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飚
天津市北辰區(qū)天穆鎮(zhèn)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中醫(yī)科 300400
精神性疾病曾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界定為本世紀人類需要面對的主要疾患之一。而伴隨著當前人口老齡化進程的持續(xù)加快,腦卒中后繼發(fā)抑郁(PSD)逐漸上升,成為了一種愈發(fā)普遍的精神性疾病,此類患者多表現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情緒低落、興趣減退以及胃腸功能紊亂等一系列精神障礙,中醫(yī)一般將其歸屬在“郁證”的范疇[1]。相關資料顯示,PSD在我國腦卒中患者中的發(fā)病率為34.2%~76.1%,長期以來對此類患者的生活質量與功能恢復造成了嚴重影響,甚至危及其生命。而近年來,中醫(yī)藥療法尤其是針灸療法在PSD的臨床治療方面不僅療效較為確切,而且?guī)缀鯚o任何毒副作用,故越來越受到廣大臨床醫(yī)師及患者青睞,現將此方面的最新進展作如下綜述。
祖國中醫(yī)理論認為,PSD實為“中風”與“郁證”之合病,正如《雜病源流犀燭》云:“諸郁,臟氣病也,其原本由于思慮過深,更兼臟氣弱,故六郁生焉”,其意思即是說,一方面,郁病不僅應為“臟病”,同時也應該是一種“氣病”,一般可因臟腑氣弱致氣機郁滯、通行不暢,最終氣郁而成;另一方面,思慮過度可認為是情志的過度,在此情況下,心神勢必將受到損傷,繼而出現心神蕩漾、思氣結以及氣機郁滯等癥狀,進展中可傷及脾及其他臟腑。由此可見,PSD的發(fā)生發(fā)展為內生疾病與患者情志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之間有著密切聯系且互為因果[2]。
2.1 體針治療 在陳真悟[3]的碩士論文中,其采用了腹針療法對30例PSD患者進行治療,腹針規(guī)格為0.22mm×25mm,取引氣歸元(即中脘、下脘、氣海、關元)、滑肉門(雙),治療結束時,治愈8例,顯效12例,好轉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達到93.3%。劉志良[4]等對30例(治療組)PSD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了背俞穴溫針灸治療,并與僅接受常規(guī)治療的同等例數患者(對照組)的治療效果進行了對比,分別于治療前、后對兩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MBI)、NIHSS量表和HAMD量表進行評分,治療結果顯示,兩組患者MBI、NIHSS量表和HAMD量表評分均較治療前有較為明顯的改善,但組間比較又以治療組的改善效果顯著更為理想,與對照組比較存在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故認為加用背俞穴溫針灸治療后,PSD患者包括抑郁狀態(tài)在內,同時其運動功能均能獲得更好的改善。
2.2 頭針治療 黃娜[5]等曾對48例PSD患者進行了隨機平均分組治療,其中的對照組主要采用了針灸療法中的體針與舌針相結合的治療方案,而治療組則在此基礎上再加用了頭針療法,其頭針方法主要參考的“方氏”頭針方法,具體選穴包括了頭區(qū)的矢點前位置;說話穴在眉中與耳尖連線的中點(取左側);平衡穴在小腦后葉位置的投影區(qū);信號穴在耳尖至枕外隆凸上3cm處連線的前1/3與后2/3的交界處,結果顯示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4.98%,對照組為68.69%。王小寅[6]等人將64例PSD住院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32例,在基礎治療的同時,實驗組采用“安神醒腦”頭皮針,共選擇了5個頭部施針區(qū)域,其中包括:(1)額區(qū)的太陽與印堂;(2)顳區(qū)的耳尖后1cm向上引5cm垂直線處;(3)頂區(qū)的百會穴及其前后各3cm處以及平行前后正中線左右各1.5cm處;(4)枕區(qū)以枕骨粗隆為中點及左右各旁開3cm處;(5)頸區(qū)發(fā)際后緣、兩胸鎖乳突肌終點外緣處以及兩點連線的中點。而對照組則直接取雙側神門、大陵、內關、期門、心俞、合谷、太沖等穴予平補平瀉針刺治療。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的改善效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
2.3 電針治療 黎小慧[7]等就臨床分別采用電針療法與抗抑郁藥療法治療PSD的療效與安全性進行了系統(tǒng)比較,通過對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網絡版數據庫(CBM)、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維普資源整合平臺、萬方資源數據庫、PubMed、Ovid Lww和Cochrane Library等進行文獻檢索,結果發(fā)現,不少高質量文獻均表明電針對中風后抑郁癥患者抑郁狀態(tài)的改善程度較常規(guī)西藥療效更好,而且沒有或僅有輕微不良反應。徐萍[8]在其碩士畢業(yè)論文中,采用隨機對照試驗,將70例符合中風后抑郁障礙的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5例。治療組在接受常規(guī)治療的同時,另給予“調督任”為主的電針法治療,而對照組則單純采用西藥左洛復進行治療,結果顯示,盡管兩組患者在治療后的HAMD評分均較治療前有了明顯改善,但組間比較治療組的減分率較對照組有非常明顯的優(yōu)勢(P<0.05),同時治療組的顯效率接近40%,而對照組不到20%。朱根應[9]等開展了電針開“四關”與鹽酸氟西汀治療PSD的臨床對照研究,將62例PSD患者隨機分為電針組32例與氟西汀組30例,電針組按照國際標準穴位,直刺雙側合谷及雙側太沖穴,進針行捻轉法得氣后雙側合谷及太沖穴分別接兩組電針,氟西汀組予鹽酸氟西汀分散片,20mg/d,早餐后頓服,雖然最終組間的總體療效幾乎差異不大,但筆者認為電針更能縮短起效的時間,并且?guī)缀鯚o不良反應,是其相對于西醫(yī)藥物治療的最大優(yōu)勢。
