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駿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主要是由于人體中的動脈血管出現(xiàn)粥樣硬化狀的斑塊破裂,從而使血小板粘附聚集以及凝血因子被激活形成血栓,從而出現(xiàn)一系列的血管破裂、痙攣、出血,導致冠狀動脈完全或部分閉塞引發(fā)的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心肌梗死等危重疾病[1-2]。由此可見血小板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抗血小板為主要的治療目的。而在臨床中他汀類藥物在抗血小板的應用中極其廣泛,除了能夠抗血小板凝聚,達到降脂的治療目的以外,在近期的臨床醫(yī)學研究中,發(fā)現(xiàn)他汀類藥物還能夠治療由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引起的感染[3-4]。因此本文就對他汀類藥物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中的抗感染作用及其臨床運用進行闡述。
1.1 一般資料 采集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需進行冠狀動脈支架手術的120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為研究對象,年齡45~71歲,平均(68±2.1)歲。所有患者均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確診。將所有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45~70歲,平均(67±1.8)歲;急性心肌梗死33例,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27例。對照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45~73歲,平均(68±4.1)歲;急性心肌梗死32例,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28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肌鈣蛋白水平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入院當天均經(jīng)TC、TG、HDL-C、LDL-C檢查,確診為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診斷符合內科學臨床診斷標準。納入標準:患者不存在其他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疾患;不存在任何精神心理疾病;不存在原發(fā)性或繼發(fā)性癡呆;不存在全身系統(tǒng)性疾??;對本次研究知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服用賽諾菲安萬特(杭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氯吡格雷300 mg,每天晚飯后服用。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維持1周,之后給予本組患者每天均服用他汀類藥物10~40 mg作為維持劑量。持續(xù)1個月。
1.3 判斷標準 患者臨床癥狀消失,心電圖恢復正?;蚧菊?,同時術后冠狀動脈中殘余狹窄≤30%,沒有發(fā)生急性的并發(fā)癥,且前向血流分級TIMI為Ⅲ級,為顯效?;颊吲R床癥狀有所好轉,心電圖較之前有所改善為有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明顯好轉或加重,同時術后冠狀動脈中殘余狹窄≤50%,沒有發(fā)生急性的并發(fā)癥,且前向血流分級TIMI為Ⅱ級,為有效。心電圖無明顯改善或惡化,患者在實行冠脈造影之后,得到的管腔內徑與上一次實行介入治療之后的管腔直徑喪失情況相比較,要在50%以上時為無效[5]??傆行?(顯效+有效)/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5.0統(tǒng)計學軟件對實驗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 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前肌鈣蛋白水平分別為(3.17±0.64)ng/mL、(3.09±0.78)ng/mL,治療后分別為(0.92±0.14)ng/mL、(1.83±0.56)ng/mL。兩組患者治療后較治療前肌鈣蛋白水平均明顯下降,但觀察組患者肌鈣蛋白水平下降更為明顯,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心血管不良反應的總發(fā)生率較對照組有明顯降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見表1,心血管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心血管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主要包括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ST段抬高型心梗及ST段抬高型心梗,其主要發(fā)病機制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后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被激活發(fā)生聚集導致急性血栓的形成,從而引起冠狀動脈變窄甚至堵塞,造成心肌供血嚴重減少[6]。臨床癥狀主要有胸悶、胸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情況嚴重還會導致患者死亡[7]。在冠脈綜合征治療中,采用冠狀動脈支架是對治療此類疾病的主要治療方法,但在術后引發(fā)冠脈支架內再狹窄是發(fā)病率較高以及較難處理的情況[8]。因此在術后均采用抗栓藥物對冠狀動脈支架術后患者的治療可以阻止血栓進一步發(fā)展,加速溶栓,提高溶栓再通率,保護缺血心肌,避免心肌壞死;減少術后血管再梗死或再閉塞的發(fā)生。
抗血小板的溶栓治療屬于冠狀動脈支架術后治療現(xiàn)階段較為常用的一種防止血管再次狹窄的治療方法,該治療方法具有療效顯著、易于操作、及時與方便等優(yōu)勢。相關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溶栓療法的治療效果受藥物劑量影響較大,往往采用臨床初始劑量并未起到明顯效果,同時給藥過程中還應考慮患者的耐受程度以及適用劑量。
氯吡格雷是一種新型噻吩吡啶類抗血小板藥物,屬于強效血小板聚集抑制劑,具有起效迅速、持續(xù)時間長等優(yōu)點[9]。其作用機制是氯吡格雷體內活性代謝產(chǎn)物可選擇性地與血小板表面的ADP受體P2Y12發(fā)生不可逆結合,進而阻斷ADP對腺苷環(huán)化酶的抑制,從而促進cAMP依賴的舒血管物質磷酸化,抑制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b受體與纖維蛋白原發(fā)生結合以及糖蛋白GPⅡb/Ⅲb復合物的活化,最終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另外,氯吡格雷還可以通過阻斷血小板的活化,進而減少炎性介質的表達與釋放,產(chǎn)生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此外,氯吡格雷能夠有效降低ST段或非ST段抬高心絞痛、腦卒中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
