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語感簡單來說就是感知語言的能力,能幫助我們快速判斷語言的意義,并準確熟練地運用語言。對于教師而言,我們更要充分認識到英語中語感的存在并充分發(fā)揮其作用,促使學生采用正確的方法培養(yǎng)語感,以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白x”注于目,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這是多種感官參與的以聲釋義的活動,是把文字符號轉(zhuǎn)化成聲音,直接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我們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從讀中得到感悟,訓練語感。
一、朗讀模仿,體會語感
朗讀和背誦是培養(yǎng)語感的基本方法。在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中,朗讀教學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課堂上教師正確指導學生朗讀,使學生做到語音語調(diào)優(yōu)美,意群停頓正確,為語感培養(yǎng)打下良好基礎(chǔ)。具體說來,應該做到以下幾方面。
1.正確地讀。
教師要指導好學生的英語發(fā)音,使學生能夠讀清楚,讀流利,讀自然。在閱讀教學中由聽導入,先使學生感知正確的語音,再結(jié)合聽力原文,強調(diào)學生模仿跟讀,指導學生注意語音的輕重緩急、語速的停頓快慢、語調(diào)的升降起伏,使學生掌握正確自然的發(fā)音。
2.大聲地讀。
朱熹曾說:“凡讀書,需要讀得字字響亮……只要多讀數(shù)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边@正體現(xiàn)了大聲朗讀對體會語感、形成語感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多創(chuàng)造機會,肯定和鼓勵學生在課內(nèi)外多大聲朗讀,樹立自信心,逐步體會語感。
3.有效地讀。
有些學生讀書時雖然聲音很大,但往往讀完以后什么印象都沒有,收獲小。這時,教師應該多指導學生用心體會語調(diào)語氣的變化,盡可能地讓學生在模仿的同時體會朗讀材料的意蘊,用心感受課文的感情色彩,使學生在思維上摩畫出想象的翅膀,從而印象深刻。
如在牛津教材6B Unit1中part A的Lets read中,課文對話錄音的語音語調(diào)非常夸張,學生通過朗讀和體會,很快就能理解課文的意思,并在腦海中展現(xiàn)出相應的畫面。我就指導學生朗讀時模仿領(lǐng)悟這種感覺,他們不但很快明白了對話的含義,而且印象深刻,讀過不忘。
二、精讀積累,形成語感
1.提煉文章脈絡,引導分析對比,主動思考體會。
在PEP第七冊Unit4 B部分的Lets read中,課文是“My New Friend”的一篇寫人的文章。課文第三自然段內(nèi)容如下:
Alice and her sisters are twins.They look the same,but they are very different.Every morning,Alice goes to school by bike.But Ann goes to school on foot.Every evening,Alice reads newspapers...
上課時,教師有意把Alice和Ann的活動分開進行對比,讓學生把描寫她們兩個的詞句分開列出朗讀并板書,學生很快就能體會到這段的中心句“They look the same,but they are very different.”的內(nèi)涵。通過板書,學生也能立即意識到文中有類似于排比、對比的寫法,如every morning,every evening等連續(xù)的描述等。由此,學生很快就理解了這段話內(nèi)在的邏輯,抓住了文段的脈絡,理解和記憶也快速、深刻,對語言的感受加深。
2.指導精讀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注意知識的滲透。
精讀,就是在大致瀏覽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細細閱讀選文,深入了解文章大意、寫作思路、表達方式和表現(xiàn)手法等,做到重點明確、胸有全局。在這個階段,教師應給學生更多獨立閱讀的機會,從簡到精,理解所提供的材料,了解語篇的精華所在,在確認和檢測答案的過程中獲得有益的體驗。
如《PEP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Recycle2中的“Deng Mings village”,在閱讀前,教師可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片。然后提問: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同學們的回答非常精彩:“I can see a bridge and many trees.”“I can see...”通過精讀細讀完成“Look at the picture,read the passage and finish the sentences”的閱讀任務。最后設(shè)計一個“家鄉(xiāng)美”的主題,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通過語言的描述,使學生在身臨其境的過程中提高英語表達與閱讀能力。
三、泛讀活用,鞏固語感
1.幫助學生選好泛讀的材料。
小學階段學生的詞匯量不夠大,因此選擇閱讀材料的時候,我們可以選取短小精悍的英語童話、故事、幽默等,作為課外閱讀的材料。
由于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學生在閱讀時如果沒有一定的興趣很難堅持讀完、看完。選擇有趣的故事則能夠吸引學生投入到閱讀的探究中,趣味的閱讀往往使學生不知不覺中完成對語言的吸收思考。
2.指導學生在泛讀的過程中注意積累運用。
泛讀訓練能改變學生見到生詞就查詞典的習慣,最終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會閱讀。在小學高年級的英語閱讀課上,教師應適量增加泛讀訓練量。
以《PEP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中有關(guān)Shopping的語篇為例,第一遍閱讀時可以針對各種動物的飲食喜好,設(shè)計判斷正誤類的練習,讓學生快速略讀后完成;第二遍閱讀時可以針對各種動物喜好的原因提出問題,如:Rabbit likes fruit,but she doesnt like grapes,Why?讓學生詳讀后找出答案;第三遍閱讀時請學生跳讀尋找相關(guān)信息,完成課本上“Finish the sentences”的練習。
3.要求學生堅持長期的課外英文的泛讀。
語感是語言的一種直覺能力,但訓練語感是個非直覺過程,在這一個過程中,要反反復復地對各式各樣的言語材料進行感受和領(lǐng)悟,通過泛讀各種課外閱讀材料,學生的語感可逐步得到熏陶與鞏固,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就會隨之提高。我們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英文水平,要求他們每個星期讀1~3篇課外的材料,也可以讓學生訂閱課外英語學習的一些雜志報紙等,使他們廣泛地吸收語言知識。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語感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也非僅靠閱讀教學就可以實現(xiàn)。除了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的自身努力也不可忽視。如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教師應在這方面多加思考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