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妍君
(西南政法大學,重慶 401120)
在長期的偵查、審判實踐中,犯罪現場手印享有“證據之首”的美譽,手印鑒定意見不僅能夠為訴訟提供證據,還能為偵查提供線索。現場手印的提取和顯現是手印鑒定工作的前提,如果不能清楚地顯現出犯罪嫌疑人遺留在現場的手印,就很難提取、分析以及鑒定手印,也就無法通過現場手印認定犯罪嫌疑人。因此,現場手印顯現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手印的鑒定。
潛在手?。╨atent fingerprints)是指人的手指、手掌觸摸物體時,由于汗水或油脂與物體表面相互接觸時,在客體表層留下反映指掌面皮膚乳突花紋的印痕。[1]這種印痕遺留在沒有光澤的表面上,不能通過目力或光源直接觀察到,如同感光膠片經過曝光形成潛影一樣,需要借助顯影技術顯現出原有圖像,這類手印稱為潛在手印。[2]
潛在手印的物質成分主要是自身排出的汗液和油脂,[3]犯罪人還可能沾附外界環(huán)境的油脂,如動物油、植物油、礦物油、香精油。上述不同手印物質形成的潛在手印,其顯現效果也有所區(qū)別。不僅如此,潛在手印的顯現效果還與手印物質的數量和質量有關,總體表現為:如果手印物質太多,顯現的手印常常會比較模糊,如果手印物質太少,顯現的手印可能不太完整;手印物質越細膩,手印顯現的清晰度越高,手印物質顆粒粗大,則手印不能清晰顯現。
手印顯現技術是利用手印物質成分的理化特性,經過技術處理,使其改變原有的特性,將沒有顯現的手印變?yōu)榭梢暻铱梢蕴崛〉氖钟〉倪^程。大部分潛在手印因為與承受客體表面之間的色差太小而被忽略。所以在顯現手印之前有必要根據手印物質和承受客體表面的物理化學屬性(如硬度、光滑程度、顏色等條件),合理選擇顯現方法和與之對應的光源,以增大潛在手印與背景的顏色反差,使?jié)撛谑钟「忧逦仫@現。
常用的潛在手印顯現方法有:物理顯現法(如粉末法、煙熏法、小顆粒懸浮液法[4]),化學顯現法(如茚三酮顯現法、硝酸銀顯現法),化學——物理顯現法(如DFO粉末法、502膠熏顯——染色法、碘熏法),光學顯現法(如激光顯現法、紫外熒光顯現法)。目前,一些技術人員在對現場潛在手印顯現方法的選擇上往往采用大量的刷粉或者502膠熏顯法,[5]較少考慮潛在手印成分變化對這兩種顯現方法顯現效果的影響,從而導致一些案件現場上的手印顯現不理想或者失敗,給偵查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潛在手印物質會隨著時間、環(huán)境等因素發(fā)生變化,如物質成分的質變和量變,其中,水分最容易蒸發(fā),無機鹽和有的脂類,如飽和脂肪酸成分(十四酸、棕櫚酸、十八酸等)不易被氧化和水解,氨基酸不易被氧化,但容易被分解。因此,潛在手印的保存時間極大程度地受到手印物質的影響。如果潛在手印表面的油脂濃度較大,手印就能夠長時間的保留。
由于手印中的油脂成分比較穩(wěn)定,還可以保留在潮濕的證物上,并且與這些油脂成分發(fā)生作用后的生成物具有十分重要的分析價值,對潛在手印油脂成分的研究很有意義。
NiaE等通過實驗對潛在手印表面的油脂成分進行了如下分析,并討論了潛在手印表面油脂的變化規(guī)律。[6]
1.實驗方法
手印的制備很簡單,5名成年男性(分別為1號、2號、3號、4號、5號)先將手洗干凈,用10個指頭在鼻梁和臉頰之間擦拭10次,然后從臉頰中心到臉頰邊緣畫圈10次,在前額和太陽穴之間摩擦10次,再用10個指頭梳理頭發(fā)10次,最后將雙手互相摩擦兩分鐘,分別用左右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在相同材質的濾紙片上按捺手印,盡量確保遺留手印的力度、方向等條件一致,時隔20分鐘后再提取一次手印作為樣本組,并將其標記為T=0,然后在當天分析手印物質。其中,4號和5號男性需要在第二天再提取兩次手印,分別命名為4-2a組、4-2b組、5-2a組、5-2b組手印。緊接著將承載手印的濾紙分成兩份,用透明膠固定在玻璃片上,放入溫度為25°C、相對濕度為20%的盒子里,暴露在明、暗兩種環(huán)境中。在一個實驗周期里(33天),將這些樣本于不同時間從盒子里取出,提取一部分手印物質,用氣相色譜法——質譜法進行定性、定量分析。
