一些游戲軟件。于是在一次多媒體教學中,我故意讓電腦出了個小故障,然后我很隨意地問:我們班誰最會電腦?大家一致說出該生的名字。我用期待的目光望著他,邀請他上來幫忙,他有些靦腆地上來了,三下兩下,就把故障解除了。我加以表揚:“真不愧是電腦高手。”受到表揚的他,看起來非常高興。課后我多次主動找到他,跟他聊電腦的事情,并不時請他幫忙打點文字材料。他上課睡覺的原因是各科成績都很差,聽不懂,學習感到無從下手。我鼓勵他電腦方面知識掌握得這么好,其他學科的知識只要努力肯定也能學好。首先讓他從最基礎的學起,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并請科任老師配合,設計相宜的課堂練習,使他在課堂上“有飯吃”,給他布置最基礎的課外作業(yè),使他課后“有事做”;對他檢查監(jiān)督,每當他有一點點進步,我都對他表示充分肯定和贊美;在教學中盡可能多提問他一些簡單的問題,為他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和條件,讓他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以此來激勵他保持信心和昂揚的斗志。
總之,對于學困生,教師應給予他們足夠的耐心和愛心,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改進自己的缺點,而不能簡單粗暴、濫用批評,更不能諷刺挖苦,應正面引導,耐心教育,以理服人。有時,教師一次溫柔的批評,一個親切的微笑,一句真誠的表揚,可能就會讓他們揚起自信的風帆,成就燦爛的未來。
(責任編輯周侯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