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培珍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膳食結構發(fā)生了重大的改變,由此帶來的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發(fā)病率的迅速上升。最新統(tǒng)計顯示,肥胖、高血壓、高血脂、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癌癥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嚴重地危害著現(xiàn)代人的身心健康,每年使3 600多萬人失去生命,占年度死亡總人數(shù)的63%。2013年5月20日,在日內瓦召開的第66屆世界衛(wèi)生大會將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作為一系列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展開了討論。
調查表明,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不合理的膳食結構、暴飲暴食、能量攝入過多以及靜坐等生活方式都可導致體內脂肪堆積,引發(fā)超重、肥胖、糖尿病和血脂異常,還會加重心血管負擔。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脂肪攝入最多、體力活動最少的人患上各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機率最大。
為了預防和控制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中國營養(yǎng)學會專家推出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強調“食物多樣,谷類為主,粗細搭配”,建議“每天吃奶類、大豆或其制品”,還提出“常吃適量的魚、禽、蛋和瘦肉”,這些都是為改善中國居民營養(yǎng)狀況而提出的膳食措施。然而,一些需要限制脂肪攝入量的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患者,認為瘦肉就是脂肪含量低的食物,甚至將瘦肉作為降低脂肪攝入的首選食物,而且也不限制瘦肉的攝入量。其實,瘦肉并非是人們想象中的低脂食物。
以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出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所編著的《中國食物成分表》(2002版)中的畜肉為例,每100克瘦肉的脂肪含量:瘦羊肉3.9克,瘦牛肉2.3克,兔肉2.2克,瘦豬肉則為6.2克。還有的人認為豬里脊肉也很瘦,其實也不然,每100克豬里脊肉的脂肪含量為7.9克,比瘦豬肉還高。由此可見,豬里脊肉和瘦豬肉所含的脂肪位于畜肉類之首,因此不能說瘦肉就是低脂肪的食物。我們再來看看每100克禽肉(帶皮)所含的脂肪含量:鵝肉19.9克,鴨肉19.7克,鴿肉14.2克,雞肉9.4克,鵪鶉肉3.1克??梢娗萑庵谐g鶉肉脂肪含量較低,其他禽肉的脂肪含量也是比較高的,如果經常大量吃這些瘦肉類食物也會造成能量過剩,促進慢性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
因此,我們在選擇瘦肉時要注意各種肉類的脂肪含量,在選用禽肉時,最好去皮烹制。建議多吃魚肉,每100克魚肉脂肪含量平均為3克左右,且多為不飽和脂肪。常吃魚肉可預防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尤其對冠心病、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更為適用。endprint