為了確保制作手印樣本的合理性,分別在10∶10、11∶15、12∶20、14∶20這4個時間段采用相同的方法提取一名27歲女性的手印,盡量確保與男性手印的遺留條件一致,作為對照樣本。
2.分析討論
(1)手印物質中棕櫚酸、油酸、鯊烯、膽固醇含量分析
為了減少實驗誤差,每個實驗階段(分別為10∶10、11∶15、12∶20、14∶20這4個時間段)提取同一人的4枚手印,計算待測成分的平均含量。通過分析棕櫚酸、油酸、鯊烯、膽固醇的含量峰面積之比,可得出結論:被測試者手印成分中均含棕櫚酸、油酸、鯊烯、膽固醇,并且含量差異明顯,但被測試者的上述手印物質的含量在不同時段里沒有明顯的變化。
(2)十四烷酸、棕櫚油酸、棕櫚酸、油酸和十八酸的出現率分析
通過氣相色譜法檢測后顯示,新鮮手印中主要含有十四烷酸、棕櫚油酸、棕櫚酸、油酸和十八酸,并且不同被測試者的手印成分含量也有不同。如表1顯示新鮮手印中主要成分的出現率,表2顯示新鮮手印中主要成分的含量。相對于3組、4組、5組的手印成分,1組、2組手印僅殘留了少部分被檢測物質,5組手印殘留的物質最多且出現率最高,而2組、4組新鮮手印中竟然沒有發(fā)現膽固醇成分。經分析,可能是由于膽固醇含量低于檢出限,故不能被檢出,因此這些成分只能用電子掃描顯微鏡檢測。此外,再對4號、5號被測試者遺留的4-1、4-2(4-2a、4-2b)、5-1、5-2(5-2a、5-2b)手印進行逐一檢測,得出4號被測試者遺留的4-1、4-2(4-2a、4-2b)手印的主要成分沒有明顯不同,而5組手印成分中十四烷酸、棕櫚油酸、油酸和鯊烯的含量卻有很大差別。經分析,可能因為5-2a組手印在早上提取,由于被測試者不同時間段的新陳代謝或脂肪酸分泌物的差異導致手印成分的增加,還可能因為提取5-2a組手印后,被測試者皮膚表面的脂肪物質沒能得到補充,導致5-1組、5-2b組的手印表面物質較少。
盡管提取手印前各個被測試者都用同樣的方法摩擦面部、頭發(fā),但由于多方面的影響因素,如手印表面殘留物質分布不均,遺留手印的力度不同,都可能引起手印物質的出現率及其含量的差別。
表1 T=0組手?。ㄐ迈r手?。┲兄饕煞值某霈F率
表2 T=0組手?。ㄐ迈r手?。┲兄饕煞值暮?/p>
4.棕櫚油酸平均值(ng) 6 0 408 65 100 94 224 1072 197 S.D.(ng) 19 0 397 64 88 82 160 452 180樣本數量 10 8 6 8 4 3 8 4 4 NO.of ND 9 8 1 3 1 1 0 0 0 5.油酸平均值(ng) 116 162 431 117 70 105 317 1049 337 S.D.(ng) 160 196 341 27 95 92 190 391 291樣本數量 10 8 6 8 4 3 7 4 4 NO.of ND 4 6 0 0 2 1 0 0 0 6.鯊烯平均值(ng) 31 28 591 192 139 211 756 2129 596 S.D.(ng) 69 56 615 139 176 208 545 965 527樣本數量 10 8 6 8 4 3 8 4 4 NO.of ND 8 6 1 1 2 1 0 0 0以上6種成分的總數的平均值 675 685 2758 1117 2246 2031 2496 7393 3503
(3)潛在手印中的鯊烯、十四酸、棕櫚酸、十八酸、棕櫚油酸、油酸成分含量隨時間變化的分析
將4號被測試者的手?。?-1組)分別放置于明、暗兩種環(huán)境中,然后在捺印手印當天、第20天、第33天各提取部分手印物質,檢測其中鯊烯、十四酸、棕櫚酸、十八酸、棕櫚油酸、油酸成分的含量;同樣的,將5號被測試者的手?。?-1組)分別放置于明、暗兩種環(huán)境中,然后在捺印手印當天、第9天、第15天、第20天各提取部分手印物質,檢測上述手印物質,最后制作柱形圖,如圖1、圖2、圖3、圖4、圖5、圖6。
圖1
圖2