2.4 針藥結合治療 在李惠玲[10]的研究中,其將符合診斷標準及納入標準的80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采用西藥帕羅西汀片進行治療,治療組采用針藥結合治療,其中藥方劑選用半夏厚樸湯加減,針灸方面則將四神聰、四關穴、內關、神門、合谷、期門、足三里、陽陵泉作為主穴,另根據患者癥狀分型再選擇陰陵泉、心俞、太溪、公孫、內庭、豐隆、中脘進行對癥所配副穴,結果顯示,治療組有效率高達95%,而對照組為8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HMAD評分具有顯著差異(P<0.05)。劉葛[11]等將60例肝氣郁結型中風后抑郁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予以越鞠丸口服和電針治療,對照組予以百憂解口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進行評分,評價療效,結果顯示,治療組治療后HAMD量表評分與對照組比較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故可證實越鞠丸結合電針療法對改善中風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狀態(tài)非常有益。
2.5 針灸相關的其他療法 王偉華[12]將收集的60例PSD患者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30例,其中對照組選擇百會、神庭、本神、安眠、內關、神門、膻中、太沖、照海、太溪、三陰交等穴行單純電針治療,治療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加行“五音療法”,即是在行電針治療的過程中同時讓患者聽諸如《胡笳十八拍》、《春之聲圓舞曲》、《藍色多瑙河》、《江南絲竹樂》、《江南好》等角調式樂曲,結果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僅為76.7%,而治療組高達96.7%。宋書昌[13]等進行了針刺與心理干預的聯合應用效果觀察,其研究中將90例本疾病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觀察組各45例,治療組運用針刺聯合心理干預方法,對照組運用口服鹽酸氟西汀膠囊,治療6周后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中國卒中量表(CSS)評價兩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組痊愈22例,顯效13例,有效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56%,對照組痊愈17例,顯效7例,有效12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80.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故認為針刺聯合心理干預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療效確切,安全可靠,具有臨床應用優(yōu)勢。
近年來隨著臨床開展的PSD治療方案相關研究的日益增多,針灸作為一種重要的中醫(yī)療法,其在PSD的治療方面可以選用的具體穴位與手法及其相關療法的種類也逐漸獲得了較大程度的豐富,繼而在當前并未完全探明PSD發(fā)病機制的條件下為臨床提供了一種行之有效、可重復性強、操作簡便的綜合療法,頗具臨床推廣價值。
[1] 武娜,張漢偉.淺析針灸治療中風后抑郁的優(yōu)勢〔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4,6(14):43-44.
[2] 金普放.中風后抑郁癥中醫(yī)證治概況〔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5,14(2):60-61.
[3] 陳真悟.腹針與體針治療中風后抑郁癥的療效對比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0.
[4] 劉志良,老錦雄,潘清潔.背俞穴溫針灸干預卒中后抑郁的臨床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3,32(4):255-257.
[5] 黃娜,黃琳娜,安軍明.方氏頭針治療中風后失語癥24例〔J〕.陜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14,37(1):29-31.
[6] 王小寅,曾科學,陳景杰,等.安神醒腦頭皮針治療中風后抑郁32例療效觀察〔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4,35(5):56-57.
[7] 黎小慧,陳俊琦,王惠庭,等.電針與抗抑郁藥治療中風后抑郁癥比較的系統(tǒng)評價〔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3(5):802-806.
[8] 徐萍.電針“調督任”為主治療中風后抑郁的臨床研究〔D〕.濟南: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2.
[9] 朱根應,葉祥明,李厥寶,等.電針開“四關”與鹽酸氟西汀治療腦卒中后抑郁臨床對照研究〔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2(11):865-867.
[10] 李惠玲.針藥并用治療中風后抑郁40例〔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3):37-38.
[11] 劉葛,呂強,王艷明,等.越鞠丸結合電針治療中風后抑郁30例〔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1):65-66.
[12] 王偉華,張倩.電針結合五音療法治療中風后抑郁的臨床觀察〔J〕.四川中醫(yī),2014,32(4):157-158.
[13] 宋書昌,盧智,陳華,等.針刺聯合心理干預治療腦卒中后抑郁45例療效觀察〔J〕.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8(9):94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