經(jīng)臨床結果顯示,氯吡格雷的臨床副作用明顯高于觀察組。而他汀類抗感染藥物其以良好的抗過敏、消炎、止痛功效[8],成為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抗感染疾病的常用藥物。隨著他汀類抗感染藥物的應用逐漸增多,其安全性及臨床應用效率的研究,也成為了眾多專家的研究課題。他汀類抗感染藥物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應用中療效雖然較為顯著,但是其不良反應亦不可輕視。為探究其更安全的用藥方法和臨床效果,更多的專家對其進行了深入研究,以減少其不良反應,提高藥效。近年來,推出了的新型的他汀類抗感染藥物如阿托伐他汀等[9],這類藥物在治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炎癥時療效顯著,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他汀類藥物可以防止單核細胞黏附在血管的內皮上,起到穩(wěn)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作用[10]。各類新型的他汀類藥物通過不同的作用方式,起到防治血管壁出現(xiàn)炎癥,比如阿托伐他汀可以使絲氨酸及蘇氨酸的激酶活化,從而引起eNOS出現(xiàn)磷酸化,eNOS的活性加強,這時候阿托伐他汀就可以降低凹陷處蛋白的含量,降低凹陷處蛋白質對eNOS實施的阻礙,從而提高eNOS的活性,生成NO,NO的含量增加就可以使病人的血管舒張,防止單核細胞黏附在血管的內皮上,從而對血管內皮起到保護作用[11-12]。
他汀類藥物可以通過有效地降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內部儀器血液循環(huán)過程中凝血因子與組織因子之間的有效結合,那么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出現(xiàn)破裂時,抑制了血栓的形成,從而直接抑制了平滑肌細胞的合成膠原蛋白,同時會刺激巨噬細胞產(chǎn)生表達了降解基質金屬蛋白酶導致纖維帽變薄和破裂[13]。
他汀類藥物在治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嚴重疾病的過程中,效果較其他類藥物更為明確[14]。不但能夠降脂,而且能夠對內皮保護、調節(jié)核因子κB、抑制血栓形成,穩(wěn)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增加單核細胞的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內進行的表達、下調CRP的合成同時防止CRP致炎癥作用[15]。通過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早期過程中,選用適當?shù)乃幬镉嬃窟M行治療,能夠保證效果更好,同時安全性也有了很高的保證,副作用及不良反應逐漸減少并且反應癥狀較輕。但是,對他汀類藥物在治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炎癥的應用還需進一步研究,以提高治療效果[16]。
[1]王效增.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再狹窄的藥物防治[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09,2(2):119-120.
[2]李星陽,謝光洪,黃小芬,等.阿托伐他汀鈣片聯(lián)合氯吡咯雷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療效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24):5840.
[3]陳亮.阿司匹林聯(lián)合氯吡格雷在急性冠脈綜合征中的療效觀察[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3,24(11):2473-2474.
[4]代艷偉,張博,張磊.硫酸氫氯吡格雷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40例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3,15(5):40-41.
[5]汪愛民,朱世瑤,李金能,等.氯吡格雷聯(lián)合阿司匹林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療效觀察[J].西部醫(yī)學,2012,14(7):36-37.
[6]劉蓉,喬樹賓,秦學文.他汀類調脂藥物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早期強化治療的意義[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02,17(1):71-72.
[7]王可.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介入術前應用他汀類藥物強化治療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18):163-164.
[8]劉明偉,曲艷.他汀類藥物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應用進展[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29):5-6.
[9]王建飛.血小板參數(shù)與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相關性[D].蘇州大學,2013.
[10]高靜.冠狀動脈支架內再狹窄的臨床預測因素分析[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8,1(1):54-55.
[11]丁小蓉,常曉琪.阿托伐他汀治療高脂血癥的療效及安全性觀察[J].醫(yī)學綜述,2012,22(17):246-247.
[12]趙新杰,普永軍,宋毅.阿托伐他汀聯(lián)合氯吡格雷治療老年心絞痛45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14(9):172-173.
[13]侯俊會.他汀類藥物治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作用機制及治療對策[J].臨床合理用藥,2011,4(2A):82-83.
[14]楊秀枝.他汀類藥物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中的早期作用[J].內科,2009,4(2):284-286.
[15]張曉東.阿托伐他汀鈣片對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調脂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1,17(28):19-20.
[16]陳加貴.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鈣片治療高血壓合并冠心病120例臨床分析[J].現(xiàn)代養(yǎng)生,2013,9(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