根據柱形圖顯示,潛在手印中鯊烯成分的分解或轉換得非常快,尤其在有光的地方,捺印手印后第9天已不能檢測出鯊烯;而在暗處,這種遞減趨勢不太明顯,在第33天仍能檢測出鯊烯。經分析,這是由于鯊烯屬于高度不飽和碳氫化合物,極易氧化,遇光會加速分解。如果將手印樣本放在明處,手印物質中的飽和脂肪酸成分(十四酸、棕櫚酸、十八酸)在前15天里會不斷增加,然后逐漸減少到原有的含量;如果將手印樣本放在暗處,手印物質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棕櫚油酸、油酸)也會有同樣的變化趨勢;對于放置在明處的手印樣本,其中的棕櫚油酸會先增加后減少,而油酸則逐漸減少。通過分析,脂肪酸含量變化的主要原因是,脂肪酸不易直接從汗液、脂肪物質中排泄,但會被微生物分解成甘油酯。一段時間后,因為蠟酯的分解或者微生物對三甘油脂的作用,分解得到新的脂肪酸,所以脂肪酸的含量有了明顯增加。隨著手印遺留時間的推移,脂肪酸可能因為揮發(fā)或者降解作用而減少。據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介紹,[7]手印表面的不飽和脂肪酸在30天內會逐漸減少,而飽和脂肪酸在這段時間內基本保持不變。
圖3
圖4
圖5
圖6
因為現有的技術方法還不能較為準確地對手印物質成分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所以選擇顯現方法過程中帶有較大的盲目性,影響著顯現手印的成功率。上述對潛在手印殘留物中油脂成分的實驗分析,在潛在手印顯現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具體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該實驗分析出潛在手印中油脂成分的種類及變化規(guī)律,可以為開發(fā)針對油脂的專一性試劑提供理論上的幫助,[8]然后利用該試劑與潛在手印中的油脂進行反應,提高手印顯現的成功率。同時,將普通的顯現方法與新型的技術結合起來,發(fā)揮不同顯現方法的優(yōu)勢,以提高試劑的靈敏度。
第二,該研究結果有助于分析潛在手印的物質成分及其性質,比如通過分析油脂與汗液的含量與變化,推斷手印的形成時間,有利于選擇恰當的方法顯現陳舊指紋,提高現場手印的提取率和利用率。
第三,顯現手印的過程中,如果按照正確的流程進行操作,顯現出有價值手印的可能性就更大,尤其是在選用多種方法顯現同一類手印時,應當準確分析潛在手印形成的介質和手印載體的屬性、顯現方法的反應條件等因素。對于手印物質和手印載體不能準確定性時,應當在手印載體的空白處或相同的載體上進行預實驗,檢驗該載體會不會影響手印的顯現效果。[9]只有遵循安全、可靠的顯現程序,注重顯現的規(guī)范化程序,才能盡可能地保證潛在手印的成功顯現。
因為潛在手印顯現是手印檢驗中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并且手印顯現是一項綜合運用多學科的技術,所以需要我們不斷總結潛在手印顯現過程中的不足,結合手印顯現的科學機理,不斷完善顯現技術,為偵查、訴訟提供更多有價值的線索和證據。
[1]馬建平,王躍,趙越.潛在手印顯現實用技術[M].北京:群眾出版社,2006.
[2]戴維·歐文.亡靈之語[M].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2006.
[3]鄒明理.痕跡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4]張鴻雁.深淺色小顆粒懸浮液顯現汗?jié)撌钟〉谋容^研究[J].政法學刊,2012,(4).
[5]朱建華,吳立勤.潛在手印的物質成分和顯現方法[J].森警業(yè)務,2006,(2).
[6]NiaE.Archer,Yannis Charles,Julia A.Elliot,Sue Jickells.Changes in the lipid composition of latent fingerprints residue with time after deposition on a surface [J].ForensicScienceInternational,2005.
[7]G.M.Mong,C.E.Petersen,T.R.W.Clauss,Advanced Fingerprints Analysis Project:Fingerprint Constituents,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 Richland(WA),September 1999,Report.
[8]羅瑞彪.疑難手印顯現[M].北京:群眾出版社,2005.
[9]邱照.完善手印顯現工作的幾點思考[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