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
摘 要: 在高中階段教育漸趨普及的今天,職業(yè)高中生源差,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道德品質。只要有恰當?shù)囟ㄎ?,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選擇的教學,注意發(fā)揮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語文課是“學以致用,有的放矢,學有所樂”,就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學有所成,使語文課堂教學步入正常軌道。
關鍵詞: 職業(yè)高中語文教學 有效性 學而有用 學而有樂 學習教材
職業(yè)高中教育的指導思想是“以就業(yè)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在國家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尤其是職業(yè)中學更應注重學生素質。因為職教的主要任務是為國家培養(yǎng)和輸送大批具有一定文化素養(yǎng)和專業(yè)技能的合格勞動者。語文屬于人文科學,其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如果以全面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素質為教育己任,那么語文課則是不可或缺的人文教育陣地。語文是職高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知識,培養(yǎng)實踐能力的基礎。但是據調查,當前職高學生大多語文能力不強。究其原因主要是職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不足,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缺乏主動學習的興趣。因此,筆者認為職高語文課堂教學應從“有效性”出發(fā),讓學生意識到語文學習“學而有用、學有所樂”,從而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
一、讓學生意識到學而有用
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結構主義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魯納說:“使學生對一門學科有興趣的最好辦法勢必使之知道這門學科是值得學習的?!比欢谥械嚷殬I(yè)學校的課程中“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載體。語文課程是中等職業(yè)學校各類專業(yè)學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礎課。語文教學對于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對于學生學好各科知識,形成綜合職業(yè)能力、創(chuàng)業(yè)能力,以及繼續(xù)學習和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見語文是工具,是基礎。也就是說:語文是職高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知識、培養(yǎng)實踐能力的基礎。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讓學生充分認識、體驗學習語文的重要性。職高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新理念、新思路上好語文課,讓學生充分認識、體驗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
首先,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載體——語文教師,要敢于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教學經驗,具有把語文知識和不同專業(yè)特點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凸顯知識的重要性。在學習《把握未來科技發(fā)展趨勢》和《多媒體——改變我們生活的“天使”》等課文時,針對計算機專業(yè)的特點,讓學生分析、展望計算機專業(yè)的發(fā)展前景,從而增強學生的專業(yè)自豪感。
其次,在職高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文教學”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比一般的課文學習更重要,因為它有極強的實用性和操作性,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認識到這種文體的重要性。教師可以通過精心的課堂教學設計,讓學生感受到應用文與生活之間存在的緊密聯(lián)系,進而認識其重要性。
二、讓學生體驗到學而有樂
興趣,是快樂學習的前提,是推動學生發(fā)展的一種原動力。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興趣是一種內在的力量,它促使學生萌發(fā)強烈的求知欲,從而推動他們自覺地努力探索,向著既定的目標前進。興趣的缺失正是目前職高語文教學困境最根本的原因,要改變這一狀況,教師在組織常規(guī)教學時,可應用各種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
1.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成功的機會
對某些學生尤其是后進生降低成功的評判標準,在其取得了相對較小的成功時也及時給予鼓勵;盡可能地挖掘學生的長處,給予學生充分展現(xiàn)自己能力的機會;為學生設置合適的學習目標,或者把長期的、困難的目標分解成具體的、簡單的目標,使學生在從事該任務的過程中看到自己的每一個進展,更多地體驗到學習的進步和成功。
2.開展多樣的興趣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好動可以說是職中的天性和共同特點,因為他們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沒有很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所以他們上課時“活動”很多,比如上課時喜歡動來動去搞小動作、講話。這樣在上課過程中就可以因勢利導,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興趣活動,讓學生感受到課堂的快樂,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采用多元教學媒體教學,營造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運用多媒體教學是現(xiàn)代教學發(fā)展的一個主流方向,豐富、形象、便捷的多媒體教學越來越成為教師們的最愛。長期以來,語文教學就是“全憑教師一張嘴”,靠教師單向傳遞教學信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講解和各種媒體手段的有機結合,能突破時空界限,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具體,使教學形式多樣化,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語文課堂中,更容易使學生進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三、讓學生靈活地學習教材
職中語文教材中,其教學內容的確存在繁、難、偏、深、舊、窄的情況,有的跟學生的生活比較遠,使學生感到陌生,缺少發(fā)自內心的共鳴,在不知不覺中挫傷語文學習積極性。所以語文教學不一定就是局限于語文教材,應結合生活,用于生活,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社會生活是課堂教學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根據這一原則,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可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增減,對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進行適當調整。
在應用文課堂教學中,有些文章雖然是大做名篇,但與學生生活脫離,缺少時代氣息。既然是學以致用,就應該貼近學生生活,教師在應用文教學中,要注意靈動地處理好教材。一方面從書本中找素材,另一方面從課外找素材。從學生的反應看,效果很好,學習積極性很高,課堂充滿歡聲與笑語。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林振海,陳傳鋒.心理學.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